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7-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创新数量(专利申请总数)和创新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创新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施路径,发现信贷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现正显著,而补贴和税收机制影响则并不明显。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推行的抑制效应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丰富和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为此,我国也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2012—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将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异质性同时纳入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企业异质性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高管,过度自信的高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另外,企业规模本身可以提升创新绩效,但是在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时,发现小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反而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民营企业高管过度自信会产生更多的创新绩效,而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7—2010年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240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风险投资的特殊作用。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数量、风险投资的早期进入都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2)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传统研发资本也显著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3)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区、被投资企业是否进行国际化运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都不显著。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企业层面分析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以及对风险投资发展引导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探究政府如何更好地帮助装备制造企业取得技术创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和双元理论,实证检验了2010-2020年间,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政府创新补助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2)政府创新补助对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和合作创新都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3)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企业双元创新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但独立创新模式对装备制造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合作创新模式;(4)独立创新模式与合作创新模式在政府创新补助促进双元创新绩效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入理解政府创新补助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内在机制;在管理实践上,为我国政府制定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已经不再给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一项事业的时间,通过协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绩效是互联网时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不容回避的问题。基于16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协同创新网络、协同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协同环境对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并在二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1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从创新视角实证检验了精益库存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精益库存管理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存在精益库存管理的最佳平衡点;(2)精益库存管理程度与管理创新呈显著U型关系,随着精益库存管理的不断深入,管理创新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趋势;(3)管理创新在精益库存管理和企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物理学耦合概念为基础,深入探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9--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定量评价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产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效率,在此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动态有效的创新获利策略将有助于创新价值占有和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主要因素包括独占性机制、互补性资产、网络外部性及主导设计、动态能力和相关公共政策.上述因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规模化以及专业化4个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创新企业应该根据产业所处生命周期动态选择创新获利策略.制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不仅要考虑自主创新能力,也要考虑创新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兴大国正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着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赶超;但这也诱使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过程中出现"投资潮涌"现象。本文基于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探讨了新兴大国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机制和绩效生成机制,进而通过数理建模和仿真分析比较了不同进入时机的追赶绩效,最后以我国高铁产业为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1)企业内部存量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共同影响企业进入时机的选择,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或主导设计形成期进入;(2)鉴于单纯的进入时机并不能决定赶超绩效,因此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还需选择适宜的赶超战略和路径,以谋取资源累积与进入时机的交互效应;(3)先动优势较强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混沌阶段后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技术突破为主导的复合战略;而先动优势较弱的新兴大国企业,应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主导设计萌芽期实施赶超,并应实施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复合战略。  相似文献   

10.
吴俊  黄东梅 《科研管理》2016,37(9):20-27
因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知识、技术、技能的投入依赖度存在差异,创新组织方式对两类创新绩效存在不同的影响。以7499家有研发活动制造业企业为参照组,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估计江苏省483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对参照组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目标组的影响都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对目标组单个企业补贴强度低,没有助其跨过最低"研发投资门槛"。产学研合作对目标组产品创新影响大于参照组,对工艺创新影响小于参照组。政府研发补贴与产学研合作的交叉项对目标组产品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对工艺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依据实证结论,从研发补贴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角度对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效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组织范式,在我国得到了积极运用和实践,但仍存在协同性不强、创新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实践和快速发展。基于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征、影响因素、协同创新模式、实施路径、演化、实施策略及建议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及方向。有利于增进国内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实践,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22家企业339名管理者或研发人员的有效样本数据,本文分析了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意愿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意愿的影响随着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变化,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企业的研发新颖度在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企业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不仅拓展了知识溢出和企业创新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空间,同时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有效增强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利用498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供应链集成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供应链集成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研发资金配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均显著正向调节供应链集成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协同创新程度在企业供应链集成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等角度向企业管理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2013—2017年我国新能源行业265家企业为样本,运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估计方法研究政府补助促进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直接补助和税费返还均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创新意识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创新意识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用;同时政府补助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3-2017年新能源行业的265家企业为样本,运用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估计方法研究了政府补助促进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直接补助和税费返还均对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意识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在高管团队意识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用。同时政府补助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调节作用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元理论,以2015-2019年人工智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策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负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加入调节变量研发投入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利用式创新则显著负向调节企业绩效.稳健性检验的结论与此一致.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自主生态,增强产业韧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7.
产业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181项风电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作用路径上调节效应差异明显.引入时滞后的实证分析表明: 风电产业政策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产业政策实施的当年对风电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滞后1~2年则对两者均产生抑制作用,我国风电产业政策实施前期更多表现为政策的促进效应,政策实施的后期更多表现为“挤出”效应.最后,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风电产业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专家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主要由企业知识(技术)吸收能力和研发(人员、费用)投入强度两大子因素系统构成;市场需求强度和宏观经济状况作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系统的起点,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政府和企业应全面系统地认识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同时集焦于关键影响因素的提升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李玥  邓倩玉  王卓 《科研管理》2023,(11):64-73
推进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深度融合,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化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基于“融合因素-融合效应-创新绩效”SCP范式,构建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因素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链需求、创新生态环境、服务链功能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的三类关键因素,且均正向作用于双链融合效应,作用效果依次增强,同时均能通过双链融合效应进一步正向作用于产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与服务链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及政策组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开局关键期,如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以驱动企业创新备受关注,本文立足于有为政府的监管视角,认为证监会派出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能够影响上市公司创新绩效。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即监管机构与上市公司地理距离越远,企业创新绩效越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总体上监管机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呈现出“鞭长莫及”效应;(2)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监管距离主要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两种公司治理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在监管距离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效应;(3)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监管距离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在高铁开通前以及制度环境更弱的区域中更显著。本文基于地理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融合框架丰富了传统基于“制度环境—产业/行业竞争—企业高管”驱动企业创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