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罗曼  孟莉 《体育科技》2013,(5):132-134
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分析,构建了在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在文献整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行为主体、体育行为特征、体育行为效益在概念模型与量化分析中均具备明显意义,借此几个要素,制定《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表》经检验,该量表具有可靠地信、效度,可以对在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地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2.
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其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月红 《精武》2011,(A1):57-59
研究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利于了解目前学生的普通生活方式,有利把握学生的健康基数。本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等级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等级高低之间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生活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概念极其涵义,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例,对体育生活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大学生由于健身意识淡薄,体育能力较差,学习压力过大等等原因,促使他们更多的业余时间用于应对学习考试和网络游戏,用于体育健身的时间很少.文章试图通过这些调查与分析找出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形成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体系意义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分析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结构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标准.实证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能较准确地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理论演绎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观提供依据。大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饮食、运动锻炼、睡眠、药物与烟酒、社会健康、心智情况6 个维度的22 个指标。研究过程中对指标体系经 过严格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关联效度,同质性信度以及重测信度,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 可信性与可靠性。指标体系简捷、方便、可靠、可信,可以作为相关类似研究的测量工具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利霞  赵超 《体育世界》2011,(1):111-11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及《纲要》的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休闲娱乐化发展,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及影响他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教育课程休闲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济宁学院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体育生活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1030-1034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生存、健康、人格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内在关联,构建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提出培养的模式和实践组织。研究认为:生存、健康和人格是大学生开展体育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培养模式、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信息化教育模式和多学科融合教育模式,依托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生活、课外群体活动与竞赛、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家庭体育生活、社区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组织形式,促使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生活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关系,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例,调查了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从体育生活化角度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了审视,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俱乐部来实施体育生活化的教育,使体育回归生活,从而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基本指标,评价指标经过权重后,筛选为3个不同级别指标。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结构上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经过了确定评价对象和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评价标准等4个步骤。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小康社会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完成。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可使体育生活方式更加规范,是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填补和提高,为人们的体育生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大学生体力活动缺乏与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体育健康认知能力、不良生活方式、校园运动环境、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是影响大学生体力活动缺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发展变化,引导大学生合理地进行体育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我国大学生对体育物质产品消费需求明显升级,追求产品的品牌和质量;2)在体育劳务产品消费上是以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项目培训、运动按摩为主,体育旅游消费也有所发展;3)在体育信息产品消费上是以观赏体育竞赛、体育网络信息消费为主;4)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条件、体育爱好、空闲时间等因素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健康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马宁  杨锋 《精武》2012,(15):53-54
课余体育饭练是学捩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铜仁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饭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钟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目前高校综合测评体系进行研究,并着重分析了与大学生健康状况相关的体育指标体系的现状,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综合测评体系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解决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健康问题,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域5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整体与各校男女分组了解其差异,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等方法对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十一所在杭高校学生现行的生活方式与体育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跟体育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既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体育来打基础,又在行动中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生活方式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