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据运动承诺、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建立基于运动承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运动承诺、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 果等心理量表对58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 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对运动承诺均表现为显著正影响,外部动机对运动承诺表现为显著负影响;运动承诺 能够很好的预测锻炼行为;并且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通过运动承诺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 ”理念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运动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各种类型的App软件被开发出来,其中运动类App是移动互联网和运动健身项目的连接点。运动类App作为一种新型健身途径,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运动类 App 在哈尔滨市大学生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动机及锻炼行为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运动类 APP 对在校大学生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影响寻找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阶段性和反复性,退出锻炼存在两个高峰;2)运动承诺理论的6个要素是坚持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3)除运动承诺理论的要素外,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个性特征、运动风险、运动能力、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在运动承诺理论中整合这些要素,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大学生的锻炼坚持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体育分层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可能和趋势。本文结合分层教学的特点,将运动处方和学生锻炼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区分健身方案和运动处方的不同,在询问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依据科学锻炼的原则,按照运动处方出具的程序,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内容,在学生锻炼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运动处方,提高学生体质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与运动技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参加运动健身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般自我效能与冰雪运动参与行为的关系,揭示锻炼自我效能和锻炼效果认知在一般自我效能与冰雪运动参与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3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通过锻炼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冰雪运动参与行为;锻炼效果认知调节一般自我效能和冰雪运动参与行为的关系;整体模型检验发现,一般自我效能、锻炼自我效能、锻炼效果认知、冰雪运动参与行为构成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2)一般自我效能和锻炼自我效能是两个不同且有联系的层次。本研究结果扩展了锻炼行为的研究领域,有利于揭示冰雪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制,对促进大学生乃至全民冰雪运动参与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把运动教学当作身体锻炼,其实不然,陈智寿教授认为,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的性质是不同的。首先,目标不同。运动教学的目标在于传授运动知识、方法与技能,为学生今天与将来锻炼身体提供素材,身体锻炼的目标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其次,原则与方法不同。运动教学按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原则(系统性、巩固性原则等)和方法(言语法、示范法、练习法等)进行,身体锻炼的原则为意识性原则、反复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个别性原则,其方法为负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间歇锻炼法、连续锻炼法、综合锻炼法和巡回锻炼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运动锻炼成为民众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运动锻炼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效应等也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新认识和新解释。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从生物学影响、抗病防病机制、锻炼方式与效果等三方面,对运动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给予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家庭作业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提高必备的运动能力,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笔者以"运动于形、育动于心"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在校外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家庭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乃至家庭成员将锻炼和运动转化成一种生活方式,吸引他们爱上运动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设计体育家庭作业时,身体练习怎样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大学800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大学生上体育课和锻炼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从激励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入手,就提高大学生对运动锻炼的认识水平、对运动锻炼的需要、增强锻炼兴趣和参与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动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激励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差异。方法:采用《锻炼感觉量表》测试重庆高校309名大学生。结果:样本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在运动选项和锻炼时间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且不同运动选项和锻炼时间大学生的锻炼感觉差异显著。结论:有必要在课余体育锻炼指导中关注参与者的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  相似文献   

12.
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诺是用于表示促使人们坚持某种行为的动机力量的一个术语。由于运动行为坚持对运动成就和锻炼效果的重要性,运动承诺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运动和锻炼心理学的前沿。对运动承诺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能为锻炼坚持和退出现象的研究以及采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miRNA能作为抑癌因子调控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期,阻断其增殖和扩散。运动锻炼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癌症风险和减缓癌症进程,但其改善的癌症类型及其背后机制尚不明晰。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以“exercise”“miRNA”“cancer”“mechanism”为关键词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对运动锻炼调节miRNA改善的癌症类型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结果:运动锻炼能够调节血浆中运动敏感型miRNA的含量;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可能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主要通过与促癌因子的3’-UTR结合,阻滞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间期,从根源上切断癌细胞新蛋白质形成和DNA复制。结论: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与促癌因子的3’-UTR结合阻断癌细胞进程,调节多种癌症类型;建议将运动锻炼作为辅疗手段用于癌症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分别采用改编的<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进行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的测量,被试为西北民族大学196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运动的动机得分最高的是认同调节,其次依次为外在调节、内部动机、无动机.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在调节和无动机则与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运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能够积极预测锻炼行为的各个方面,外在调节对锻炼强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强度和锻炼频率都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整合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结合运动锻炼的调控作用,系统地整理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PubMed和ScienceDirect等网站中搜索关键词"exercise""depression""neurotrophic factors""HPA axis""immune system""BDNF""IL-6"等,分析相关文献,综述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以及运动锻炼改善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运动锻炼能够有效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糖皮质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形态结构以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枢神经系统海马神经发生,从而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结论:1)运动锻炼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物学相关机制缓解抑郁症症状;2)建议将运动锻炼作为缓解抑郁症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动锻炼现已成为心血管病人一种治疗和恢复健康的手段。它能增强心血管功能,控制和改变某些危险因素,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然而,运动锻炼是有规律的,只有了解它,才能科学地指导病人进行锻炼,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就运动锻炼的作用原理、运动负荷、负荷调整、方式、方法作一综述。供医务人员及患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弱体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处方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的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对弱体质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方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均能提高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契约式锻炼明显改善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利于学生主动性锻炼和坚持参与锻炼。实验结果提示:契约式锻炼的运动干预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后,激起了全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大学生作为参与冰雪运动的核心力量更应该高度重视冬季运动锻炼.冬季由于气候的原因,大学生运动锻炼时常因为对锻炼项目不了解,而给自身带来运动伤害.以室外的跑步、滑冰和室内的跳绳为例,培养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的能力,掌握冬季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分析,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学生运动自信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小学生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自信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600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运动自信与其锻炼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运动自信与积极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烦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锻炼时间(R~2=0.046,p<0.001)、锻炼频率(R~2=0.039,p<0.01)、锻炼强度(R~2=0.028,p<0.01)以及积极幸福感(R~2=0.133,p<0.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烦恼(R~2=0.025,p<0.001);运动自信既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也可以通过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作用对锻炼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学生运动自信影响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增强体质,改善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健身倒着来     
生活在都市中的许多人都忙忙碌碌,顾不上花时间去锻炼, 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我们都知道健身是讲究场地和方法的,但是也不必一味遵从传统的运动方式,不妨尝试一下简便易行的倒序运动,也能起到不错的锻炼效果。所谓倒序运动是指逆于常态的运动,比如倒立、倒行、爬行等。倒序运动能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得到全面锻炼,建立新的平衡。比如伸肌和屈肌能得到锻炼,肌体的灵活性提高。加强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和协调作用,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