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城市间高水平科学论文合作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75-2007年科学论文合作的数据,对中国主要城市间科学论文合作数量和合作强度进行分析.展示了城市间科学论文的合作网络结构,分析了网络中各城市从核心到边缘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城市网络激发技术创新的机理及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明  王亚丽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99-1411,1440
城市相对于乡村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创新中心,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对创新网络形成、创新主体间知识流动及创新扩散模式与效率产生影响,有利于激发城市技术创新。依据中国城市之间的航空流数据,利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城市网络的整体特征及个体特征,进而考察城市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实际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网络绝对密度扩大及城市间关联度的增强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城市间强联结影响知识流动并促进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水平决定着城市间连接的分布,影响网络内创新扩散和知识流动的潜力;度中心性高的城市具有更高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绩效,介中心性高的城市节点拥有对知识和创新成果扩散的较强控制力。结论对于明晰网络时代的城市发展动力及方向、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靓  纪宇凡  王嵩  朱青  丁子军 《资源科学》2022,44(7):1494-1505
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分析中国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的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背后的邻近性机制对提高城市创新效率、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论文合作发表和专利联合申请的截面数据,综合构建了2011年和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的二次指派程序(MRQAP)从邻近性视角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密度增强,择优链接弱化,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合作格局由北京和上海主导转变为北京上海引领与区域中心带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多个区域网。②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除了受城市经济水平、科教支持力度、行政等级的正向影响外,也受地理、组织、文化、社会、制度邻近的显著促进,邻近性机制对中国城市知识创新网络演化具有较强解释力。③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城市知识创新网络的影响是动态的和交互的,过度的地理、社会、认知邻近会阻碍城市间知识合作创新,认知邻近可弥补地理距离,而社会邻近往往伴随着地理邻近。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内城市群经常被提到,但尚无区域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区域城市网络形成的动因,提出了城市网络表达的内容.对长三角16城市的首位特征与产业集聚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城市为节点、企业关联业务为边、联系程度为权重的有向边权网络,通过复杂方法的测算,得出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证明长三角城市已经互动发展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和杭州等为关键枢纽,以常州等为次级节点和以镇江等为新兴市场的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5.
依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专利合作协定(PCT)数据,构建粤港澳地区城市创新联系网络,探讨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粤港澳地区创新联系逐渐增强,但联系紧密度与硅谷相比仍存在差距;(2)粤港澳地区创新联系网络呈核心-边缘结构,中心度呈圈层式向外递减;(3)核心圈层网络发育程度较高,边缘城市倾向与核心城市开展创新合作;(4)将节点影响力细化为对外交往能力和中介能力,各核心城市的表现存在差异;(5)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经济邻近性、网络邻近性、科技邻近性均对城市创新联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司尚奇  冯锋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65-1170
基于网络信息检索对我国六大跨区域技术转移联盟中38个城市合作网络进行分析,运用Ucinet绘制了技术转移联盟中城市合作网络图,研究了各区域技术转移联盟中城市网络的密度和城市网络节点中心度等网络要素,发现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城市合作网络最为发达,技术转移能力最强,揭示通过培育北京、上海、中部的武汉和西部的兰州等中介性较强的城市可以有效推进技术转移联盟间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5,(8):82-87
结合对跨国公司追求网络整合及保证网络控制的介绍,借助对我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的检测,实证考察了城市网络因素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流入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城市网络联系呈整体加强态势,但各节点城市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并不相同;在形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进驻及空间集聚因素中,整体关联增强与个体位置差异并存的城市网络结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008~2012年我国城市间技术交易数据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和企业两个不同技术转移主体形成的城市技术转移网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技术转移主体对城市的要素禀赋特征要求不同;企业技术转移网络中各城市的技术输出普遍领先于高校技术转移网络;两张网络中发达地区的技术输出与吸纳均遥遥领先于落后地区,处于绝对中心地位;两个网络中均存在占据技术资源和信息流通关键位置的城市,控制着技术向中西部转移的关键路径;两个网络的技术转移关系是正向相关的,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吴素春  聂鸣 《情报杂志》2013,(1):111-117
以武汉市内部机构论文合著数据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关联性、结构洞和稳健性等方面研究了创新型城市内部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内部存在一个大型的科研合作网络,网络密度不高;网络以若干科研实力强的机构为核心,形成各具特色的凝聚子群,子群内部与子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联系;网络呈现较强的关联性,不同机构拥有数量不等的结构洞;网络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健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创新型城市构建有效的科研合作网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三角制造业27个行业数据对城市经济联系和城市竞合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这个城市是否属于非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只要彼此经济联系越强,那么制造业竞合异构性越大,越倾向于合作;只要经济联系越弱,那么制造业竞合同构性越大,越倾向于竞争;反之,不完全成立。同时,城市竞合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几乎不随时间变化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因此,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我国政府必须持续不断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以促使城市间紧密合作,这也是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7—2011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间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基本特征,并对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的知识辐射距离、知识流动方向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但随着城市间地理距离的增长,产学研合作专利数量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受科教资源和经济资源地理分布不平衡的影响,各城市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分别担当了知识流入方、知识流出方以及知识流入与流出双向互动的节点作用。此外,城市间产学研合作专利的地理空间分布与知识辐射距离也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2.
