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充分收集以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煤田勘探资料、石油地质及研究成果资料,对研究区进行岩相古地理背景重建、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含煤层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讨论整个吐哈盆地的沉积环境与沉积展布特征,并对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合理确定吐哈盆地煤炭资源提供帮助,为聚煤规律和煤田有利区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蔚县煤田是中生代成煤期中孤立的山间断陷盆地的含煤建造;在聚煤期中,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及演化或基底的侵蚀凹地的古地形环境的分布均对盆地中发生的聚煤作用产生影响或控制,这期间,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对聚煤作用产生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是决定性的,是主要因素,它不但控制了含煤建造底部1号煤的分布和富煤带发育,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的构造演化,也决定了上覆煤层的分布、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和构造形态及空间展布。在此理念下,可以解释蔚县地区工作时遇到的一些变化或异常,这对今后区域内进一步开展工作是有益的;本文仅是对蔚县多个测区资料分析中针对多年来掌握资料的一点归纳、总结,并提炼出自己的一点浅显想法或认识,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淮南矿区的测井数据为依托,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测井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将该地区煤镜质组反射率与测井值进行了曲线拟合,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揭示了煤阶测井响应机制,并将吐哈盆地测井数据带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深电阻率、中子及密度测井值与镜质组反射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吐哈盆地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测井进行低煤阶类型的划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吐哈盆地丘陵构造带高精度三维地震重新构建了断裂系统的展布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解决了油田开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为盆地其它含油气区带的评价和开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提升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平均海拔300~800 m。地处北天山缝合带与克拉麦里缝合带之间,从区域构造位置看属于缝合带间盆地,从地貌上看为天山山系内一个山间盆地(图1)。环抱盆地的克拉乌成山、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觉罗塔格山的构造变迁直接影响着吐哈盆地的形成演化[1]。吐哈盆地侏罗系地层是重要的含煤地层,下侏罗统主要出露与吐鲁番-哈密盆地的西部及三道岭一带。八道湾组,本组以哈密三道岭为代表,厚度455m。与上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整合接触,与下伏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的特征,以及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情况的分析,简述了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层位发育比较稳定,但是在可采煤层厚度上则变化较大,延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煤层厚度呈跳跃式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黎剑 《内江科技》2010,31(5):122-123
本文以露头资料为依据,结合前人的成果、认识,以东疆石炭系为背景,把吐哈盆地纳入其中整体考虑,将吐哈盆地石炭系划分为南北两大地层分区:并依照岩性组合特点,将南部大地层分区划分成北、中、南三个条带,北部天地层分区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明确了两个潜在烃源岩层,提高了吐哈盆地石炭系的整体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8.
其对急倾斜薄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区段高度的合理确定,往往是借鉴缓倾斜煤层和金属放矿理论的研究成果和现场技术人员的经验值,所以对急倾斜薄煤层巷道放顶煤采煤法区段高度合理确定的研究,对丰富急倾斜薄煤层开采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现场实践,对煤层底板下滑和煤层顶底板应力分布受区段高度影响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实践也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松岭区大子扬山大杨树盆地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成煤盆地之一,该地区并未开展过深入找煤工作。结合近期在研究区内开展过的电法、钻探工作,通过地层、构造及煤层的研究对比,对本区的地质条件及煤层发育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白马南区是西峰油田目前的主力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运用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岩性、物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5,(9):78-79
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煤层气的富集成藏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煤层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环境中,太原组主要为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煤层发育与泻湖环境中。沉积体系由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分布特征、时空组合等表征的。本文通过对沉积体系特征的研究,对煤储层富集特征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中部与博格达造山带之间的形成演化,剖面构造样式及平面构造分布特征,认为吐哈盆地演化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早期再生前陆盆地和晚期再生前陆盆地等三个演化阶段,这阶段都与博格达山的阶段隆起相对应,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塘湖盆地年东2号构造卡拉拉岗组油藏为吐哈油田首次发现的裂缝—孔隙型火山岩油藏,如何试采评价、如何高效开发是吐哈开发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经过一年的室内研究如现场试采,初步确定了火山岩油藏试采评价综合配套技术系列,基本形成了三塘湖牛东区块火山岩油藏开发模式,为三塘湖牛东区块火山岩油藏的产能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国内同类型油田开发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李大海  胡振化 《内江科技》2010,31(9):107-107
随着常规试油工艺在吉林油田的普迫使用,近年来越采越多的现场技术人员对常规抽汲试油工艺进行了诸多深入研究。本文从常规试油生产实际出发,对油井的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底地形、古洪积物是影响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含煤建造特征与探讨其成因类型,对新纪成煤理论的探索和聚煤盆地的成因分类以及指导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在近几年的煤层采掘过程中,特别是在深部51采区B10煤层和42、44采区A组煤层开采过程中,多次出现薄煤或无煤区,对掘进和回采影响严重.通过对本矿A组煤层及B10煤层薄煤或无煤区地质资料现场收集并整理分析,得出层滑构造是造成A细煤层等其他煤层薄煤或无煤的根本原因,并对层滑构造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走向、倾向上可采煤层变化特征及富煤带、聚煤中心的分布特征,简述鸡西盆地穆棱组煤层聚煤规律。煤层延周边发展,浅部煤层薄,中间煤层较厚,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富煤带主要在西、南部。  相似文献   

18.
霍拉盆煤田处在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内的断陷盆地中,断陷盆地由此东向、北西向盆缘断裂围限,以北东向断裂最为重要,它控制了整个盆地的发生发展,南北向断裂将盆地分成东西西部分,两侧的沉积环境与成煤条件均有不同。自侏罗纪以后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上侏罗统塔木沟组、下白垩统光华组,接着沉积了舍煤岩组下白垩统九峰山组,在九峰山组下亚段形成时受断裂作用影响整个盆地地形东部高、西部低;西部又形成中间隆起,南北凹陷,形成两个亚盆地的地貌景观,在晚期中间隆起下沉,形成连接南北两个亚盆的7号煤层,在盆地内分布面积最广,煤层稳定。至九峰山组上亚段(k1^3-2)形成了盆地最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的地貌条件,在盆地西部中间隆起南北两侧形8成两个富煤带。沉积了6-1号煤层。据霍拉盆煤田成煤环境分析,具典型的内陆山间盆地型山间谷地亚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5,(18)
武威盆地是位于中亚造山带北缘的中生代聚煤盆地,其煤层气资源评价对揭示中亚煤层气高产走廊的煤层气成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勘查及化验资料,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构造系统、顶板岩性等方面分析了武威盆地煤层气生气条件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武威盆地煤层镜质组含量为70%左右,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格局以挤压、封闭性断层和褶皱为主,顶板岩性大部分为泥岩和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和保存。根据煤层气地质特征综合评价了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认为营盘凹陷煤层累厚达30米,大部分地区埋深小于1000米,断层封闭性好,可作为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地层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层。董家海子东构造位于昌吉凹陷东部,其侏罗系地层油气显示良好.其中的某些钻井试油还获得了工业油气流。通过油气地球化学、测井、钻井等资料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了其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侏罗系较厚的煤层是油气的主要源岩;煤系地层生烃作用导致在致密的侏罗系砂岩中产生强超压,这些超压成为油气成藏的动力;强超压在地层中引发水力破裂,油气沿着水力破裂在上覆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