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一般为每周2个学时,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教学目的。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俱乐部,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探寻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构建课余网球俱乐部的合理化教学模式,通过对体育成绩评分体系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在高职院校开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2011,(11):18-18
一、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1.成立"阳光体育"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订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包括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总课程表、设计小型竞赛活动及校运动会方案、编排课外及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明确运动项目指导教师及运动员。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内容及要求,做到人手一份,人人明确,项目落实。  相似文献   

3.
李杰 《体育世界》2009,(11):53-54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2007年4月23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活动在北京举行。各地高校纷纷采取行动,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从而促进了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具体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析,使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增进终身体育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是党和政府为遏止学生体质下降而实施的一项教育工程。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应着重处理好"四个到位"、"五个结合"问题。即:领导机构落实到位、管理制度制定到位、督促检查责任到位、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到位。整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突出全员性;行政干预与主动参与相结合,体现主体性;统一活动项目与自选活动项目相结合,强调特色与多样性;短期行为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保持常态性;课堂教育引导与校园体育文化宣传相结合,强化锻炼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为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方式种类较多,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现有的运动方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特别是冬季运动的要求,这与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引导不完善、场地设施不足、冬季运动项目较少等原因有直接的关系。为此,针对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开展多种方式的"阳光体育运动;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空间,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切实改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加强监督、完善管理,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等措施,为促进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发现: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阳光体育运动,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没有时间、体育设施有限、体育课得不到重视、锻炼意识缺乏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5.7%的被调查者认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没有考虑到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每天锻炼的学生人数仅占10.2%,每周锻炼3~4次的25.6%,每周锻炼1~2次的64.2%,并且湖北省高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运动场地、器材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宋美娜 《精武》2012,(29):89-9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浙江省8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民办高职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所遇到的问题:(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生的认知程度不足。(2)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单一,体育文化氛围淡薄。(3)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设施短缺。(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1)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2)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3)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场馆设施建设。(4)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结合高台县的实际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打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终身体育需求并体现高台特色的校园体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做好阳光体育示范县、示范校创建工作,探索阳光体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师生体育运动基本能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各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候,很多体育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满足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学生体育活动的效果却不明显,重复、单调的运动项目天天做,学生的运动兴趣日渐消退。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全体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活动中,采用"体育家庭作业+体育创新项目"的新模式,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1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牟玉梅  丁小燕 《体育科技》2010,31(3):138-142
从性别的角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男、女生在锻炼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与同伴一起锻炼和班级组织活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生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次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没兴趣、场地少和没人组织。结论:民办高校场地器材缺乏限制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女生对场地、器材满意度低。组织力度欠佳,学生锻炼项目单一,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相关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我国政府强力推进,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干预的政府措施。活动开展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蔚然成风。本文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深入持久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管慧香  徐仰良 《体育科技》2012,33(2):105-108,11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中学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途径、学生的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时选择的项目以及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讨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此项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76-80,1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锻炼消费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每周锻炼1~2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3.3%;女生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6.1%。45.0%的男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1~60min;55.5%的女生每次锻炼时间在30min以内。32.4%的男生已经坚持锻炼了1~6个月;52.7%的女生坚持锻炼的时间不足1个月。以上3方面,男女生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友伴锻炼和单独锻炼是大学生主要的锻炼参与方式;65.7%的男生会将大球类作为锻炼项目,49.8%的女生则喜欢跑步锻炼;选择下午课外时间锻炼的男生人数比例最高,为37.0%;选择晚上时间锻炼的女生比例最高,为27.3%;多数人选择校内室外体育场地进行锻炼,人数比例高达57.7%。③69.4%的大学生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器械等物化的体育用品。④从主观总体而言,学业压力大空闲时间少、没有喜欢的锻炼项目、锻炼场所拥挤不方便、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少、怕累及从众心理等是大学生不良锻炼行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体低于一小时标准,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每天运动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不但有外在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还存在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师资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体育锻炼,让校外身体活动成为学生体力活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体育专业男生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人),对A组进行瑜伽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90min;B组不进行瑜伽训练,只进行简单的慢跑练习,次数与瑜伽练习组相同,每次45min。实验时间均为25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七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A、B两组七项指标各项值均有变化,变化幅度瑜伽组平均改变率为15.31%,慢跑组平均改变率为7.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瑜伽锻炼对身体机能七项指标的改变效果好于慢跑练习。  相似文献   

19.
刁国炎  韩晓伟 《体育科技》2010,31(4):135-138
运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20余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均有一定的参与意愿,对一些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制约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同时电脑、电子游戏等现代科技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提出建议:改革体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4所高校2880名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发现男女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项目选择、锻炼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并从生物学差异、社会性别文化、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高校的课余体育建设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