政策网络和网络治理为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综述网络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网络治理的缘起、条件与机制以及归纳我国城市现有的网络治理实践,提炼出我国城市网络治理的特征、目标与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正在发育的成渝城市群和中国最为成熟的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间创新联系为切入点,以城市间联合专利为分析变量,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创新网络总体特征、节点网络地位以及子群关系3个层面审视比较两大城市群的内部空间组织以及节点网络关系,并对成渝城市群的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数据,构建综合引力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值,通过网络分析法对其一体化演变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准确测度。发现:1.长三角城市间的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2.长三角地区省会及发达城市对其它城市的影响较大、受其他城市的影响也较大、在经济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3.长三角城市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的、浙江省内经济相对较弱城市的、皖南沿江一带的经济圈。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之间的各类联系日益增多,要实现城市的智慧发展,不能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创新,也要重视其在整体网络中的表现。在城市网络理论视域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将智慧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位置与作用定义为其外部智慧性,并以2016年中国193个试点智能城市为样本,利用主要企业总部-分公司布址数据构建智慧城市网络,探究智慧城市的外部智慧性对其内部智慧性绩效评估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在网络中的点入度、点出度、结构洞与互惠性等属性均对其内部智慧性的评估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新兴智慧城市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应该识别自身的网络定位,增强与其他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内外联动,实现智慧城市发展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结合创新链与创新网络,从创新链的纵向过程联系与横向区域网络联系两个维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基于200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9+2”与外部30个省份的专利转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引力模型等实证城市创新网络及其创新链协同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内外联系日益紧密,创新扩散能力增强;(2)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的外部联系强于内部联系,对外需求大于对外供给,主要城市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内外功能不同;(3)基础研究溢出能力与产业结构相似度对城市创新网络及其创新链各个环节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市场化指数差异和地理距离对创新各个环节影响表现为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校企网络的技术开发环节表现为正相关,在企业网络的产业转化环节是负相关。基于城市创新网与创新链协同关系的短板和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以“强链与补链”为着力点提升创新链协同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体系中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开明 《科学学研究》2010,28(5):793-800
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创新网络形成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创新的产生;城市体系中城市间的位势差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扩散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创新扩散。城市间的创新扩散流强度随距离呈负指数衰减,且受城市规模影响,创新扩散模式可由威尔逊模型的摩擦系数加以识别。城市创新流强度模型的实证分析显示,长三角城市的创新流强度呈等级分布,与城市规模等级高度正相关;空间摩擦系数的模拟分析发现,国美连锁店在长三角城市间的扩张主要呈等级扩散模式,兼具传染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标准是重要的软联通形式。立足标准合作实现城市间联动,是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联合制定标准数量和经济联系强度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2016—2020年标准合作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网络,揭示其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城市角色的演变规律,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探讨长三角区域内两者空间协同演进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标准合作和经济联系拥有大致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间地理区隔被突破,大范围共享融合得以实现,但经济一体化领先于标准合作;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空间分异状态,网络东密西疏,中心城市以自身优势展示出较强的辐射溢出能力,核心—边缘结构显著。QAP检验显示空间中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格兰杰检验进一步验证两者彼此促进,互为因果。研究发现验证了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促关系,拓展了标准治理研究,也启发政策层面以标准合作牵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过去的17年里我来中国已不止60次了,这其中大部分行程的目的地都是江苏。通过与江苏省内许多学术和研究机构亲密无间的合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于江苏省沿江地区的研究工作。我们于去年完成的计划显示,基础设施建设与以铁路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之间的协调性发展将在未来三个计划实施阶段内使沿江城市增长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但仅仅靠建造一二条地铁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是不够的,应当以铁路为基础,通过长期有效的高速运输交通系统将这些城市联系起来。江苏省内沿江地区所有的主要城市需要一个着眼于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一体系是世界上各个工业化国家中具有相同规模城市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讨论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现状,社交网络与开放存取对科学论文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阐述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和多类型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并从成本机制、宣传机制、内容机制三方面分析了科学论文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机理.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来具体分析社交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论文传播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论文本身的内容机制和传播过程中的名人效应对促进科学论文的传播非常重要.社交网络环境下,新的传播方式也要求对论文采用新的评价指标和计量方法,即选择性计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