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竞技运动中存在大量的风险决策情境,以往的研究主要考察决策者内部表征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较少关注风险信息外部表征对竞技运动中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基于色彩心理学中的红色心理效应理论,本研究将红色心理效应引入风险决策领域,探讨红色刺激对竞技运动情境中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71名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随机分至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风险偏好和框架效应上,红色刺激引发了2个实验组被试的回避倾向;红色刺激呈现时机的差异在框架效应与风险偏好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负收益情境下的选择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红色心理效应同样适用于竞技运动风险决策情境。  相似文献   

2.
以自编的有关运动竞赛的得分和受伤两类问题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对不同信息框架呈现方式下大学生运动员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为相关研究和运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得分类问题中没有发现框架效应,受伤类问题中存在框架效应;正面框架下问题性质与选择方案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负面框架下问题性质与选择方案无交互作用。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问题性质是框架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正面框架下问题性质与选择方案交互影响着被试的决策行为,而负面框架下只有选择方案对被试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探索运动员在趋避动机冲突情境中发球决策的非理性。被试为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通过掷硬币游戏法将被试分成赢钱组和输钱组,让被试在获益和损失两种实验情境中完成发球得失率决策任务。结果表明:运动员不以发球直接得失率为标尺,而以发球直接得失分为标尺决定发球方式,产生发球比率效应,表现出发球决策的非理性;运动员在发球获益比在发球损失的情境中,更倾向采取风险寻求决策,运动员在赛场上失分感受比得分更强烈;先前发球失误的运动员比成功的运动员发球动机更具有攻击性,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影响发球趋避动机强度。  相似文献   

4.
定向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7名中国定向运动员(男30名,女27名)反应认知方式的测试与分析,发现定向运动员的反应认知方式主要为慢而准确型、快而不准确型和快而准确型,以慢而准确型为主。优秀与一般定向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优秀运动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定向运动员的反应认知方式主要为慢而准确型和快而准确型。定向运动可能具有要求运动员反应认知方式以准确为主要目标的特征。反应认知方式测试与评价可用于定向运动员的选材、个性化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5.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对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运动员决策问题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中国修订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水平运动员2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正面框架组(n=126),负面框架组(n=123),对两组间被试的方案选择进行X2检验,方案选择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正面框架实验情景的被试,保守和冒险方案选择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42.86%和57.14%;负面框架组的被试,只有17.07%选择保守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面框架下,外向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冒险,愉悦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保守;但在负面框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面框架下被试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外向性和愉悦人格特征与运动决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
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青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8,28(1):22-26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通过对来自不同运动水平和运动项目的187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整体自尊具有中等水平的负相关(r=-0.450,P<0.010),低自尊的运动员拥有更高的自我设限倾向;成就目标定向的主效应显著(F=3.104,P=0.028),高任务/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低于采用其他目标定向方式的运动员,而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了自尊水平之后,运动水平不会对运动员的自我设限倾向产生影响(F=0.200,P=0.819).研究二以61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以自我设限倾向(高、低)和运动情境重要性(重要、不太重要)为自变量,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为因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设限倾向的主效应显著,F(1,57)=19.381,P=0.000;情境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F(1,57)=2.648,P=0.109;自我设限倾向和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F(1,57)=3.184,P=0.076,交互作用不客忽视,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高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重要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而低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不同重要性的情境中表现几乎无差异.两个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均有可接受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能够根据部分线索对完整信息进行加工,体现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认知能力。以54 名不同水平男子体操运动员和非运 动员为被试,分为高水平运动员、中等水平运动员、低水平运动员和非运动员4 组,采用混合设计,在部分信息和完整信息条件下,让被试观看男 子跳马动作的录像,记录两个条件下判断的反应时、准确性、评分差异以及自信程度。结果表明,在部分信息条件下,不同水平的被试在反应时上 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准确性、评分差异以及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自我引导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专项认知能力上的特点与环境引导运动 项目的运动员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赛场决策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实验采用E-Prime呈现方式,探究61名男排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运动决策的准确性,被试分为高神经质,中神经质与低神经质3组。得出结论: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排球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其运动决策准确性要低于低神经质人格倾向的运动员;而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其运动决策准确性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由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新周期国际级体操裁判培训班》中选取了30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作为调查对象。以框架效应对决策偏好影响的原理为基础对体操裁判工作中的决策偏好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框架效应对我国体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决策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但在正负框架干扰情景下女性裁判员的风险偏好高于男性;高学历裁判员风险偏好较高;职业为教师的裁判员风险偏好较高;临场经验越多受在负面框架影响越小。以期提高裁判员的认知风险能力,并对不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作出正确检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运动员个人和运动项目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因素对运动员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 感觉寻求是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做出冒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不同高风险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和冒险行为存在差异,未表现出同质性;(3)高风险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受到运动员个人(运动动机、风险感知调控能力、情绪、人格、经验与水平、性别与年龄)和外部环境(运动项目、运动安全装备)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专业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运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对专业运动员的始训原因、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长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普通青少年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主要有六大因子,依次为体育信息刺激因子、自我实现因子、身体技能因子、家庭影响因子、物质追求因子、机遇因子;自身驱动力、社会重要他者、国家政策与物质条件是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四大主要因子;运动成绩、身体机能、主观努力、教练水平、家庭阶层背景是青少年运动员成长为专业运动员的重要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运动环境公正与运动成绩间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知运动环境公正量表、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社会支持问卷,对94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量,并获取其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比赛成绩。