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危机中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创新"的内在诉求.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及文化整体的关系,要注重传统武术传承的"本真性"、"活态性"及"人本性",真实、全面、活态地保存并延续传统武术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并要防范"伪传统武术".要加强传统武术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及传统武术传承的师徒传承制度和"口传心授"方式等传承文化空间保护,尤其传承人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对传统武术的传播与保护,保障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代研究传统武术的学者们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究和思考,从宏观传统文化角度辨析传统武术的实质内涵,以促进传统武术在横向和纵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使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武术走向未来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武术文化空间所处的境遇进行研究能使中国传统武术更好的融入世界。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传统武术所处的文化空间正受到传播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中国武术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措施对传统武术保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盲区。我们当前还面临着传统武术文化内容的流失,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出现的断层等诸多问题。因此学者有必要对当前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以重视,通过恢复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和重新建造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武术经济开发和文化空间进行传承和发展,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当前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中国传统武术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在分析传统武术原初性文化空间和再生性文化空间嬗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措施。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其文化的保存较生态传承更难进行,从而造成原初性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型。传统武术再生性文化空间的转型,使其本身在传承过程中日渐脱离武之为武的本真和本来面目。传统武术所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迁和试图恢复曾经存在于历史中的传统武术文化原貌的艰巨性使以民间文化为内核的传统武术文化日益成为历史的回音。传统武术文化的动态传承不仅包含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技法,还包括弘扬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对原初性武术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应该优化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基因的保持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双驱动联合力量来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分支,目前却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与失传.文章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传承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总结.并得出只有保持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转变理论模式,改革管理交流的方式,才能加快传统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普及与推广,重现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内涵及其困境,提出传承策略。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面临着传承空间变迁加速文化遗失、文化生态破坏造成真伪难辨、传承人员匮乏面临后继无人、社会变革增加文化选择困难、以西释中导致文化主体失语、创新不足制约文化产业繁荣等困境。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以保护性传承、记录性传承、代际性传承、扬弃性传承、借鉴性传承、创新性传承等为基本策略和传承措施。惟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才能够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之规范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今天的武术文化传承中并未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及其传承价值进行研究与审视,旨在补充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师之规范的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内容。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中的师之规范包括:择徒之规范--慎,具体表现为:慎之又慎;待徒之规范--亲,具体表现为:见面、亲近、亲爱;授徒之规范--严,具体表现为:严格、严谨、严厉以及威严。在今天传统武术文化师之规范的传承中我们应选择性地扬弃和创新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4,(4):51-5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申奥异域传播中的文化错位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指涉武术与奥运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武术申奥传播进程中的自我文化阐释以及在异域传播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现代奥运会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传统武术在异域传播进程中对内存在"天人合一"的文化阐释焦虑,对外存在文化形象模糊的错位;武术文化自觉失范表征为竞技武术在入奥征途中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暴力切割、大众武术传承过程中危机凸显和武术的工具理性统摄凌驾于价值理性;指出武术传播必须跳出现有的奥运逻辑刚性框架,只有认同和自觉践行传统武术价值系统武术才能得到西方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的争夺和流失是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出现的必然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负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文化流失的时代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还原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不仅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师徒传承、鼓励民间组织传承、规范学校教育传承、推动产业发展传承等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并提出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为中华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中所指的武术是指“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概念。“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少林功夫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武术项目;二是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制度与“身传心授”方式等体制。保护武术文化空间的关键是整体传承武术与保护武术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信仰就是中国人对传统武术技艺、文化的实践以及精神追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学研究方法等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信仰内容、消解过程、危机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是构成中国人身体领域中的信仰,这一信仰在近一个世纪里渐渐出现了危机,信仰的危机才是中华武术发展没落的根源。结论认为:要拯救传统武术,必先拯救传统武术的信仰,即恢复民众对传统武术的珍爱。无疑,对中华武术的文化自尊、自信是恢复信仰的思想认知前提;重新找回没落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是恢复信仰的核心任务;潜心务实、拒绝虚假繁荣,回归传统武术本然才是传统武术人文精神重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结合西方功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武术中的拜师仪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解析,提出拜师仪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文化迫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拜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是:拜师仪式中的师承制文化满足了传统武术文化中技艺与人才传承的缺失与创新需求;拜师仪式制度下师徒之间“技道并行”的武术传承内容在“武术文化空间”下的整体性传承;拜师仪式文化中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存在的生存优势。通过仪式文化,去阐释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从拜师仪式文化中发掘传统武术的显性和隐性传承方式,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先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定义、背景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对其的认知和接纳程度。该文详细探讨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和其独特性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包括加强传统武术文化教育、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传承和推广,以及现代化的包装与传播。其中,《中华武魂》全媒体项目作为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展现了其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影响力和成效。该研究旨在深入研究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质,为进一步挖掘其社会价值,推广其全球影响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短缺的分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较之于其他文化而言,在增强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提高大众的生活文化水平、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等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客观与理性地认识其自身价值,由此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融进现代社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于传统武术代际传承困境已从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途径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较少从个体应对“代际关系”危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把愈发严重的代际断裂问题放置到宏观社会模式变迁中予以思考。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在代际关系的“三喻文化”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以张功良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传承人在面对社会模式变迁时习武传武的主体性应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张功良等老一辈民间武术家会相应地做出自我调适,以使习武传武的外显形式更契合时代的需求。但由于传统武术前喻式内核依然较难发生改变,使得武术内核与武术传承在当代并喻、后喻文化模式下的代际关系与社会的快速转型之间形成了代际滞差,进而导致武术代际与社会代际之间的文化堕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全球化做一分析,传统武术在此趋势下出现了空前的传承危机,遭受国外武术的冲击以及国际认可的迟缓,面临着文化全球化下的大围堵,并对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结论:中国传统武术突围的策略是转变思想,重点类目先突围,以点带面,实现梯队式大发展;由浅及深,由形入神,分步传播,实现最终的武术文化突围;针对重点类目在继承传统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主动推出国际版,借助孔子学院等机构组织,多途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将中国传统武术的网络传播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特点,总结出互联网给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带来的影响。整体而言,互联网扩大了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更多地依靠全民参与实现;"互联网+传统武术"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使得传统武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应用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保护与创造,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引发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负载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武术在文化争夺的时代面临一系列危机,表现出一种不适和无奈。应该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一定高度的文化审视,发掘其潜在的巨大文化价值,使传统武术在文化争夺中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