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从奥运会营销的历程可知,营销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运会营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更是如此。奥运会营销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类型,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高举“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三面大旗 ,怀揣“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 ,成功获得 2 0 0 8年奥运会举办权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在新世纪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后,许多人将目光集中于这届奥运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当然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如果奥运会早几年办,可能又是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奥运会也就成了一项不计成本的形象工程。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留下巨额赤字后,奥运会的经济效益成为历届主办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衡量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但是,如果将眼光局限在奥运会的经济效益上,我们可能会在相当程度上浪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客观地讲,奥运会本身对举办国家的经济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数年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举办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甚小,如汉城奥运会为1.4%、亚特兰大为0.07%、悉尼是1.0%,就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从1986到1993年间也不过为西班牙增加了166亿美元的效益,仅相当于西班牙1992年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9%。对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便我们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奥运会的经济收益,充其量不过赚了几个小钱。那么举办奥运会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我以为是完善社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及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与商业相结合,利用商业手段支持奥运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奥运会组委会通过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商品获得巨额收入,为奥运会提供资金保障,而成功的商业开发和运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举办国经济的发展。分析了近5届奥运会商业开发的融资方式对各举办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为最近几届奥运会所证明,而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对奥运经济感应度较为敏感的产业,必将会分享奥运经济效益。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 《体育学刊》2004,11(6):14-16
如何举办好一届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奥运会,如何正确理解奥运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增强奥运“正经济”减少奥运“负经济”,冷静预期和评估奥运会的经济收益,统筹规划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7.
浅析奥运会增收节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作为世界竞技体育的顶峰,作为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活动,耗资巨大。同时,奥运会又是“注意力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往往能创造出文化活动中最大的经济效益。纵观近年来奥运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增收节支是历届奥运会组委会的前提任务之一,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看,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各届的经济效益比率均超过或达到1,说明各届奥运会都没有亏损。(见下表) 第23~27届夏季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比率统计表  相似文献   

8.
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经济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对青岛市,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世界部分城市的奥运经济效益,以及2008年青岛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青岛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因投资巨大,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亏损,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对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运动员在第24届奥运会上表现欠佳,这届奥运会依然光芒四射。萨马兰奇称:这届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一位中国体育高级官员称:萨马兰奇将因成功地举办了24届奥运会,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尽管这项奖后来给了联合国维持和平组织)因为这届奥运会拥有参加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竞技体育军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足,如在所有奖牌中体能类项目不足1/3。为顺利备战下一届奥运会,有必要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标志着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北京、给中国、给奥林匹克运动、给全世界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特别是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推动有着独特的贡献。在申办、筹办、举办期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在“后奥运”时期继续自己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警惕奥运经济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即奥运会每4年举办1次,而从奥运会申办成功、筹办、举办到举办后的后续活动要持续10至12年,在奥运经济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密度、强度、规模不同。这种周期性和阶段性既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奥运会开幕前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也会因为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这种国外所谓的“低谷效应”已经在很多奥运会主办城市出现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奥运会巨大的形象资本与全球影响,以及它在经济全球化中蕴涵的巨大的市场机制,构成了现代奥运会的市场价值,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现代奥运会巨额的资金需求与极具经济价值文化品牌,使现代奥运会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与必须.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2008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利好影响,以及通过奥运会商业化发展过程的简略回顾,对奥运会商业化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问题的提出1990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又在积极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3年举行了第七届全运会。大型运动会在我国相继举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然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而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果运作得好,推广得好,会为整个国家带来长期积极的益处。虽然奥运会只进行2至3周,但此前的准备需要10年。从历届举办城市的经验看,如果计划周全,经营正确的话,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产生经济增长。其中之一是旅游产业的繁荣,而且旅游能够长期受益。本文将对举办奥运会对旅游业影响进行研究,并讨论雅典为获得对旅游业最大化的积极影响应采取哪些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央视网等9家互联网站首次以视听的形式参与奥运转播,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和延伸,使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运用文献资料、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北京奥运会媒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分析了新旧媒体传播在奥运会上的应用以及融合特点,深入探讨了北京奥运媒体传播对我国受众媒介习惯、政府媒体观念、体育传媒发展和国家形象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喻坚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4):10-13,16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调查法对第 2 3、 2 4、 2 5、 2 6、 2 7届奥运会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以便寻求提高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APEC会议,实现了加入WTO的目标,北京还成功地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些重大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恰逢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和机遇下举行,实属千载难逢.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与体育营销:2004雅典奥运会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而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果运作得好,推广得好,会为整个国家带来长期积极的益处。虽然奥运会只进行2至3周,但此前的准备需要10年。从历届举办城市的经验看,如果计划周全,经营正确的话,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产生经济增长。其中之一是旅游产业的繁荣,而且旅游能够长期受益。本文将对举办奥运会对旅游业影响进行研究,并讨论雅典为获得对旅游业最大化的积极影响应采取哪些营销策略。一、对旅游的影响的分析奥运会被认为是最重大的体育赛事。通常情况下,组织这样的比赛是为了提升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已圆满结束,借鉴历史上多数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的经验,与奥运会前期与中期的工作相比较,奥运会结束后的工作更具有长远的意义.特别是奥运结束后,通过旅游与奥运的结合促进后奥运效应的延续,其收益将是巨大的.根据奥运对经济的影响阶段不同,着重通过对后奥运正负效应的分析,从场馆设施以及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入手,阐述如何从旅游角度使后奥运效应得到延续,使奥运为我国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