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事及知识产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技术、网络资源整合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及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及规避措施,并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2.
龙勇  李世清 《软科学》2010,24(6):45-50,57
以规模型竞争性联盟为对象,提出了该类联盟中资源组合、合作风险与联盟结构选择偏好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进一步利用来自国内企业的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在规模型竞争性联盟中,资源组合、合作风险和联盟结构偏好之间确实存在紧密联系.资源类型越靠近于终端市场,成员对合作风险的感知越显著;对于多数合作风险,成员倾向于选择股权式联盟结构进行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3.
在风险投资中,如何处理信息不对称及代理人风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实上,投资人、风险资本家以及创业者之间确实存在双重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其一为投资人与风险资本家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其二为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在风险投资中,投资人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相对而言,代理人风险更为突出,因为投资人(所有者)与风险资本家(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风险资本家积极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9)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将研发网络结构分为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度三个维度,进一步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引入环境动荡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动荡环境下研发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结构、风险传播及环境动荡性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网络范围与风险传播之间正相关,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与风险传播正相关。同时,技术动荡性正向调节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之间的关系;市场动荡性正向调节网络范围、网络密度与风险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风险的主客观属性入手,研究了主观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备性,而信息熵可以定量的量度不确定事件提供信息量的大小,从而将风险与信息熵联系在了一起。本文作为利用熵理论研究抢险救援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给出了一个研究的整体思路,对后期的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险认知差异与信贷配给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预测》2005,24(1):44-47,55
本文在借鉴其他文献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从银行与企业在融资项目的风险认知上存在差异,而且银企之间的风险认知差异程度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密切相关这一角度,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信贷配给程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证明了信贷配给程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由此,本文认为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是不可取的,当前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的重心应当放在切实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信息结构上。  相似文献   

7.
将创业者与创业投资家的信任利用方式分为开发式利用和探索式利用,然后基于资源视角拓展了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的经典模型,通过数据调查实证检验了信任利用方式、创业导向以及风险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信任利用方式对创业绩效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并且开发式信任利用方式对绩效的作用远高于探索式信任利用方式;(2)创业导向在信任利用方式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大量属性决策问题,提出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和属性约简的熵可靠性决策模型。首先引入风险偏好因子将决策者进行分类,然后提出基于熵可靠性的属性约简方法并提取有效属性,匹配相应的信息熵权重确定方法和排序方法进行方案排序和择优,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并通过选取不同的风险偏好因子,对决策对象排序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决策者风险偏好程度的增加,决策属性保留个数递减;最后经算法对比表明该算法考虑决策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信息损失且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9.
针对研发网络成员企业面临的不同类风险不仅在企业自身内部,而且与合作企业间的风险存在交互作用这一现象,研究研发网络成员企业面临的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从风险来源角度将研发网络成员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内源性风险与外源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方法分析研发网络成员企业面临的风险交互关系的具体步骤;最后,采用DEMATEL方法对研发网络中的一个成员企业面临的风险交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用户的微信使用行为,涉及使用动机、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三个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为中介变量,使用动机为前因变量,隐私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用户使用微信的APCO模型,设计量表,测度微信用户对这三个变量的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使用动机与隐私关注整体上相关性较弱,但其中的关系保持和信息搜寻动机对隐私关注存在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隐私行为中的隐私保护存在正向影响,但在使用动机与自我披露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使用动机中的关系建立对隐私行为中的自我披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范建华  赵文 《情报科学》2012,(4):570-573
针对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安全分析大多采用的各种定性分析的状况,结合"熵"学概念及应用原理,提出信息系统"风险熵"这一概念。构建数量化求解公式,从信息系统内实体资产与信息的熵值分析,旨在对信息系统遭遇风险的损失有个数量度量。  相似文献   

12.
范建华  赵文 《现代情报》2011,31(12):30-33
本文基于"熵"的相关理论,从"熵"的角度考虑研究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信息系统"风险熵"这一概念,依据"熵"的不同定义及应用原理,分别构建两种信息系统"风险熵"计算模型,旨在能量化信息系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投资项目区域风险集成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继娇  杨乃定  贾晓霞 《预测》2004,23(1):16-21
从区域投资项目环境之复杂系统角度,引入界面集成思想于其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了投资项目区域风险集成管理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强调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六要素的有机融合。并研究指出了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最后基于管理熵给出了这种耦合关系的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4.
熵权系数法在投资项目风险决策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熵的概念,提出一种结合待选方案的固有信息和决策者主观判断力的实用权值系数方法,建立模型,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完全信息下大型客机协同研制供应链风险的评估方法。针对大型客机供应链风险评估的不完全特征,建立了考虑接近关联度和相似关联度最大的不完全信息推测模型;依据最大关联度的思想,提出了群体评估者定权的方法;基于灰靶决策框架,提出了考虑风险最大区分思想下的属性权重测算的极大熵方法。将所提出理论应用到大型客机“主-供”模式协同研制“初创期”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实践,并得到合理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下,提出激励池概念,确定激励池最优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熵值法对IPD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感知因素和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构建激励池分配模型,量化各参与方以何种比例来分配激励池中的共享收益,提供激励池分配的合理决策方案,以期推进IPD模式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付沙  宋丹  黄会群 《现代情报》2013,33(3):10-13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问题,提出一种熵权理论与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模糊集理论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造各因素所对应评判集的隶属度矩阵;然后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以减少主观偏差并输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等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量化评估信息系统风险,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外生结构性风险的识别及其解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区域创新系统(RIS)的理论回顾,指出了忽视RIS的外生性风险管理是部分地区区域创新系统衰退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外生结构性风险的概念和因素构成,给出了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管理熵进一步构建了该耦合关系的量化描述模型,为区域创新系统外生结构性风险管理走向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健  曾世强 《软科学》2014,(3):125-129
以CAPM模型为基础,构建两类预测回归方程,研究偏股型基金投资组合中风险结构的时变性和风险定价关系。结果发现,基金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构成和风险水平,风险构成以系统风险为主,但非系统风险没有被充分分散化;牛市中,系统风险对基金超额收益率具有正预测能力,熊市中,系统风险对基金超额收益率具有负预测能力;不利用做空工具,基金整体无法规避熊市中系统风险带来的亏损;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优异业绩来源于单位非系统风险的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