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贝尔物理学奖从颁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它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及权威性的科学奖项,本文从几个不同的领域入手,论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已经持续将近100年了。这100年正是现代物理学大发展的时期。诺贝尔物理学奖包括了物理学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遍及现代物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100年来的颁奖显示了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科学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的总称.   和平年代,人类在体力与智力两个方面进行的大角逐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奥运会金牌的争夺战和诺贝尔科学奖的颁发.……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科学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的总称. 和平年代,人类在体力与智力两个方面进行的大角逐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奥运会金牌的争夺战和诺贝尔科学奖的颁发.  相似文献   

5.
朱林 《内江科技》2008,29(3):37-38
20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德、法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19年前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为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学新领域的发展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GMR自旋阀在各类GMR微电子元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应用创造了一个从GMR效应基础研究到GMR磁电子器件开发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世界物理学界建立的包括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理论,成为粒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美籍日本学者南部阳一郎和日本学者小森诚和益川敏英: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奠基,成为人类对物质最深处的探索的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按照诺贝尔当初设奖的本意,诺贝尔奖应该颁发给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但是,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精英中,菲利普.勒纳德是属于极少数十分特别的人物。他的前半生对科学做出过重要贡献,也因对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发现X射线、汤姆逊发现电子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都是在  相似文献   

8.
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揭开了现代物理学序幕的X射线的发现,随后的20多年中与X射线密切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层出不尽。而一个世纪之后空间天文领域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02年授予了空间X射线天文的突破,由此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从1962年发现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有约70个携带天文仪器的空间飞行器(以专用卫星为主)发射运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于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随后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背景探索者"(COBE)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黑体辐射谱的精确测量和观测到空间分布的各向异性。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此做出了关键贡献。这样在新世纪空间天文的研究就直接产生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对第三个起了重要作用,非常类似20世纪初X射线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这三个以及天文学研究所获得的所有其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除了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其他所有的获奖成果都和项目最初的科学目标没有关系或者完全相反。与此同时,探讨了重大天文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于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的中国空间天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博士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后经吴健雄教授实验证实。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此殊荣的两位中国人。杨振宁博士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该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  相似文献   

10.
刘石磊 《今日科苑》2012,(20):76-77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至此,2010年诺贝尔三项自然科学奖项已颁发完毕。今天,我们抛开自然科学研究的晦涩艰深,来看看这些大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小事"。大奖项小错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犯"小错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科学家分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公报发出后不久,曼彻斯特大学新闻官苏珊娜·罗斯就向媒体透露,公报中显示安德烈·海姆是教授,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10日,对于世界科技界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向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文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13名得主颁发了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这13位获奖者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摘取了科学的最高荣誉,而且正好是诺贝尔奖颁奖的第100年。至此,全球共有28个国家的475位科学家荣获了诺贝尔奖。有着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却  相似文献   

12.
引力波猎手     
第一部分是作者于2017年9月21日对第二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科学背景介绍,包括对三位获奖者对引力波探测突出贡献的简要评述。正是这三位获奖者12天之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部分是作者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3天前对可能获奖人的评述。最后,将前两部分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官方新闻发布略作比较,并讨论了引力波探测的后续成果。  相似文献   

13.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以“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代”为开场白时,许多在座的  相似文献   

14.
诺奖颁发历史业已有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此奖。尽管早在莫言之前,已经有9位华裔科学家或作家荣膺诺奖,但是国人欣喜万分之余,心头掠下一丝愁云,毕竟这9位科学家和作家的国籍都划归外国。其实早在1957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中国人就一直期盼着中国的科学家和作家能够获得诺奖。诺奖情结总在中国科学家、作家的梦中萦绕。  相似文献   

15.
诺奖颁发历史业已有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此奖。尽管早在莫言之前,已经有9位华裔科学家或作家荣膺诺奖,但是国人欣喜万分之余,心头掠下一丝愁云,毕竟这9位科学家和作家的国籍都划归外国。其实早在1957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中国人就一直期盼着中国的科学家和作家能够获得诺奖。诺奖情结总在中国科学家、作家的梦中萦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研究学者,他们以“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赢得桂冠。 什么是石墨烯?它有哪些性质?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俊介绍道,“石墨烯属于二维碳纳米材料,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和强度最高的材料。薄是因为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大小。虽然薄到极致却非常致密,即使原子尺寸极小的氦也无法穿透它。”当然科学界都在关注石墨烯的研究进展,青年研究员王俊在低维碳纳米光子学材料、性质及器件研究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休伊什以奖励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脉冲星。然而,著名天文学家曼彻斯特和泰勒(后者于1993年因发现射电脉冲双星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1997年出版的《脉冲星》一书中特别写道:“献给乔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考察了爱因斯坦1922年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详细情况,然后回顾梳理了爱因斯坦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从1910到1914年,每个提名的依据都包含狭义相对论,但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每次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1915年后,学术界普遍承认狭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但是这时人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判决不能因相对论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反犹浪潮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授予爱因斯坦诺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22年,在奥辛(C.W.Oseen)的力主下,诺贝尔奖委员会以"光电效应定律"授予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之间的发现,道理说清楚了又很简单,却让发现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这项发现意义如此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往事:1905年,爱因斯坦揭示了“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1916年密立根对此进行了验证,两人分别在1921年、1923年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德布罗意揭示了”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927年戴维逊和小汤姆逊对此进行了验证,这也令他们分别在1929年、1937年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