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既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背景,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表现,力图寻找影响中国社会信任机制建立的社会结构因素和文化规范因素,为建立新的基于社会制度的法理社会信任机制提供依据。并尝试性提出一些解决社会信任危机,重建社会法理信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光芸 《学会》2007,4(3):3-5,8
信任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而我国转型时期的信任危机日益突显,如果化解冲突、促成合作的信任机制不能健康成长起来,必将影响社会凝聚力、损害政府威信,增加交易成本、阻碍经济发展。可以说,信任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民间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机制,能够化解冲突,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增强社会信任。这就需要增强民间组织的公共责任,提升民间组织的公信力,为社会普遍信任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络、创新行为、企业信任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社会网络和信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被认为对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然而鲜见实证验证。本文从企业的层面探讨社会网络、创新、信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给予实证检验。论文首先回顾了社会网络、创新和信任的相关理论,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假设;然后,以2001年世界银行对中国99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验证上述假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为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逻辑理路上澄清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的互为因果性的关联机制,并在充分阐释采用知识图谱研究范式解析中国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的正当性基础之上,使用SPSS与Ucinet对超过2000篇以“社会风险”和“社会信任”为篇名或关键词的中文文献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透视到了当代中国在现实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问题的主要来源、发生领域、主要类型等方面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中国社会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信任在类型、特征和性质等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差异.据此提出,中国政府应优先建立“制度的信任”,才可能有效化解以整个社会系统不断增加的复杂性所意味着的持续增加的社会风险,从而保持未来中国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信任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喜征 《情报杂志》2006,25(4):20-22
网络信任是网络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具有化名机制的网络空间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及适宜的信任管理模式是当前网络经济领域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分析基于虚拟社区上的主题活动和人际互动,发现虚拟社区所具有的群聚群分社会性征,可以成为特定意义上的各类信任关系的支点。虚拟社区极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网络信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已经在多层面显现。中国传统的信任机制是关系信任,然而,一方面风险社会降低了社会内部信任,另一方面个体化进程摧毁了中国人的关系信任,这是中国当前社会信任危机表现尤烈的主要原因。建立制度信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5):55-58
以中国2010~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信任对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调节作用,并通过社会责任的延续性划分验证社会信任在不同公司策略情况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小;地区的社会信任会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社会信任对社会责任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只存在于非延续性社会责任策略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的信任系统构成状况的对比,发现造成中国信贷消费发展障碍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缺乏与信贷消费这种现代型消费形式相配合的抽象信任系统,主张通过引入信贷消费发达国家的抽象普遍原则,重建中国人的信任系统,促进信贷消费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桂华  卢宏亮  李剑文 《软科学》2011,25(1):102-109
将西方社会的普遍信任划分为对企业的信任和对边界管理人员的信任,同时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提出了中国人际关系影响下的特殊信任,并将上述3个纬度作为自变量,将企业购买意向作为因变量,构建了中国式信任对企业购买决策的影响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通过搜集国内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式信任的3个纬度及对企业购买意向影响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企业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对购买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对边界管理人员的信任不能直接影响购买意向,但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信任间接影响购买意向;特殊信任与对边界管理人员的信任成正相关关系,但与对企业的信任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淦未宇  刘伟 《软科学》2012,26(9):80-83
借鉴行为经济学理论思想,从社会偏好视角构建模型揭示了组织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激励效应与实现机理。研究表明:(1)不同于其父辈"打工挣钱"的简单物质诉求,新生代农民工还具有强烈的认同、尊重与信任等社会偏好需求;(2)组织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显著的物质激励替代效应;(3)作业进程和结果监控难度越大的工作岗位,则组织给予农民工的信任强度应该越高。  相似文献   

11.
郭飞  盛晓明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31-1136
专家信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众生活、科学发展、产业发展和国家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当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专家信任危机。这不仅会动摇社会信任的根基,而且会威胁社会的健康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专家的利益关联、公众与专家的风险观差异、科学传播的效果不理想,是导致当前我国专家信任危机的主要因素。面对专家信任危机,必须重塑专家信任,警惕反智主义和民粹主义绑架社会和专家。为此,应努力切断专家的利益关联,打造价值中立的专家;促进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改善公众与专家的沟通;加强科学传媒治理,提高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prevalence of social media and social networking, social commer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both business and research areas. As in other types of e-commerce context, trust is also indispensable in social commerce. In this study, two types of trust have been discussed.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initial attempt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view of particularized trust in social commerce, including particularized trust antecedents, trust transfer and trust performance, so as to promote trust formation in social commerc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614 social commerce users, we demonstrate that trust disposition, quality-assured shared information, familiarity and endorsement by other members are four antecedents of particularized trust.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particularized trust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system trust, and particularized trust only exerts positive effect on social WOM intention while system trust only exerts positive effect on social shopping intention. Furthermore, we prove perceived similarity can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disposition and particularized trust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assured shared information and particularized trust.  相似文献   

13.
Trust can be understood as a precondition for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or as a way to handle complexities of living in a risk society, but also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human morality. Interactions on the Internet pose some new challenges to issues of trust, especially connected to disembodiedness. Mistrust may be an important obstacle to Internet use, which is problematic as the Internet becomes a significant arena for political, soc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necessary for full participation in a liberal democracy. 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 lifts up trust a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human ethical virtues – first of all, because deception and coercion, the antitheses of trust, cannot be universalized. Mistrust is, according to Kant, a natural component of human nature, as we are social beings dependent on recognition by others but also prone to deceiving others. Only in true friendships can this tendency be overcome and give room for unconditional trust. Still we can argue that Kant must hold that trustworthy behaviour as well as trust in others is obligatory, as expressions of respect for humanity. The Kantian approach integrates political and ethical aspects of trust, showing that protecting the external activities of citizens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act morally. This means that security measure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regulations are important preconditions for building online trust, providing an environment enabling people to act morally and for trust-based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化商务的兴起,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社会化购物社区诞生了。对于社会化购物社区,消费者的购买转化率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还尚未有文献探讨社会化购物社区的技术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框架,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集成视角,构建了社会化购物社区技术特征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模型。以社会化购物社区美丽说中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交性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社区诚实的认知信任和对社区的情感信任;自我参照性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消费者对社区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又最终对消费者通过社区购买产品的意向产生正向影响;情感信任对购买意向的作用要强于认知信任。研究结果为社会化购物社区提供商通过设计与监控社区的技术特征来提高社区的购买转化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社会极度分化的时代,信任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益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性。信任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任缺失的表现形态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多维度探究信任构建的实践路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集中探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基础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创新的基础已经从个体研究转化为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由互动形成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不仅促进了知识积累和新奇思想的产生,而且推动着新思想的商业化和扩散。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信任和规范对创新则起着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社会结构基础,可以归纳为一种“网络化和信任型的社会”,也就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规范、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3个维度构建社会资本测度指标,运用2008—2015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社会资本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社会规范水平越高,技术转移绩效越好;地区社会网络通达度越高,技术转移绩效越好;同时,地区社会信任程度越高,技术转移绩效也越好。从社会资本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各地区技术转移绩效的建议,从而提高我国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顾客信任是企业在线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交易环境中不同,网络环境下顾客信任在理论整合和模型构建方面均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由体验信任向初始信任转变;由单维度信任向多维度信任转变;由感知信任向忠诚信任转变;由经济信任向社会信任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