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借助《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青岛和深圳的各级指标进行重点研究,定量分析青岛和深圳2011~2016年科技创新能力纵向发展趋势,找出青岛与深圳在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和政府投入等方面的差距,提出提升青岛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创建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新型技术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性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要发挥三个"导向"和三个"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技术创新联盟在基础性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产业化、技术服务综合性、人才培养社会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促进深圳产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对苏州的科技创新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分析科技政策体系、青岛与苏州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差距,提出青岛科技创新政策的建议。苏州和青岛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科技创新资源状况并不处于较高水平,但是苏州一直以来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  相似文献   

4.
地方创新环境有其独特的涵义,突出了有利于科研创新的因素.并强调备因素在科研创新中的互动.对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五市的地方创新环境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对当地外资研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通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原则,构建了由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以及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择了青岛与法国的布雷斯特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发现青岛在人才储备、创新成果方面表现显著,但成果质量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仍需提高.此外,在设备资源的配置上和有效利用上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6.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聚力科技创新的关键,青岛理工大学通过精准研判科研事业发展"堵点",瞄准科研管理工作"痛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7个科研改革制度办法,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高效转化,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孵化产业的"青岛理工"模式,助推产业升级、引领创新落地.在此背景下,重点阐述青岛理工大学赋能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以期为打造高端产业科研平台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邓琦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92-98
本文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深圳与旧金山湾区的硅谷作比较研究,剖析深圳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借鉴旧金山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段科技治理的思路,以期能为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跻身国际一流科技走廊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先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和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且上海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但深圳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其次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较上海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为其它区域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有益启示与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税收、金融、财政、人才、科技、产业、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构建了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市的创新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逐渐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为主,逐步向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营造综合创新环境方面转变。三市创新政策体系均需进一步完善,但上海略领先于北京和深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促进技术转化和交易的平台,高交会在深圳科技体系中扮演着展示和推动的角色.在“创办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目标下,走过7年的高交会,正通过不断的创新,成为科技色彩更浓、国际化程度更高、更注重实效的品牌展会.……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深圳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地区正处于转型阵痛的情况下,如何立足深圳自身特色和中国国情,探讨和研究深圳的创新改革工作,进一步提炼中国创新发展的区域实践经验和示范推广模式,成为时下理论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从进一步支持深圳先行先试、加快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带动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等方面,就深圳如何发展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有效监测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国内外创新监测研究成果,立足广东科技创新新阶段,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广东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硕果累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但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包括形成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关键。在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美、日、德、英各国政府的措施,总结了国内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政府的一些做法,形成政府对推进青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启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经费投入以及运用模式几个方面对广州、深圳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十二五"时期,广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管理》2017,(6):46-50
依据《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确定的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全面评估2013年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青岛的建设进展,总结在创新要素、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创新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十大亮点,比较分析青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支撑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地市(除深圳外)专业镇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地市专业镇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地市专业镇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论,按照投入、处理、产出和环境的关系逻辑构建包含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差法、TOPSIS法和TOPDIS法构建组合模型,运用珠三角9市2018年和2019年有关数据平均值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改进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广州科技创新环境最好,深圳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排名均为第一;各城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中,广州和深圳分别要考虑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数,佛山、珠海等其他地市均要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额为首要考虑因素。基于实证结果,从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投入保障和差异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促进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深莞惠科技合作进展情况,分析了深莞惠科技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莞惠科技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是一圈、两带和三区,推进战略是市场推动、高端抢占、服务引领、产业提升和区域联动,主要任务是提升东莞和惠州科技发展综合竞争力,有效承接深圳科技转移、辐射和扩散,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发共享,发挥深圳在区域科技合作的龙头作用,推进区域科技园区建设,推进科技政策体系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不可替代的创新主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科技中介机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北京、上海、深圳和武汉的调查数据,探讨各地科技中介机构的异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积极完善科技中介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