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网络成瘾机制、原因及其运动干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当前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还不成熟;对成瘾机制的研究还处在一般的描述水平;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群;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证明了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网络成瘾产生机制及其原因;运动干预对象应扩展到青少年儿童及成人网络成瘾群体中;实证研究方向将趋向于针对网络成瘾原因选取运动干预方案.本文意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快感是人体的基础生理现象之一,包括了爱情,艺术,心理等众多方面。而体育运动作为现在社会人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运动快感的存在和作用对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实际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运动快感理论。借助运动快感的存在和意义,希望能对人体体育运动,竞技比赛等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探索可能产生较大干预效应的运动方案。结果表明:(1)运动锻炼对产妇抑郁呈大效应量干预效果;(2)运动内容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有氧运动、组合练习、抗阻练习;(3)单次干预时长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分别为30~40 min亚组、60 min亚组;(4)4-5次/周的干预频率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最大,且干预效应随干预频率减少而减少;(5)持续3-4周至24周的运动锻炼均对产后抑郁产生了良好干预效应,12周左右运动锻炼的干预效应最好;(6)练习形式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集体练习、个人练习。结论:(1)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状,产后运动可能优于产前运动干预效果;集体锻炼可能优于个人锻炼干预效果;(2)每周锻炼4-5次、每次锻炼持续30~40 min左右、共持续12周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更有可能获得改善产后抑郁的理想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既往探讨运动神经保护效应生理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骼肌在机体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从外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效益。以骨骼肌为外周靶点,结合运动干预的影响,全面总结骨骼肌介导运动神经保护效应的作用途径和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出促进脑健康切实可行的运动干预策略。综述发现,运动时骨骼肌通过内分泌、能量代谢和抗炎等途径与大脑建立分子联系,是介导运动神经保护效应的主要作用途径;运动时骨骼肌能产生并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鸢尾素、组织蛋白酶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瘦素、脂联素等肌细胞因子,这些肌细胞因子以激素的形式作用于大脑,产生神经保护效应;运动时骨骼肌会产生大量能量代谢产物,其中乳酸和α-酮戊二酸能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大脑,产生神经保护效应;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作为抗炎器官为机体创造良好的抗炎环境,通过诱导外周抗炎效应,缓解神经炎症,产生神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①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的研究成果;②探讨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的主要理论机制和实践范式;③描述运动对干预药物成瘾的潜在影响。④确定该领域内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检索了以物质使用障碍(SUDs)、药物成瘾以及运动锻炼为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对这些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跟踪检索,以避免遗漏与此有关的研究成果,从而对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结果:①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证实了运动干预对治疗药物成瘾的有效性;②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的康复成效集中体现在运动对药物成瘾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健康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③目前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心理、行为、神经生物学机制,干预形式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操类和团体运动项目;④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最佳运动方案中各参数的设计,运动过程的整体监督与其它技术的结合,以及运动与药物干预的结合等方面。结论与建议:①运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性的、绿色安全的治疗手段,但仍需要样本量更大的、质量控制良好的实验研究来进行证实;②注重优化运动方案、效果指标与整体监督,建立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范式;③创新方法提高药物成瘾的个体对运动的坚持性,使运动行为替代觅药行为;④要建立运动治疗与药物成瘾标准化治疗相结合的分类、分级、分层模式,形成运动干预指南;⑤深化药物成瘾机制研究,为运动干预药物成瘾的理论机制与实践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7.
王深 《体育学刊》2011,18(2):31-36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际范围内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领域研究进展,为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方法以Web of Science等外文期刊平台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数据,采用CiteSpace5.7软件对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以及可视化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研究领域,2014年之后进入突增期,并在此之后至今仍然保持一个较高的研究热度;2)发文机构排名前3的分别为: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悉尼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不同研究机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紧密,涉及了医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3)主要关注老年人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干预来提升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下肢稳定性来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结论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干预来提升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下肢稳定性、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及步态,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增龄性变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共同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在未来研究中,可尝试关注不同类型运动对提升老年人神经灵活性以及提升肌肉质量效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快乐体育是指以学习各项运动的乐趣为中心,让学生从运动中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方法。从心理方面讲,快乐体育是指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快乐体育产生的原因不仅是运动的趣味性,还有运动的竞争性、运动的胜利快感、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也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丰富的教学内涵去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激情,而不是运用僵化的…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是具有相同形式、相同理念、相同规则、相同术语和相同风格而展示出的一种竞技运动。它是通过人的参与,在一定组织形式下的表现过程,其功能是由竞技而产生的快感;休闲娱乐是一种状态、一种态度、一种状况。它无关时间、空间、活动形式。它必是由人的积极参与而得到的补偿体验。其功能是人格塑造的自由选择活动。  相似文献   

