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间共同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式模型探讨经济、制度、地理和认知4种邻近性及其交互关系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区域间产学协同创新遵循着"核心-边缘"结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仍是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主导,经济距离促进协同创新绩效;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以往研究中的线性关系不同,制度距离与区域间协同创新呈倒U型关系;认知邻近显著正向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在多维邻近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邻近性的视角,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提供的产学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多维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关注制度邻近与技术邻近的影响,以及地理邻近与技术邻近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制度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技术邻近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倒U型的,且这种倒U形关系受到地理邻近的负向调节作用;与一般预期不一致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地理距离并不会负向影响产学协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区域(城市群)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邻近性中除了文化邻近性外均对区域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且区域空间关联也显著地对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创业企业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关系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洁瑶 《科研管理》2018,39(9):78-85
创业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关系主要来自于对社会网络的优化应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利用54家小微时尚创业企业间的数据,对地理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协同创新关系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协同创新关系形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再次证明,以地理空间邻近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发展模式仍是根本。而认知邻近性与协同创新关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创业企业偏好与具有知识差异的企业伙伴形成协同创新联系。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较少从跨区域维度考察协同创新,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绩效测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参与各方的协同联系。本研究在明晰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复合系统,测算区域间协同投入和协同产出,进而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2013年-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长三角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阶梯状多元化分布,其中江浙沪各自与皖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江浙沪彼此间的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并因地理邻近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京津冀内部各区域间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呈极端化分布,京津和京冀协同创新绩效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津冀协同创新绩效水平则较低;(3)长三角地区整体协同创新绩效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和规模效率,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均有较大差距;(4)区域间协同度对于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理邻近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则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影响较小。最后提出了提升绩效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制度邻近性对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制度邻近性和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关系,并以闪联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制度邻近性对闪联合作绩效的影响来探讨制度邻近性在闪联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效应。在技术标准合作过程中,制度上的邻近能直接影响联盟的合作绩效,制度、意识等认知方面的了解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分歧,从而增加技术标准合作绩效;在制度邻近性的作用下,加强制度标准约束,提高合作竞争力和维持管理秩序来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多维邻近与合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利用2002-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数据,考察了制度邻近、地理邻近和技术邻近对合作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制度邻近和地理邻近均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技术多元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制度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技术邻近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地理邻近对政府-企业和企业-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邻近与企业-企业合作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企业-高校和政府-企业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三螺旋理论的研究范围,为“官产研”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基于网络演化视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和成长期,考察了在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不同阶段中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组织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绩效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依次经历孕育期、萌芽期和成长期,地理邻近性的影响先减少后增加,技术邻近性的影响逐渐增加,组织邻近性的影响先增加后减少。此外,创新开放度对多维邻近性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2):53-59
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及知识管理理论,探究企业间信任对服务外包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选取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多地服务外包企业为样本,收集178份有效配对问卷,并使用多元回归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不仅直接影响协同创新绩效,还通过知识获取间接对其产生影响;并且吸收能力能积极调节知识获取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祁巍锋 《资源科学》2008,30(11):1648-1657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统计数据,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分析发现,一体化伴随的产业集聚并未形成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但一体化推动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机制有效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非核心城市、欠发达城市、低财政分权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制度的角度,基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和现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浙、沪为例采用1995—2007年的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长三角地区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深入对生物医药创新集群演化动力机制的探讨,推进区域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以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集群为对象,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特征设计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动力机制、演化路径和关键变量作为可持续发展决策的杠杆作用点,基于其2012—2021年有关面板数据,对关键要素推动集群创新发展的影响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市场需求子系统为创新集群演化提供根本性动力,其中国内市场需求影响尤为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是创新集群演化的内生动力,但研发投入持续高速增长可能不利于集群发展;政府支持子系统是推动创新集群演化的外生动力,且影响显著。据此,建议深挖市场需求,加强研发管理,产学研政密切合作,进一步优化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财政投入结构,加速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大都市圈创新要素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要建立长三角创新体系,内部资源配置是关键。要提高长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尽快实现区域内创新要素的统一市场体系。对大都市圈创新要素构成和长三角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三角大都市圈创新要素整合模型及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对于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有非常强大的导向作用。基于模糊思想与QFD方法,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最新颁布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目标,通过五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功能与十二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维度的重要度与实施效果分析,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得出长三角地区可以通过改善“人才投入”、“融资支持”、“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四个维度的政策工具来更高效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有效性,对加快地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比较长三角主要城市材料科学领域发展趋势,为上海市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针对2015—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材料科学领域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发表年份、数量、机构以及合作单位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上海市发表的论文数量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以上海为第一作者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共2865篇,其中与外地合作论文占一半以上。上海市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综合实力突出,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科研成果研发和区域协同创新,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行业间水资源消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资源科学》2014,36(10):2003-2011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标准是重要的软联通形式。立足标准合作实现城市间联动,是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联合制定标准数量和经济联系强度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2016—2020年标准合作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网络,揭示其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城市角色的演变规律,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探讨长三角区域内两者空间协同演进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标准合作和经济联系拥有大致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间地理区隔被突破,大范围共享融合得以实现,但经济一体化领先于标准合作;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出空间分异状态,网络东密西疏,中心城市以自身优势展示出较强的辐射溢出能力,核心—边缘结构显著。QAP检验显示空间中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格兰杰检验进一步验证两者彼此促进,互为因果。研究发现验证了标准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促关系,拓展了标准治理研究,也启发政策层面以标准合作牵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