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旅游行业边缘性和现实的时代需求。西昌在旅游和体育两大产业领域有突出优势和强劲发展潜力,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和供给基地,西昌学院设置有社会休闲体育和旅游管理专业,具备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条件。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结合的基础上延伸设立体育旅游新专业,提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海南是一个旅游大省,旅游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但海南旅游特色还没有充分凸现出来,体育休闲旅游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体育休闲旅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对海南体育休闲旅游进行精心设计,开发度假娱乐、探险野外生存、乡村生态、医疗康复养生等为主题的体育休闲旅游模式,将对海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项旅游在注重娱乐与健康、休闲与放松双重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体育旅游以其独具魅力的价值,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的新时尚。结合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就业形势看体育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体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看法。认为: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转移,课程结构中就必须突出经营管理、社会体育管理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拓宽一般基础课,按学科模块来设置课程内容,在一般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贯穿体育技术的学习;在专业课中补充体育教育学科的课程,并将实践课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5.
对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进行综述研究,明确体育休闲娱乐和人才概念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同时构建体育休闲娱乐人才的培养类型目标和培养规格目标体系,再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现代体育休闲娱乐课程体系,主张实行以学分制为主的培养制度,强调合理的教学原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从而构建起富有“通识教育”精神的体育休闲娱乐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案例和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探讨我国创建“公园与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运行管理。主要结论:公园的自然属性和建设发展、政府推动的和谐社会和公众健康、体育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化人才培养需求,显示我国设立公园与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十分必要;相关的领域-群体-同类研究已具有良好基础、相关学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政策倾斜和鼓励倡导、组织运行和资金渠道支撑等显示建设公园与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具有可行性。建议:在体育学等学科的学会下创建我国的公园与休闲娱乐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中外体育管理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管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就有很多美国大学从专业角度出发,设立了这方面的课程。到90年代,美国的体育管理教育项目达到200多个。为规定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1987年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制定了“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90年代随着美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向由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转向康体休闲、健身娱乐、职业体育和社区体育。北美体育管理学会又于1993年推出新的“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指导原则”,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经营管理,大大拓宽了专业…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体育消费特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7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体育休闲娱乐学科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体育休闲娱乐学科构建的现状,比照我国台湾相关课程设计,认为构建我国体育休闲娱乐学科首先要确定学科核心概念、明晰学科性质,其次要突出课程体系的研究型内容和实践型内容。分析认为,体育休闲娱乐学科渐具雏形,可归于体育人文社会学门类。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休闲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休闲旅游是一种健康,科学,积极的休闲方式,是在休闲体育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逐渐壮大起来的。本文着重从资源、产业、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休闲体育与旅游结合的社会学价值。最后从休闲的基本条件“有钱”、“有闲”、“有兴趣”等方面分析我国体育休闲旅游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等医学院校专业特点,运用现代化网络科学技术,设计与开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育资源库。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阅读、下载、检索、直播的功能,使学生能够全面获得体育教育的相关科学知识,同时也为我国医学院校开办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和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各种体育俱乐部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起步晚、基础差、经验少仍制约着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为此我们在搜集世界发达国家大量的大众体育发展资料的基础上,对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经验,使其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与人文精神,及特色体育课程的设置,完善了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营造崇尚健康文化氛围,推动高校和谐人文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休闲娱乐理论发展的紧迫性以及中西体育休闲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认为在其和西方体育休闲理论交流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创新的原则,以创新出适合我国实践需要的、符合世界体育休闲娱乐文化发展方向的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体育师资培养出现了高学历化、在职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新形势,但我国未能赶上时代步伐.以体育教师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师资培养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3阶段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师资培养存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形式化,体育教师培养偏离重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不健全、内容不科学等问题.解决现有体育师资培养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体系、模式、内容、手段、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倪依克 《体育学刊》2001,(1):33-35,38
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利用和不损害资源持续性基础上,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尊重个人意愿,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种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在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不科学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不高等阻碍因素。要实现我国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正确引导体育消费,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素质,使社会体育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我国体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完成。面对高校扩招和招生院校增加、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通过对学生专业思想和就业心态的了解和调查,找出问题和规律并提出教育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学生培养和招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的新课题——体育双语师资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体育院校为中小学培养能进行体育双语教学的合格师资的迫切性.培养体育双语师资既能发挥体育课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势和特点,适应当前中国兴起的双语教学对双语师资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又符合国家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培养定位,提高体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增强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休闲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反思了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即学生生活需求适应体育教育的“育才”目标。论述了休闲体育教育久远深邃的思想基础、时代进步的社会基础和人本视野的生活基础。提出了发展休闲体育教育的设想:完善学科结构,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宣传力度,确立休闲体育的社会地位;建设服务体系,促进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分析了群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差异。由于群众体育的业余性、参加者的异质性、目标的多样性、组织实施的分散性以及旨在满足参加者自身需要等特征,发展群众体育不能简单地搬用发展竞技运动的模式。开展娱乐体育与我国体育经费、设施尚不充裕的现实相适应;适合中国体育文化的民族特点;符合中国居民生活中能量摄入与支出的特点;有利于启发人们的体育动机;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全面的体育观。因此,娱乐体育是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