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钉不见了     
安全小常识:生活中有一些危险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或者别人。尤其像剪刀、锥子等尖利的工具,要放到工具箱里,千万不要乱放。否则被扎伤了,到时候苦的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2.
巧辨污染鱼     
安全小常识:买鱼时可用“三看一闻”的方法辨别鱼有没有被污染。一看鱼眼,鱼眼微凸且富有光泽的鱼没被污染;二看鱼腮,鱼腮鲜红,排列整齐的鱼没被污染;三看鱼尾,鱼尾正常不弯曲、不僵硬的鱼没被污染;四闻气味,有新鲜湿润腥味的鱼没被污染。安全小常识: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如果是较小较软的鱼刺,吞咽些凉开水或吃点饭菜,随着吞咽,有时鱼刺会被顺带滑到胃里。但是,鱼刺卡喉时,无论鱼刺软硬、大小,最安全的办法是立即找医生去,不要自己瞎折腾,否则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大家一定要谨防食太可怕了,今后我就不吃饭了。那倒…  相似文献   

3.
教学楼是大量学生集聚的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快速安全的疏散。本文分析了庐山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疏散行为,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引入视觉作用因子,优化期望速度和期望方向,建立了教学楼应急疏散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提出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要联合应用。模型可以应用于学校的应急疏散仿真、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应急疏散方案的建立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模型还可以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为分析、预报、预警等计算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生活小常识:空调病是一种内分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盗汗、身子发虚等。要避免得空调病,就需要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经常开窗换气。并且,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有空调的屋里。安全小常识:雷电有个怪脾气,它最爱劈离它最近的东西。如果大树比周围的建筑高,离天上的雷雨云最近,雷电就容易先劈大树,站在树底下的人也会被雷击。所以夏天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一定不要到大树下避雨,而应该找干燥安全的地方避雨。安全小常识:多吃冷饮会使人的胃肠道毛细血管持久收缩,从而使胃肠道血液供应减少,胃粘膜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也减少了。冷饮的冷刺…  相似文献   

5.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的人千万不要仓惶出逃。原因之一是来不及跑,地震持续的时间很短,尤其是在楼房、大车间里的人更来不及跑。原因之二是跑不动,若 6级地震,地震烈度可达 8度,相当于人在汽车中受猛开猛刹的撞击,无法把握重心,想跑也是力不从心,原因之三是仓惶出逃危险性大,地震时大家都涌在门口楼梯上,在短暂的几妙钟时间里不但撤不出去,还容易摔伤跌伤;由于地震时门窗变形,支撑力弱,这时拉门挤门,危险性很大。有的人来不及跑就跳楼,危险性就更大。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急避险方法是在室内的人立即找安全空间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防止余震袭击;在室外的人要等地震波过去后,再进室内救人取物。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
本文以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为例,从健全组织机构及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和演练、地震安全宣传及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工作模式及已经取得的成绩,肯定了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的意义,说明了创建规范的示范社区能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有助于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为建立贵阳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人口疏散模型对减小地震期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从疏散空间、单元格边长及邻域等方面对人口疏散模型进行了描述。以人口疏散模型为基础,通过C语言进行编程并对人口疏散过程和疏散时间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三阳路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Pathfinder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盾构段交通拥堵情况下,纵向疏散口间距分别为80、100、120 m时,人员的安全疏散状况;并采用公式法计算三种不同疏散口间距时的疏散时间,将计算得全体疏散所需时间与计算机模拟时间比较。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纵向疏散口间距下的疏散时间分别为575、672、758 s,均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公式求得的疏散所需时间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且对于疏散口间距较小的情形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根据计算与模拟结果,提出盾构段纵向疏散口间距取100 m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快了大中型商场的兴起脚步。商场在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也标志着其综合性越来越强,担负的使用功能繁多,作为大型商场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商场的消防安全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大型商场火灾事故频发,在反思和总结这些典型事故时,大量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安全疏散的原因。针对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一直是消防安全的关键性环节,尤其针对大空间的商业体,安全疏散成为影响建筑整体安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关注,而人员疏散问题又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建筑物本身、人员特征、管理特点等方面剖析了影响安全疏散的种种因素,并一一列举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包括疏散路线的布置、制定防火疏散预案、创建安全环境等.从而为进一步做好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商场内自动扶梯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以某商场为例,设计三种不同的疏散方式,运用Pathfinder对这三种疏散方式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对三种模拟过程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采用单自动扶梯时,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将减少大约60s;采用剪刀式自动扶梯时,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减少大约150s;采用自动扶梯疏散时,可以用一层其他(非楼梯直对)出口进行人员疏散,减少所需安全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2.
女生的衣柜     
节能小常识: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  相似文献   

13.
毕瀛 《中国科技纵横》2014,(12):225-226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对于居民是非常重要的,消防安全做得好能够有效的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之一,但是依然应该做好发生火灾时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确定最佳的疏散路线,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被安全疏散和撤离。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火灾最佳疏散路线的确定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人们需要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需要追求个性化以及智能化的智能家居生活方式。文章介绍了一种智能电热毯——基于单片机可控温电热毯的实现机制。其温控装置采用DS18B20作为传感器采集电热毯温度,并且使用Smart Config技术与APP通信,实现手机端控制温度,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实现思路清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公共场所火灾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不断发生,为避免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电源被切断不能提供正常照明,受困人员因找不到安全出口而发生拥挤、碰撞、摔倒,尤其是车站、高层建筑、影剧院、礼堂、歌舞厅、旅社等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人员对场所情况不熟悉拥挤而造成较大的伤亡事故,同时也为有利于消防员进行灭火和抢救被困人员、疏散物资,国家加大了强制公众聚集场所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力度。经过消防部门的督促,现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基本配置了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具。但在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已配置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具在设计、施工及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了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设计及施工选用与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全疏散对公共场所的消防疏散安全至关重要。公共场所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火灾产生高温有毒气体,迅速蔓延,给安全疏散和应急抢救都带来了考验和威胁。通过案例分析,得知80%的损失是由于消防通道被堵塞,而无法实施救援和疏散造成。分析了影响安全疏散因素,揭示影响安全疏散机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公共安全、生产企业在重大事故中的人员安全疏散,减小人员伤亡,保障人员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突发频率也呈日益攀升之势,公共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灾难突发时人员疏散问题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立足已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充分考虑了人员在疏散时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改进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人员疏散问题进行建模与仿真,更加真实再现了行为人在紧急疏散时表现出来的从众性和自组织性,其研究成果为人群疏散仿真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保证生活用水安全,防止水质污染,管道倒流防止器作为保护自来水供水水质安全的有效设施,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尤其是进入21世纪,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自来水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自来水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管道倒流防止器逐渐被重视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2)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等资源,不断完善城市的避难防灾功能尤显重要,本文以梅河口市城市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区和各项绿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美国印第安纳诺特里·戴姆大学的工程师称,利用细小的磁性颗粒可以防止建筑物或桥梁在地震或飓风中倒塌,原因是这些磁性颗粒可以形成减振的磁性缓冲装置的一部分。通常,建筑师们是把缓冲装置埋入建筑物中,用来吸收来自地震或飓风的能量,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并防止建筑物在地震或飓风中倒塌。目前在建筑物中使用的防震缓冲方法,是把橡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