11.
运动直觉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 ,结合运动直觉在短道速滑训练与比赛中的表现及其特点 ,对运动直觉的心理机制 ,在短道速滑战术体现及其理论根据加以探讨 ,并提出运动直觉的培养方法及其短道速滑战术具体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体操难度与美感的辩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迟振国 《体育与科学》2001,22(1):49-51,48
难度,体现了体操的竞争实力,使体操运动具有激烈的竞技性特点;美感、体现了体操的核心价值。使体操运动具有艺术性特点。体操中的难度与美感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难度与美感只有交融在一起,才能产生高水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比赛是电视转播的主体,而且观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会更加容易被紧张激烈的比赛所吸引,而且电视画面的美感在比赛中会使观众更加容易受到感染,所以比赛电视信号的制作更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体育比赛公用信号制作是面向全世界的一项工作,它有机会将制作出来的内容向全世界播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成就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生华  刘新兰 《体育学刊》2003,10(1):104-107
对中学生成就取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学生体育课成就取向以任务定向为主,对体育课的积极情绪体验远高于消极情绪体验;高中学生的体育课成就动机和积极情绪体验与初中学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中学生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与课余体育锻炼频率呈正相关关系。有一半以上中学生的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尚不足以对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足够的激活力量;经常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尤其是课余体育锻炼,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加强学生与体育教师的交流和相互了解,有利于体育课任务定向水平和体育课积极情绪体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空间感"和"节奏感"在舞狮技术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相关论述,提出抓住舞狮运动中的"两感"对其技术水平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D’Angelo and Tamburrini invited readers to consider doping in sport as a health issue and dopers as potential addicts who need therapy rather than offenders who need punishing. The issue of addiction in sport is important and very much under researched. In this essay I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addiction can be justifiably used as an excuse for offending behaviour. The favoured argument is that addicts experience a craving or compulsion to use over which they have no control. I argue tha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addicts experience such compulsion. Although it seems science is unravelling some of the mysteries of addiction, it has not provided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addictive consumption amounts to compulsive use. Nevertheless, it is clear that addicts do have difficulty with controlling their use and such difficulties ought to be considered in any judgements about moral responsibility.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rules or laws including anti-doping legislation should be altered because not all those who fall foul are addicted. Moreover, 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and punishment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ons (including anti-doping rul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rapy for addicts.  相似文献   

17.
孙玮 《体育科学》2011,31(5):86-90
以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对古希腊自由"信仰理性"下的竞技形式、中世纪"灵肉分离"观念下的竞技形式、近代"宗教改革"背景下的竞技形式以及有着深刻宗教情结的现代奥林匹克这一竞技形式进行分析,厘清"宗教竞技"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以游戏为本质属性的竞技在各个发展时期与宗教所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澄明竞技本质。  相似文献   

18.
乒乓球项目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和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乒乓球项目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前提下,总结出几种判断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自我感觉、一般观察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运动后的休息、合理的营养、物理疗法、药物恢复,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人数急剧上升,患者一旦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大都悲观消极,情绪低落。大部分只注重常规治疗,忽视了健身运动带来的良好效果。文章主要介绍了运动防癌的机理以及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合适的练习方法和合适的运动量,从而提高该类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体育社会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探讨研究了体育社会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体育在人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其社会化功能的。体育是对人产生良好社会化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与其他社会化手段和途径相比较,体育社会化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体育社会化功能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人遵守社会规范意识以及确立正确的社会角色。体育社会化功能具有双面性,必须正确利用否则,体育社会化功能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