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完善和发展军民科技政策制度建设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助力。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相关机构在多个领域内出台了军民科技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然而政策衔接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时效性不清、配套性政策缺失、政策执行效果弱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7份“国家-省-地市”军民科技政策,利用扎根理论,建立了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MC指数雷达图、曲面图及CONTOUR图对军民政策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现行军民科技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从政策体系完善、深化政策更新、完善执行细则、丰富激励措施等4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军民科技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执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执行偏差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是我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项税收优惠措施,但该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偏差。论文采用利益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行为,探讨它们利益不一致的制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合作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政策过程来看,科技政策碎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定主体、制定内容、价值取向、政策工具、执行偏差、评估标准、政策延续性等方面。目前,我国科技政策存在不同程度的碎片化问题,包括政策内容短板现象、制定主体间协同度低、政策工具目标价值取向多元、执行主体间缺乏协调、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评估标准不尽一致、政策延续性不足等。有效解决科技政策碎片化问题,应该从科技政策的价值取向、制定主体、执行、评估、终结等方面入手,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宝成 《科教文汇》2011,(10):203-204
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敷衍执行、附加执行、损缺执行、异化执行、照搬执行和拒不执行这六种表现形式。究其原因,政策执行偏差是政策本身质量、政策执行主体缺陷和政策执行机制缺失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提高政策本身的质量、优化政策执行主体、完善政策执行机制,以避免政策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5.
主要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从完善政府执行队伍建设、改善政府机构设置、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健全执行监督机制、建立政治社会化机制5个方面总结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管理的中心环节。认识不到位、科技政策体系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资源量小、科技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等主观、客观因素影响了科技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运行模式,制约了县市科技的发展。必须从战略思考、制度安排、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几个重点方面加大管理创新,加强科技政策执行力建设,促使县市科技管理工作从资源消耗型向职能绩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集群升级的重要行为主体,推进集群升级主要通过集群政策来实现。地方政府集群升级政策对于推进集群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存在集群升级目标不明晰、集群升级参与力量考虑不周等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完善集群升级政策支持体系,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主要包括推进集群创新网络重构与协同升级体系建设、构建区域层面的超集群学习机制和异地转移机制、强化集群升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创新集群升级的地方治理制度和加强集群升级政策的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思维、政府机构的固化流程、地方高等院校已有的管理模式以及农民自身的认知水平等因素,会以各种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创新产生路径依赖.因此,地方高等院校面向"三农"输入科技的制度创新需要从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两个层面来打破路径依赖.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区辐射作用、教学科研需求推动作用是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关键,而强制性制度创新需要从政府的统筹配套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完善等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体制是由科技创新组织、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创新机制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依法规范、保障和激励科技创新组织的活动、加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协调科技创新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机制,是科技创新体制与法治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因素,从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注重政策统筹协调、改革评价机制等角度,就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唐霄  吕伟斌 《大众科技》2011,(11):208-210
科技政策对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地方政府作为科技政策的基层执行者,对科技政策的落实程度有密切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科学技术与科技政策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广西地方政府对科技政策的执行力度为例,列举广西近些年在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提升科技政策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具体建议,为改善科技政策地方政府执行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政策体制、能力机制、利益风险等方面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探讨有助于解决在这项工作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够调动地方政府积极发展经济,也对扶持地方重点与特色产业、壮大企业规模起到重要作用。企业是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是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了解税收政策是否真正发挥了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进行综合考察。为此,以国内有关科研信用研究的106篇文献和103份相关政策文本(国家层面13份、地方层面90份)为样本,从国家与地方互动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调研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标国家政策规范,分别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工具和政策法规等五方面考察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展现出由国家牵头管理到地方响应实施、再到地方突出重点的模式,国家联合管理与地方共抓落实的共时性具有中国特色。其中,东部省份的政策文本数量大于其他地区,体系建设的深度广度更大,在监管对象细化和探索新途径、新工具等方面做了更多构思;此外,自2007年国家层面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2020年起仅有四川、浙江、北京、江苏、云南五省市分别陆续设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整个体系的央地互动、信息流转不够。基于国家和地方科技信用监管体系总体建设要求,提出推动联席会议制度尽快落地并加强联席会议的稳定连续性、扩充丰富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内容、建设科研诚信数据库、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实操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省部科技合作是指中央各部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了有效执行科技政策所形成的互动合作机制,一般通过签订政府间协议、成立联合机构、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省部之间稳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其兴起具有理论和实践背景。省部科技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府际科技合作。它的产生对于我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方层面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层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和全国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软系统方法论(SSM),构建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根定义和概念模型,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地方政府科技管理创新进行研究。通过浦东新区科技管理现状与浦东新区科技管理概念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地方层面存在政府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充分,科技政策缺乏全面性;科技资源集聚度不高,政策与资源匹配度低,加大了执行难度;科技运作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共享度偏低;科技管理创新的信息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科技政策整体性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配置合理化,形成产业集聚;增强科技运作管理水平,加大资源和信息共享度;适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优化创新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开局节能、减排指标"失灵"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开局之年节能、减排指标双双失灵引人深思。以政策阶段视角和正式-非正式规则视角审视"十一五规划"中主要指标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发现规划编制过程中,正式制度赋予地方政府的自由度被非正式的削减,导致地方政府在指标制定过程中缺乏表达意志的能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目标责任制表面上强化了地方政府的义务,但中央政府却无法提供可预期的责任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岩  张备 《科研管理》2022,43(6):84-93
如何破解运动式治理的弊端是环境政策执行领域关注的重点。立足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这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本文选取了40个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环保督察下典型失败和优秀案例,构建了契合环保督察实际的环境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运用NCA和fsQC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方政府突破“运动式”的弊端,实现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动式治理特征明显的专项行动、市级领导重视、专项小组是环保督察下政策有效执行的入场券,文章肯定了运动式治理对环境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其次,研究发现了政策有效执行的三条路径:“内部驱动型”、“协作驱动型”和“监督驱动型”,并进一步指出内部监督应成为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工具,并且在环境治理中制度设计的作用要大于治理资金的投入;第三,环境问题属性不同会引发领导重视和公众关注之间的替代关系;第四,总结了环保督察下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发生逻辑:被动开启——问题识别与策略匹配——持续跟进。文章进一步指出,对于当前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而言,要从问题出发合理搭配政策执行工具,逐渐摆脱政策执行中的控制思维,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社会与公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健铨  刘萱 《今日科苑》2020,(3):1-10,15
高等教育改革逐步确立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社会弱势群体遭遇经济困境,导致贫困生就学问题一度凸显。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手段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结合政策网络理论,提出了"关系模式-制度激励-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路径,选取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三种不同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从而对同一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呈现出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