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考察大学生人格特质、锻炼动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探究三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格特质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人格特质中外倾性(r=0.512,P<0.01)、宜人性(r=0.320,P<0.01)、尽责性(r=0.461,P<0.01)和开放性(r=0.535,P<0.01)与大学生锻炼动机呈正相关,神经质与大学生锻炼动机呈负相关(r=-0.318,P<0.01);(2)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特质和锻炼动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不仅直接影响锻炼动机,还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锻炼动机起间接影响,教育机构管理实施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领悟社会机制、促进家校社的合作和课程建设的改革等措施促进大学生锻炼动机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并对两者作相关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认知总体上得分较高,但在男女间、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区与郊区学生间没有显示差异性,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锻炼行为态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时代和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该文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手机依赖量表对323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和Amo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体育锻炼和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1=-0.306,P<0.01;r2=-0.478,P<0.01);青少年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其对手机的依赖,还可以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中介效应影响手机依赖症,中介效应为39.477%。  相似文献   

4.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支持是影响锻炼行为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和检验锻炼社会支持量表。通过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和质性研究,确立了初测量表,并通过两轮定量研究,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以及校标效度检验对该量表进行了标准化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锻炼社会支持量表由4个因子构成,即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同伴性支持,共24个条目。统计分析显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校标效度。锻炼社会支持量表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可以作为在中国人群中进行锻炼社会支持测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运用身体吸引力量表、身体价值感量表、一般自尊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对西安和乾县的1237名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及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调查,运用Spssll.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有锻炼行为的中学生在各量表上的自我身体评价水平均比无锻炼行为的中学生高;(2)过少的锻炼对身体吸引力评价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锻炼活动的中学生在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上与每周锻炼1-2次者之间不存在区别;(3)合适的锻炼时间能够增强中学生时自身的评价能力,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1 min-45 min 之间对中学生比较合适;(4)学历、性别与地域差异等对中学生自我评价均有不同影响,地域差异是导致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学历与性别不会影响中学生对一般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感的评价,身体吸引力和身体价值感的评价存在性别与社会环境因素取向,男生对身体吸引力与身体价值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初中生对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的评价优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6.
文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81+125-81,12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态度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宪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78-80,83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以外)及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控制感对身体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其中行为控制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9.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认知行为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操控个体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的行为归因来影响行为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生态行为理论主要考察人和它所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主要研究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考虑个体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期随学业任务加重,家长殷切期望,高考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等重重的无形压力下,中学生一个个努力成为家长、学校、社会的佼佼者,但是近几年全国的统计数据中可看到中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更为严重。“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可能需要慢慢转变,但是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却亟待解决,合理营养与科学锻炼成为老师家长的首选,科学合理的营养与锻炼才能有效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临汾市部分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试图从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四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12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就主观锻炼体验(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疲劳)与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体质健康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质健康评价结果与积极幸福感呈正相关、与心理烦恼及疲劳呈负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积极幸福感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正相关,心理烦恼和疲劳与体质健康各评价指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关注学生锻炼过程中积极情感体验可能是提高体质健康状况的间接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区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淮安市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主观上没有锻炼方法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从家庭方面考虑如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当前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山市中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山市中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普遍有正确的认识;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此外,教学环境、场地器材、升学压力等,都是影响具体体育锻炼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旨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课间操使用双节棍可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能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文章经过对双节棍广播操试运行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节棍广播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广州市第一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目前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际状况,对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益于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学生颈椎病成因,运动处方干预途径及处方对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安徽省芜湖市3所重点中学初一~高三的6个年级42个班级2100名中学生进行颈椎状况的问卷、X线调查,其中,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28个班1300人进行运动处方实验。结果:16h/d以上地学习使中学生颈部处于疲劳状态,身体运动的缺乏使39.24%中学生患有颈椎病,其中,42.11%属于颈型、29.61%属交感型、25.73%属神经根型、2.55%属于混合型颈椎病;同时,有40.77%学生有颈椎病部分症状。通过课题组运动处方干预,用枕和颈椎的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尚有11.84%的学生存在颈椎病症状。结论: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用电脑、背负沉重的书包、不用或低枕头等因素,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以牵引、拉伸、复位为主的颈椎防治操与整理排列脊椎的两个运动处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治颈椎病,使发病率下降27.4%(P<0.05),能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在课间操实施颈椎防治操、体育课实施整脊运动,两个运动处方的介入时机与途径合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锻炼强度不高、锻炼密度不足、活动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依据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组合的功能及作用,建立了6套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研究各套运动健身方案与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体育特色校1 2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教学实验。结果表明,6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只有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才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