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活态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得以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吉林省作为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铸就了许多历史文明,传承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支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萨满文化是我国北方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历经时代变迁留存延续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大力扶持,萨满文化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萨满文化对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经济的影响与推动产业价值链整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不断同化,萨满文化不断地萎缩、离散,处于正在消亡的遗存文化地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体现其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兰会晗 《科教文汇》2009,(28):228-2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以河南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科学、伦理、经济价值,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学生群体、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优秀的高级人才优势,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作为解决民族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途径,其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省级的图书馆作为省内的文献信息中心,应该在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本文就针对省级图书馆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情感纽带,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影响力大、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机构,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发展的主体,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作用为切入点来分析、探究高校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传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瑰宝。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生态的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状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关键性社会机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探讨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传承下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文化进行了传承,更重要是成为了增进民族感情的基础。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其处于濒危的状态,本文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的保护,探索摆手舞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呈现的是一个民族从历史走来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本文围绕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重阳 《科教文汇》2009,(14):18-18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视,地方大学应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更好地维护民族的文化命脉,保护和传承民族本土资源。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大学保护与传承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开辟了保护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也开辟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新途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魅力、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认同感,通过大学生的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可以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以团结友爱、爱国爱家、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薇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9-121
云南拥有大量丰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很多地区由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属不清,有形或无形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外也频遭侵权。面对这种状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法律的保护工作就尤其重要。主要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说明重视少数民族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章关关 《内江科技》2009,30(2):37-37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舞狮运动的存在现状进行讨论:认为舞狮运动的多元功能的文化属性符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以及对黄狮运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近年来文化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研究。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料的存储、搜索和开发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军 《科技通报》2012,28(10):150-152
贵州省是我国的多民族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和文化.随着民族融合步伐的加快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正处在濒临消忘的边缘.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之上的数字录音、录像技术;数字三维成像技术;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开发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上述方法的研究与正确应用也必将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卢龙县首阳山孤竹文化产业园旅游开发为例,从孤竹文化遗产的文化氛围营造、文化内涵的时代传承、民族生活风貌与旅游产品对接等角度对孤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为其他地区开发古代民族文化遗产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满绣这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带入中职院校,让这一宝贵的民族工艺技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让国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而这种新鲜的感觉很快被一种沉重的危机感所侵吞。对于中华民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来说,对本土文化的护卫意识在很多地方几乎是空白。更为主要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化流失的过程,却恰恰是以文明和进步的正当之名完成的,这是十分可悲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城乡改适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传统根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挑战不啻于一场毁灭性的浩劫:许多优秀遗产有的淡出历史舞台,有的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有的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如果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连自己文化都保护不了,我们的民族终将会因为失去文化的维系和承载而显得肤浅不堪,甚至失去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自信。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亟须引起国人上下的反省与反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文物、典籍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便以千万件计。也许是由于这些目不暇接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容易吸引民众的眼球、占据民众的头脑,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口头传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殊不知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样是确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强有力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断或失传,无异于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也就无异于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这当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20.
杨曦宇 《大众科技》2011,(11):239-241
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演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积淀起厚重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的种类包括俚濮彝族语言、口述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要通过划定民族文化保护区域、对古村落群进行动态保护、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