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按照人体“生物钟”的“体力节律”,科学地安排运动时间,以达到强身健脑的目的,体育运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运动有利于健康,但如何科学运动则是门学问,很有讲究。■择时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因此,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则对健康更为有利。早晨阳光初照,空气新艳,这时锻炼可以增强肌力,提高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大有好处。下午则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的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特别是黄昏时分,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有利,而心跳频率和血压上升。晚上运动有助于睡眠,但必须在睡前3—4小时进行。强度不宜过大,否则反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3.
专家认为,冬季健身最佳时间为14点-19点。因为,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按"生物钟"规律来安排运动时间,对健康更有利。下午14点-19点之间,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勤于运动,身体硬朗] 如今,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使用体力的机会已经日趋减少,但强健的体魄无论何时都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运动对于人的健康长寿具有诸多益处,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把运动纳入日常保健的内容.当然,运动锻炼也要掌握尺度,以免身体受到伤害,还是医生和保健专家都认同的那个原则:“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在日本、美国、瑞士、加拿大等国 ,生物钟的应用十分广泛 ,而且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引入生物钟理论后 ,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 ,但利用人体生物钟进行武术训练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目前武术逐步成为一个国际的体育项目 ,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有效地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势在必行。所谓人体生物钟 ,简单地说 ,是人体的基础代谢、内分泌、脉搏、智力、体力、情绪等生理现象的盛衰在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学说。如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像波浪似地出现周期性变化 ,由于这些变化为一个月左右 …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体力测定包括“体力诊断测验”和“运动能力测验”两部分。“体力诊断测验”是对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的检查;“运动能力测验”是对跑、跳、投、悬垂等基本运动能力的评定。目前,日本正在全国范围内,运用统一的测定方式和标准对国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定,以促进国民体力的增长。日本人认为,国民健衰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国民体力的增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形国民的健康”成为他们“复兴”  相似文献   

7.
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体力、智力呈高潮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变化。如夫妻双方都处在高潮时受精怀孕,能诞生出特别健康聪明的宝宝。制约人的情绪的生物钟,周期是28天,制约人的体力的生物钟,周期是23天,制约人的智力的生物钟,周期是33天。当人的三种生物钟都处在周期线上时,人就会情绪高昂,体力充沛,智力很高,是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体力诊断测试 青少年为了知道自己的体力而进行体力的测试也可以说成是行动能力的测试,不是运动能力的测试。是文部省制订的“体力诊断”方法来测量体力。这个体力测试的方法是以振兴法作为依据,因而被命名为“体力诊断”。  相似文献   

9.
一、规律生活与生物钟养生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规律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把原来的四大健康基石补充修改为“规律生活、心理平衡、适当运动、合理膳食、科学饮水、戒烟限酒”六大健康基石,把规律生活列为六大健康基石之首,认为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即“生物钟”在支配着生命正常运转的节律,人的一生有100多个“生物钟”构成了“生物钟之网”,在严格、准确、连续地“工作”着,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等各自都存在着生命活动的节律。如果人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10.
<正> 自然界的生物,是在亿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各种特殊的外形和机体的独特功能。各种生物都遵循着一定生活规律在运动。人类也是这样,人体这一生物工程系统是在许多个小“生物钟”严密组合下而形成的一个大“生物钟”,并严格地按其自身的规律在活动。要想维护人体生理机能健康正常地运行;使之发挥人体最大的潜在能力,那么就有必要清楚了解“生物钟”的原理并遵循其规律来办事。本文意在针对人体“生物钟”的理论。提出运动训练工程的新设计、新想法,以供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体生物节律”即“人体生物钟”俗称“天钟”。就人类而言,无论生活空间、时间怎样改变,人体生物钟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黑夜降临感到困倦,清晨即会主动苏醒……这就是“人体生物钟”对人体的支配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性腺、甲状腺分泌旺盛,使交感神经对心脏的紧张性影  相似文献   

12.
慢跑是一种以缓慢、适中的速度进行的运动。现在,缺乏运动的人们用来锻炼体力和做为预防心脏病的手段,十分普遍。慢跑的运动强度,以锻炼者主观上感觉舒适为适当;大体上是各个人的最大持久跑能力的70%以下。这个70%以下的跑的速度依据各个人的体力水平而有不同。但是,一般地说,每分钟120米的速度是“跑”比“走”更为舒适的速度,所以采取体力差些的以每分钟150米、体力较强的以每分钟200米这个范围内相当的速度为宜。对于跑步运动的能量消耗计算,基本上是以跑的速度、锻炼者的体重和运动时间为依据的。体重之所以相关,如同在肩负着行李的时侯一样;以同一速度跑相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生物钟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已深入运动训练领域。当前,人体多日性生物节律的研究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固定周期论”和“非固定周期论”。“固定周期论”把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循环的固定周期的始点定为出生日。因此,又把它称做“出生日生物节奏”理论。这种理论在世界风行了几十年而不衰。十年前传入我国。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部门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队影响更大,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和安排比赛。许多科技杂志,一方面刊登支持和介绍这种理论的文章,同时也不断有否定这一理论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14.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规律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提高健康效益、降低疾病风险,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从体力活动概念,历史演变过程,体力活动量的各单因素(量、强度、频率、时间)等方面概述了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历史回顾厘清了体力活动中“剂量”这一概念由“体力活动总量→业余时间运动量→运动量单因素”的演化过程,对建立在剂量-效应理论基础上的运动推荐量的发展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运动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各单因素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所谓运动训练中的“无效劳动”,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包括教练员花费了大量时间,消耗了许多体力和精力,收获不大或根本无任何效果的训练。纵观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由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系统。运动员、教练员在这个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精力,运动员本身  相似文献   

16.
“人体生物钟”又称“人体生物节奏”本文根据“人体生物钟”的基本规律,探讨了此规律与青少年训练及竞赛的关系,并提出青少年训练及竞赛必须依据“人体生物钟”的基本规律。“人体生物钟”现象是一个有待于继绩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药“人参健脾丸”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的机制,对2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通过6周的随机、双盲实验,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生休指标(Hb、T和BUN)、主观体力感觉(RPE)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尿素、主观体力感觉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人参健脾丸”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能力,促进疲劳恢复,增加做功时间。  相似文献   

18.
对100m跑的速度节奏变化与体力分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外运动员100M跑速度节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渐加速”的速度节奏是合理分配体力的体现。从供能系统、神经系统、步频与步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合理的体力分配“渐加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简述国外体力活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种世界组织一致同意推荐的体力活动指南为:提高和维持时间健康的体力活动最小的运动剂量是每天进行30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周≥5次。这一指南提出基于有氧型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体力活动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运动的次数、强度、时间和方式影响健康的获得,充分认识其中的相关变化,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民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对国外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和运动转介这两项体卫融合的实务操作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二者在“Exercise Is Medicine”解决方案中的具体应用,为我国体卫融合的行动策略与实施路径提供借鉴。结果显示:将体力活动纳入生命体征并确定简捷有效的测评工具,推动在卫生保健和临床诊疗工作中常规进行体力活动的评估,可实现“融体于卫”;为了使运动处方/建议得以实施,卫生保健/医疗工作者将有锻炼需求者转介到经专门资质认证的社区体育锻炼资源中,从而做到“联卫于体”。通过上述关键环节形成体卫融合从启动到落实的完整闭环。建议:我国应基于运动促进健康理念,设计制订体卫融合的完整实施路线;在体力活动评估和运动转介制度这两项关键环节注重操作性与资源建设;在卫生健康领域拓展运动健康促进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