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科协论坛》2013,(12):F0002-F0002
周建平,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研究、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载人登月综合论证等项目,解决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中国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以百分之百的测控成功率,给世界一个精彩的亮相。中国已经成功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并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载人航天飞控中心。2005年,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们记集体一等功。测控通信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之一,北京航天指  相似文献   

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目前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度密集,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6,(11):32-33
谈到航天载人工程测控通信系统,于志坚有很经典的“放风筝论”。“航天器好比是一只风筝,测控通信系统中遍布国内外的测控站和分布三大洋的远洋测量船就是牵住风筝的那根线,地面控制系统就像放风筝的人,通过这条看不见的‘线’,我们可以对航天器的高低等各种状态进行实时控制,确保不让它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样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5.
专家档案沈荣骏1936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顾问、月球探测工程顾问,国防科技大学、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某某基地技术助理员、测量部组织计划处副处长、司令部航测处副处长;国防科(工)委测量通信总体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国防科工委干部学校校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总装备部首届创新贡献特等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200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7.
今科 《今日科苑》2007,(3):23-25
这是一项被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计划;它制造的是一艘神秘的“海度飞船”,能在水下7000米的深海中自由遨游。随着选拔潜航员工作的开始,“海度飞船”正式起航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4):58-58
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启动。这一研究涉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推动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我国航空航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8家知名研究院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重要方向,将有力促进航。  相似文献   

9.
袁野 《今日科苑》2017,(4):15-26
“我这一生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就是自己设计的导弹可以发射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第二个愿望,就是可以把外国的卫星送入太空中任伺一条轨道;第三个愿望,就是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说这话的人是中国航天领域知名的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逸东应邀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做题为《中国载  相似文献   

11.
江燕 《百科知识》2002,(6):9-11
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道上运行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顺利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4月1日成功返回,准确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着“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现有三种载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  相似文献   

12.
新知     
《今日科苑》2016,(4):4-5
正我国将有自己的太空实验室央视新闻2月29日消息称,我国将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任务中将开展航天员太空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推进剂补加技术是完成空间站建设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也能用于延长卫星等飞行器的寿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来源:中国科技网)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22,(23):44-44
从神舟十号对接天宫一号,从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十四号开启新的“问天”之旅到梦天实验舱成功会合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创造了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奇迹,展现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风采。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5,(10):17-18
志愿军飞机掠过黑土地上空时发出的轰鸣声,激发了一个农家孩子的航空梦。这个从小想要成为生物学家的东北少年在1952年高中毕业时一改初衷,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王永志的名字,从此与广阔的空间紧紧相连。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这位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了新华社记的专访。  相似文献   

15.
高峰 《知识窗》2008,(11):40-41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和飞行成功,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回到地面,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树起了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5月 4日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开幕仪式 ,“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在科普展中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神舟一号”走到“神舟七号”;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我们正在进入二期计划。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众》2011,(7):6-7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对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寻梦“天官”——全国青少年我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的航天》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和2006年以后发表的第三部中国航天白皮书。白皮书在讲述过去进展与未来5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分类进行了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5,(6):76-79
中国开展航天测控国际合作;中国成功研制双核服务器 实现一机十六“芯”;我国研发成功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剂;中国成为第三大南极陨石拥有国;科学家发现冰激凌刺激脑快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