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正>PM2.5粒径比较小,但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类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于环境中可吸入粉尘的检测,对于防治PM2.5的污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芷晨 《科技风》2014,(8):222-222
空气中PM2.5颗粒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雾霾天气频发和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大幅增加,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容易引发人体多种疾病。本文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及危害。根据国内外防治雾霾经验,分析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防治雾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空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在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的发展下,雾霾这一灾害性天气悄然出现。被污染的大气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持续破坏着人们生活的环境。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这一衡量空气好坏的指标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其的普遍认知是它是量级为微米的极细颗粒物,而半径越小的物质,进入到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若是长期处在一个PM2.5值超标的环境下,可想而知这对我们的健康状况极其不利。本文为了便于设计和测量,选取了PM2.5传感器,研究设计了一种旨在实现检测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的空气检测器系统。其设计方案基于Arduino单片机,将传感器回路输出的信号经由Arduino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蓝牙模块将测量的数值传输到手机app上,从而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检测。文中详细介绍了空气质量检测器的硬件软件设计、app的编写实现、仿真调试和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介绍PM2.5发生发展的历史出发,解析了我国近期PM2.5的成因与危害。具体包括:PM2.5的定义与概念、上海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PM2.5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于人体健康和交通、环境的危害。这一工作对PM2.5污染防控和雾霾治理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的远程PM2.5空气检测净化装置,该装置由PM2.5浓度检测模块和空气净化模块两部分组成,可以实时检测空气中的PM2.5浓度。当PM2.5浓度超过系统设定值则通过GSM通信模块发送短信通知用户,让用户选择是否通过串口WIFI模块远程开启空气净化器,从而达到有效监测空气质量并及时通知用户进行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地面站点、遥感和模型数据,对浙江北部杭州、临安、宁波三个典型城市的AOT、PM2.5时空变化以及雾霾发生期间颗粒物的后向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三个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情况较一致,即春夏大于秋冬;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杭州临安宁波。PM2.5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7月份。但对PM2.5进行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之后,AOT与PM2.5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次雾霾事件发生期间3个典型城市AOT与PM2.5颗粒物浓度相关系数均高于0.55。探索了浙江北部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并建立相关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8.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8):20-21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造成的。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比PM2.5还小的纳米颗粒也同样引人注目。纳米颗粒是指直径介于1~100纳米的天然或人工材料,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疆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雾霾大清理     
正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形成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我们通常讲的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于淑文 《现代情报》2007,27(3):212-214,222
中国物业管理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然是个新兴的行业,它自身成长的历程决定了近些年来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不断,而制度缺失是矛盾产生与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转型期的我国现代社会,制度缺失是难免的,我国物业管理制度既存在结构性的显性缺失,也存在操作性差的隐性缺失。因此,制度建设极其重要。应从权力与义务、约束与监督、业主与物业管理者等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我们的物业管理市场,减少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品牌生态位测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兴元 《预测》2006,25(5):60-64,80
借鉴生态学原理,对品牌生态位的涵义进行了初探,建立了品牌生态位宽度及重叠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的函数法、模糊评价法、适合度复合系数法以及基于同类标杆案例品牌贴近度的品牌生态位适合度评价模型。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针对案例中的四个品牌,分别计算了目标品牌、竞争品牌以及标杆品牌的品牌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目标品牌的适合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王珍  周好文 《预测》2007,26(1):1-5
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使我国货币供给渠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外汇占款投放为主渠道的货币投放结构,使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外贸部门倾斜,资金分配的不平衡加大了东西部贫富差距,很有可能使我国步入“贫困化增长”。本文对外汇储备增长与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标准化模式之上,以控制外部自然、追求最佳效率为基本旨趣,以达到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归宿的思维方式。人类正是凭借技术性思维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敞开了生命的充盈向度。然而,技术性思维不能为人生提供意义与价值,无法进入人的情感和信仰世界。技术性思维与人文思维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的三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是保证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技术创新的风险是人们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由外部环境、组织(团队或个人)自身的局限及过程本身不确定性造成的。我们通过对创新风险进行仔细分类,并将其放入一个多维空间进行考察,建立了一个包括过程维、环境维和知识维的三维技术创新风险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便于政府和银行分析评价投放到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运作效果,以及对科技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规模、强度、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根据科技中小企业信贷特点,设置了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扶持力度以及描述类等统计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出各银行和地区科技信贷综合运作情况,从而为政府分析、决策、监管调控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运作提供分析工具,切实支持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司志华 《科教文汇》2011,(18):67-68
对于CAI软件,我们在重视其外观特征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内在的实质。我们在制作或选择CAI软件时,必须重视软件的教学恰当性,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课的有效性问题上。CAI软件教学恰当性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CAI软件的教学设计恰当性、CAI软件的教学过程恰当性、CAI软件的教学效率恰当性、CAI软件的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恰当性。影响CAI软件教学恰当性的主要因素有CAI软件设计的操作方式和CAI软件设计的教学活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盖新生 《科教文汇》2011,(5):159-160
人的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需要的目标。要分析和研究高职教师的需要特点,不断唤醒教师们的心理动力,深入体察教师的需求,通过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从原始的巢居、穴居开始,到木构架结构成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模式,它具象地记录了我们祖先在创造力上的高超智慧与才能,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以其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古文明的组成标志之一。而屋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发展的表征,更是民族审美文化的体现和张扬。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屋顶随着自然地理条件和审美要求亦流露出不同的趣味,它也成为我们了解地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学科会聚、交叉与科研平台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以活动着的知识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组织系统,这一实践形态的学科含义,区别于知识形态的学科界定,得出实践形态的学科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科会聚和交叉的结论,接着阐释了会聚交叉情况下的三种学科发展模式、相应的科研平台,最后对协作组织科研平台、科研群体管理机制平台、实践导向平台建设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