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了异质性收入水平下,生态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创新通过提升绿色技术扩散,而非绿色技术进步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②生态创新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规律。本文建议应从提升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防止“一刀切”政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创新一体化,从而助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综列数据研究方法,构建了从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与区域经济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的综列数据指标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八大经济区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结论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解释水平,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低于发达地区,由此造成二者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超常规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努力提高本区域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引入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技术创新全过程,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符合资源型区域特征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1个主要资源型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型省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特点,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特色发展,重点突破;资源型区域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点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意识。  相似文献   

4.
矿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建立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协调发展的矿区工业生态经济模式.分析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组成及其特点,提出矿区开发初期、开发中、后期主要的生态经济创新技术,为矿区生态经济技术创新提供技术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交易效率是影响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者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2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交易效率下这种影响的具体变化。得到以下研究结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且技术创新能力在高交易效率的城市能更有效地发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推动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鼓励深化技术创新,处理好两者与交易效率的关系,努力提高城市交易效率以充分发挥其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谢高地  曹淑艳 《资源科学》2010,32(4):782-789
目前的生产-消费体系是造成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原因,未来的经济进步依赖于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充分的评价与应有的体现.面对资源环境困境,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发展途径,"A模式向B模式转变"的理论不足以为我国发展政策提供足够理论解释和决策支持.从发展过程视角,本文系统总结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内容,其中,经济生态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和谐化;②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③生态资产再造和功能激活;生态经济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生态资源资产化;②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③生态服务供给和消费费用化.最后指出,我国应该走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即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进程,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周期规律出发,对近2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及其对钢材需求量和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钢材需求量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投资与积累的比例。并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钢铁产业将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钢材需求市场和品种结构将发生重大区域变化。三大城市群将成为钢材消费主体。同时提出企业联合与重组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技术创新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出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对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15.0软件,选取19个原始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地区间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与外部动力要素,揭示诸动力要素驱动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运行方式。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水平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规律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周期规律出发,对近2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及其对钢材需求量和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钢材需求量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投资与积累的比例.并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钢铁产业将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钢材需求市场和品种结构将发生重大区域变化.三大城市群将成为钢材消费主体.同时提出企业联合与重组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技术创新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出钢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评价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起点,又是发展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目前关于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多.本文以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为背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探讨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对其他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实践经验提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的概念(简称ISCEDI),构建ISCEDI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与熵值法综合赋权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基于我国钢铁行业2001—2012年的时序数据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纵向比较分析,验证ISCEDI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状况良好,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的许多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通过循环经济建设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以若干城市的实践为案例,从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和指导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模式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绿色企业(群)、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建立了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模式。论述了循环经济系统中企业与技术、环境的协同机制、生态位机理和以系统集成的功能经济导向。为循环经济的实践和从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未来与发展》2011,(4):9-14,8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为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实践。针对实践中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再生资源的低水平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不经济"3个问题,应用减物质化理论和方法,在深刻剖析循环经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中总量指标的设立,环境压力视角下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物质循环利用的行为选择3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关键问题展开深层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方向,以期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点,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环境制度设计的差异性。结合循环经济环境制度设计的国际比较研究,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制度创新,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技术标准、环境会计核算以及环境经济激励等制度设计,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循环经济的要求,企业就要进行企业组织创新。分析了循环经济下企业创新可能遇到的阻力,通过建立创新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并对循环经济下企业组织创新阻力的解决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德才  杜凯 《软科学》2007,21(4):115-118,129
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01~2004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循环制造业指数CMI,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对循环制造模式具有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高和外商投资比重大的行业则不利于循环制造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朱灏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5):1-9
在大跨度时间范围内,考察钢铁业国际转移和钢铁技术平台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的主要规律是,钢铁冶炼技术处于持续变革之中,钢铁技术变革需要本地钢铁业的支撑。钢铁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传统钢铁业大国,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创新通常实施于新兴地区,推动异域的钢铁业形成和提升,从而引发钢铁业的国际转移。传统技术无法抗衡新技术的冲击。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中心,需要加速钢铁技术创新,以延长我国钢铁业寿命。创新不仅要寻求差异化,而且要技术配套,在满足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紧盯技术平台转型的发展方向,以钢铁技术平台创新推动我国钢铁业的转型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涌 《软科学》2007,21(4):123-125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旨在通过科技引导,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选择一些地方作为实验区,在区内进行各种改革实验,是寻求某一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