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新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希望通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产学研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聚集的环境氛围,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玉涛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16-1724
本文从三个亟待厘清的理论命题出发,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中国情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机制。文章提出在市场化进程中,企业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体系围绕企业而不是政府运转;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本国企业成为全球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主体;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在政策工具选择上要以完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为主,减少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3.
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战略转变,应围绕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的基本目标,以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为保障,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动力,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为基础,激励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改革收入分配、福利和高层次人才管理、培养模式为重点,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以整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为方略,助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大型设备维修企业如何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由单纯的设备维修向设备维修制造一体化的转变,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维修中心为例说明维修企业进行制造的优点,为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49-57
该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是: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教育要革命和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政企分开,明确主体、抓住载体、组建联合体,组建“官产学研商”联合舰队实施技术创新,出台《中国技术创新法》。教育要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把功力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真正实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切实加强基础研究首先要处理好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正确理解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相结合的内涵,创造一个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宽松环境,培养一批耐寂寞、守清贫、肯钻研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出口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其特性和形成原因的科学把握。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和面板数据模型,以非出口企业、FDI企业为对照组,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发资本投入、研发人力投入、企业冗余资源、技术装备程度、国有股权比例、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具有类型异质性和大小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汽车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如何既快又好地创新,是国家、企业及专家学者都在探索的问题。从核心企业创新网络的角度,对核心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典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美国、日本、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创新网络中各个要素和参与度以及创新网络的结构;同时,还比较探讨了美国、日本、中国大型汽车企业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及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琼  姚伟 《科技广场》2012,(10):200-203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量大面广、优势显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技术创新,而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将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主要归因于文化因素。南昌位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鉴于新的经济形势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重塑区域创新文化以推动南昌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实现南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戴西超  谢守祥  丁玉梅 《软科学》2006,20(6):114-116,121
以江苏省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研究和方差分析,对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大于大规模企业的水平,私营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均大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创新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型和中小规模国企、大型私企和中小私企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型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要远远大于中小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与高校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健全的企业创新体系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高等学校要研究如何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一、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搞好技术创新的前提。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工作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2.
创新系统理论是西方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同样存在创新系统呢?在深入理解创新系统理论内核的基础上,本文对1949年以来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体制下创新系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并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GDP总量持续攀升、全球竞争力指数持续攀升、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和世界500强企业总数持续攀升等方面阐明了不同时期我国创新系统的存在以及在相应创新系统作用下中国创新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创新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主导一个国家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原因,不是创新系统由哪类创新主体主导的问题,而是不论何种经济体制下,国家都需要努力建立与本国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和制度环境相匹配、相适应、相协调的创新系统。不论创新系统如何演进,国家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一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等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蒙古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不完善.只有从整体上推进,才能在现有体制和基础上,构建起功能齐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发电设备制造业为例探讨企业环境创新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群林  邵云飞  唐小我 《软科学》2011,25(1):67-70,74
环境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体现了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的约束作用。环境不仅影响产业的市场需求,甚至会制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技术推力、需求引力和环境要求三方共同作用下,需要通过环境创新来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东汽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压力、可再生能源开发前景和企业环境创新的技术实力时积极实施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电并举战略,探寻新的创新路径也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化史观不仅有益于认识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且有助于把握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技术的产业化是技术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因而产业技术的进化也离不开技术进化史观视野。根据产业技术的进化机制可以探索出相应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如典型的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韩国模式。然而,传统的以技术原理开发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在知识经济和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应运而生的是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不但为本土后发企业带来了众多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其捕捉市场机会、实现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成长率、需求偏好动态性、市场分层清晰度、技术迭代速率、技术创新空间、技术获取难度、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产业内部知识流动、税收优惠力度、人才储备制度、政府服务体系、融资体系建设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劲杨  刘波  刘德权 《科研管理》2001,22(5):136-143
在西部资源开发中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常常由于面对更多的不确定信息而处于信息不完全结构中,这种信息不完全不仅表现在科研成果向最终知识商品转化的各环节彼此分割与信息封锁,而且表现为资源开发系统的市场不完全。在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实施过程中创建和推行的科技管理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参与作用,重视不同管理手段在信息沟通中的不同特点,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以行政手段弥合人为砍断的产业链,以市场手段激活各利益主体,以管理制度创新制约信息不对称,最终发挥了科技创新在资源开发中的强大作用。此模式在西部资源开发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增强竞争能力,为此,着重从企业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4个方面对企业创新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俄罗斯科技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鸥 《科学学研究》2005,23(5):629-634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进入社会经济转型期,其科学技术领域受到极大冲击。在这种条件下,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科技政策的调整首当其冲。从1996年至今,俄罗斯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科技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俄罗斯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经济做出应有贡献。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实施,目前俄罗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开始朝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国计民生服务、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方向转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俄罗斯科技政策总体纲要、优先发展方向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