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产生及对公司投融资政策和治理效率的影响,认为股东代理问题从两方面影响公司的治理效率,且存在一个最佳的控股股东持有股份。要减轻股东代理的负面影响,需要对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及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高度分散的,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视为公司最关键的代理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公司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才是现代公司最核心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10年里,人们逐渐关注存在多个大股东的制衡型股权结构对公司行为和价值的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来刻画监督股东如何通过合约的设计来影响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选择和投资行为.本文发现存在控股比例上限,而当信息不对称时,控股股东的最优持股比取决于控股股东的努力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之比,资本的边际产出则较低,而监督股东的监督成本则与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国有控股公司"分级代理",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分为中央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两类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存在差异,中央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要代理问题存在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存在于控股股东与经营者之间.这一研究结论的政策意义可以概括为:对于不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芳 《软科学》2007,21(6):50-54
从代理理论出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研发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而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其对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对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性质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6.
秦彬  肖坤 《中国软科学》2008,(2):109-114,143
根据代理理论,股权代理成本可细分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而引起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这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降低其股权代理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代理理论和股东剥夺理论下的股权结构治理效能,并对最近提出的值得关注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途径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有关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基于2001 ~2009年间沪深两市444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能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随机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公司治理机制、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与公司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第二类股权代理成本在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研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焦点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尽可能相一致。在对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代理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并指出公司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企业经营绩效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公司治理这一问题上。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完善公司治理看作是改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存在2种委托代理关系:一是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显然,董事会作为连接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桥梁在公司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以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3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出关于公司绩效与董事会结构关系的回归方程,利用SPSS软件,对公司绩效和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最后为完善董事会结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营企业和传统民营企业的区别在于是否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全体员工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和实质就是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问题,即现代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效率的维护问题,核心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尽可能对自己行动负责,全心全意经营管理好公司,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负隧道效应与控股股东股权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江  尹宇明 《软科学》2008,22(6):27-31
认为控股股东的股权流动性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个控股股东股权流动性与隧道挖掘行为的一个简单模型。模型显示对于以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股东,他们所持股权的流动性将影响其隧道行为的机会成本,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约束,控股股东可能采取支持上市公司而不是掏空上市公司的做法,即"负隧道效应(Negative Tunneling)"。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出于总体资产价值最大化的考虑,控股股东可能选择注入优质资产而不是劣质资产。初步的实证检验支持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有控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链结与互动的思考,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必须二者并重.要在国有控股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改变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改变"一把手"集权制,由所有者决策、参与并在所有者监督下,塑造出国有企业公司负责任的主体.同时为改变国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出现的"弱独立性-强控股股东控制性"的状况,应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为避免监督机制上的功能冲突,可考虑取消监事会制度.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制度,则应建立内部动态风险预警体系和约束规范机制,建立企业风险基金,把授权授信作为企业风险监控的重点,使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李角奇 《预测》2007,26(6):22-26
本文采取了抽样调查方法,对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国有股东居于控制地位、大多股东难以制衡少数控股股东等基本特征,根据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对公司治理模式选择与创新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司外部治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界定了公司治理的涵义及其系统特征,指出公司外部治理系统与内部治理结构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接着介绍了研究公司治理的两条线索,即股东控制模式(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控制模式(公司外部治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公司外部治理系统的五个方面——经理市场、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它对经营者的约束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仇冬芳  刘益平  沈丽  周月书 《软科学》2012,26(12):108-111,116
对92家引起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实证研究控制权转移、股东制衡与公司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宗股权转让是实现对上市公司控股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一股独大"现象;(2)大宗股权转让引起控制权转移后,公司效率呈现波动态势,在短期有明显上升,但中长期的公司效率有所下降,公司效率改善持续性不足;(3)一定程度的股东制衡可以弱化控股股东的侵害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效率和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终极控制、公司治理与地方国有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星  连军 《科研管理》2011,32(8):105-112
以2005~2008年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视角出发,研究地方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时,其持有的现金流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内涵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只有当地方政府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大时,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才会显现,能够抑制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当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小时,不足以发挥激励作用。(2)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表现出"堑壕效应",但是当地方政府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大时,以过度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成本加大,这种"堑壕效应"会有所收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转轨经济时期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丰富了关于政府控制下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实证文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2-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公司控制权争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倒U型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2—200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和其控制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则越偏好于利用更多的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同时也存在利用关联交易“隧道挖掘”上市公司的行为;(2)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可以抑制关联交易规模;(3)董事会规模对关联交易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4)公司设置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不明显,但初步显现对提高公司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