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梅 《武当》2014,(2):56-57
李文军祖籍河北枣强县。自幼习武,遍访各地名师,且酷爱并苦练形意拳。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为衡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形意拳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传统武术文化联合会副会长、衡水市桃城区第三、第四届人大代表、衡水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
形意拳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学生担负着形意拳这一拳种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体委段位制教材的编写,认为将形意拳初段位教学内容设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形意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为中学体育武术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习武人口,促进形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并针对学校开设形意拳初段位课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当》2007,(6):2-2
1941年生于北京,系北京梅花桩拳传人。韩建中自幼随其父韩其昌先生习武,深得梅花桩拳真传,还对形意拳、戳脚拳、气功等颇有造诣。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级教  相似文献   

4.
武坛名人录     
张桐(1917~ )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河南开封人。1924年始从芦宾、芦申习少林洪拳,1934年后又师从陈泮岭、郑汝平以及黄伯年习武十数载。精太极拳、形意拳、六合刀、八卦掌等武功。1953年获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三项全能优秀奖,1959年获第一届全运会形意拳冠军。一  相似文献   

5.
李瑞林 《武当》2014,(8):57-57
刘宝和先生是河北形意拳技艺第六代传人,拜形意大家杨义清习练武艺30多年。 杨义清先生自9岁那年拜北方剑侠傅长荣(艺名傅剑秋)为师,与师父食同桌,寝同寐,习练武艺八十四年,记录下150万字的习武心得与感悟,技艺已达精湛高深之境,是习练河北形意拳技艺的高师大家。  相似文献   

6.
《百岁形意》作者李静轩先生为著名形意拳家,这位百岁老人为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价值有六:为广大形意拳友提供了一本厚实的教科书、为近现代武林发展提供了一段信史、将李镜斋系形意拳的特点集中总结为了“勋潮风格”,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自晚清到当代的活生生的生活史、揭秘了李老的长寿秘诀与人生精神.通过该书,我们认为需要认真思考和平时期习武的时代意义、如何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如何为武术史研究留下一段信史以及传统武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尚氏形意拳是山东乐陵的尚云祥先师所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尚云祥,字霁亭,1864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市城南尚家村。他自幼习武,嗜武成性,是我国近代武术史上的三大形意拳名家之一。他先拜李存义先生为师,后得武术大家郭云深先生真传。他体弱瘦小,却以“大杆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8,(3):I0001-I0001
左致强,男,1941年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共党员,武术七段,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凭一身武艺曾追随武林高手,民族英雄节振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殊死搏斗,受乡情民风及家风熏染,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武术兴趣极浓,孩童时就开始习武,9岁时师从北京著名武术家,形意拳大师丁连堂学习形意拳,  相似文献   

9.
孙剑云,孙禄堂之女,1914年6月6日生于北京。自幼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 孙剑云9岁随父亲—著名武术家、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习武,深得家传。孙剑云曾考入北平国立艺术师专习工笔画,善山水、仕女,被誉为当时北平四小名画家之一,堪称文武兼备的武术家。  相似文献   

10.
乔秀川,1929年出生,河北高阳人,绵掌、翻子拳的主要传人。14岁起习武,掌握多种拳械,尤擅形意拳、大悲拳、太极拳等。1957年开始收徒传艺,并为中国人民大学、友谊宾馆等留学生及国际友人辅导武术,弟子遍及海内外十二个国家。现任  相似文献   

11.
正陈海山,二十一世纪中华武林百杰之一。1959年8月16日出生于武术世家,山西交城县人,自幼随父亲陈如壁习武。擅长形意、气功.散打、搏击。1995年拜形意拳名家张标为师,学习终南形意拳、形意器械、散打等;2006年拜太极名家陈有山为师,学习太极拳、太极散打;2007年拜山西大学武术教授毛明春为师,继续深造;久仰著名武术家张希贵先生的为人与武艺,经师傅陈有山引见,于2009年4月被张希贵先生收为义子。本人立愿潜心苦练,为中华浑元武  相似文献   