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运动成绩彼此间显著相关;2)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和运动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13.9%。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能通过感知教练支持和感知运动环境公正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传统周期理论与板块周期理论是目前运动训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两种训练理论对于训练实践的效果仍然饱受较大的争议。回顾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历史发展并将其划分为最初萌芽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多元深化阶段。为了比较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训练效果,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期限从该库开始收录文献至2016年4月,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了评估,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3项研究,在最大卧推、最大半蹲、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板块周期明显大于传统周期的训练效果,但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为显著。选择运动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对于最大卧推的训练效果不显著,但在最大半蹲与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由于不同水平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模式的训练对于最大卧推产生的影响不显著,所以不确定最大卧推采用哪种训练模式效果会更好;但是在最大半蹲、最大功率纵跳训练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应采用板块周期模式进行训练,而在低到中高水平的运动员中应采用传统的周期模式进行训练;两种模式对于耐力素质的影响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数据来进行Meta分析,但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短期的板块周期模式较传统周期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The general purpose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off-court perceptual–cognitiv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in nonnovice, interactive sport athletes. We looked at task-specific practice effect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transfer of effects. Databases used for the literature search were PubMed, Web of Science, and PsycINFO. In all, 16 studies were found to be eligible for this review. These studies were independently evaluated by four reviewers for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nd their evidence for specific practice effects and transfer e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was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 level of transfer, i.?e., from training-task-specific effects to near-transfer (e.?g., a similar perceptual task), further-transfer (e.?g., a sensorimotor sports skill), and far-transfer (e.?g., competition performance) intervention effects. Analyses of the 16 included studies suggest that around 60% of the training-specific measures tested after off-court practicing perceptual–cognitive training in sports athletes sign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However, transfer, be it near, further or far, is mostly not studied empirically; if studied, there is currently only limited and weak evidence for intermediate and far transfer. To reason that perceptual–cognitive off-court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re ineffective might be premature at this point of time as methodological quality can still be improved and only a very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actually included transfer variables. In those few studies integrating transfer variables, results are mixed and inconsistent. Future work should focus on critical factors to assure transfer of perceptual–cognitiv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及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是建立全面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对运动员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至今我国对促进运动员职业决策的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为运动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背景,而社会支持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育组织与国家体育组织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国际体育组织对国家体育组织的处罚权源自国家体育组织对权利的让渡,虽然国际体育组织对国家体育组织作出的中止成员资格的处罚会波及到运动员,易使他们受到不利影响。但是该处罚属于一项民事救济措施,依据的是国际体育组织与国家体育组织签订的“事实契约”,即国际体育组织的章程,它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具备合法性。另一方面,运动员并非只能忍受处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同时寻求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虽然目前这两方面的救济有所不足,但已是现今平衡、保护干净运动员的参赛权和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竞技环境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在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内蒙古优秀运动队7个运动项目177名在役运动员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对项目4反向计分、删除项目28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运动员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结果还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运动员总体上存在较多职业决策困难;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面临更大职业决策困难,具体表现为职业规划缺乏,职业信息、自我信息及社会环境信息不足,情绪不适。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Researchers are only beginning to understand how contextual variables such as date of birth and birthplace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athlete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generality of birthplace and date-of-birth effects in varying sport contexts. The Study 1 examined how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 athlete's date-of-birth and size of birthplace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becoming an Olympic athlete in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Study 2 examined date-of-birth and birthplace effects among athletes playing in the first professional league in Germany. Study 2 also 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birthplace as a proxy for early developmental environment by comparing birthplace with the place of first sports club in four German sports leagues. Results from both studies showed no consistent findings for date of birth. Findings from Study 2 also suggested incongruence between birthplace and location of first sports club as proxies for early developmental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consistency suggesting elite athletes are less likely to come from very small or excessively large communities, exceptions occurred both within and across sport contex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y developmental effects of date and place of birth are buffered by broader socio-cultural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