12.
李瑞林 《精武》2006,(12):55-55
李存义(1847~1921年),河北深州人,字忠元,幼年家贫,少年时帮人赶车,后拜在形意拳第二代宗师刘奇兰门下,习武学艺九年,随师走南闯北,切磋武艺,所向无敌,家乡父老赞他是“河北门神”,武林人称他是“北侠单刀李”。  相似文献   

13.
程素仁 《武当》2000,(5):54-55
在《形意拳术大全》再版之际,我们迎来了我的恩师吴殿科先生90华诞。我师乃车毅斋关门弟子刘俭之高足,习武经历达80年整。年轻时他酷好技击,曾徒手制服过四五个日本兵。中年后致力于养生。他将这些宝贵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真传都记录在《形意拳术大全》里。在他老人家90华诞到来之时,我将他几十年体悟出的“养生延寿十诀”整理出来,奉献给《武当》杂志的各位读者朋友,以表达我对恩师培养的感谢和对他90大寿的祝贺。  相似文献   

14.
刘建炜 《精武》2009,(6):37-37
刘实君(1900—1964年),字瑶琨,河北沧州人,是我国宋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是形意门中的佼佼者,是一代实战技击名家、一代宗师。刘实君先生自幼酷爱武术,五岁习武,先后拜刘德宽、纪子修、宋虎臣为师。从学八极、六合通臂,后主修形意、八卦、盘根气功,精通散手技能,出手似闪电,有“快手刘”之称。  相似文献   

15.
刘敬尧 《精武》2010,(4):79-79
我生于1933年3月,受家父喜武的影响,童年我就开始习武。1942年家父盟兄李鲍武先生教我鸳鸯拳。第二年我念书时,学校的校役刘玉美先生教我陈香出洞拳,1944年家父又请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于振洲先生教我形意拳。上世纪50年代初,家师领我到师伯张董僧门下学形意拳和八卦掌(张董僧先生系赵展元先生亲传徒孙,八卦掌名家刘凤春先生弟子)。因我要到北京读书,二位恩师在我临行前嘱咐我,到北京一定要拜访一下"神拳"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16.
从哲学的视角,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思维方式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揭示中国传统武术顺应自然规律的习武之道、仿生和体悟自然现象的拳理基础,并重点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拳种为实例展开剖析,以此映射出传统武术所蕴涵的自然文化特,性,并希冀在纵深层面对丰富中国传统武术理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存义(1847~1921),河北深州人。自幼习武,先习长短拳,后从刘奇兰习形意拳,是刘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后又从董海川习八卦掌,被公认为是董海川八大弟子之一。 李曾从行伍,做到把总之职。后辞职还乡,创立镖局,走镖南北数省,因技高义重,善雪片刀,江  相似文献   

18.
精武百杰     
《精武》2009,(3)
大成拳名师王建民大成拳名家王建民先生简介王建民先生,山东德州人,自幼习武,8岁开始学练形意拳,师从山东武术名家王子平。14岁拜在形意大师尚云祥之女尚芝荣门下,得尚门真传。后应征入伍,曾任侦察兵武术教官。复员后,投师于著名大成拳武术家王选杰先生。为求深造,毅然辞去公职,到北京住在师父家中,成为其晚年随身弟子,经常随大师外出  相似文献   

19.
《精武》2010,(11):52-55
张占魁大师(字兆东,1865-1938年,河北省河间人),是天津卫中华武士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其由始至终的重要领导人。他少年时,师从河北省形意拳第二世传人刘奇兰大师习武。后受郭云深大师提出的“形意与八卦拳路不同,但拳理一样”的影响,又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他还经常演练自创的太极拳。他是清末时期内家拳的佼佼者,誉满天津卫。  相似文献   

20.
刘贵仁刘贵仁,1947年出生,现年64岁。11岁开始习武,先从秘宗拳徐承宝大师学习,徐承宝大师过世后,跟随梅占元老师学习功力拳,在摔跤队摔过跤,练过拳击。后拜在韩鹏尧门下开始系统的学习五行通背拳及形意拳。并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拿过多次第一名。尤其精通五行通背拳,曾写过数万字的练功心得和体会,得到大家的好评。1964年学于韩尧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