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束绿色的激光唰地照向苍穹.那规整的绿光呈一条细线,幽幽地射向设定位置,使人不由得想起科幻片.但这不是科幻片,而是现实中的一个实验装置.这个装置的设计者就是清华大学教授霍玉晶老师.这个装置的名称就叫"微型全固态绿光激光器".霍玉晶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的就是LD半导体激光泵浦微型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的制作技术和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内腔倍频全固态绿光激光器发展迅速,已经在通讯、医疗、激光显示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研究高效率、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和/或高稳定性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仍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内腔倍频的方式产生绿光激光,对于平衡这几个方面的激光性能有较大优势。通过分析总结LD端面泵浦内腔倍频绿光激光器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人们在研究绿光激光器的过程中始终以突破其中某一项性能指标或者平衡部分指标来优化性能为目标。对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标定目前所达到的研究水平,对于即将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是一份有益的参考。目前来看,LD端面泵浦内腔倍频绿光激光器某些单方面的性能指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很多是国内的研究者率先达到的。目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使得激光器各方面突出的性能指标集于一体。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南大学邹炳锁教授领衔的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宁存政教授领衔的纳米光子学小组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印发光波长所能调节的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下纳米线激光器调谐范围的世界记录,与原来调谐范围最长仅几十纳米相比,发光波长调节范围扩大约10倍.  相似文献   

4.
人物简介:功能材料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在铁电畴工程方面,发现了铌酸锂型铁电体电畴反转动力学规律,发展了图案极化技术,研制出不同功能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在微结构晶体功能研究方面,发展了非共线准相位匹配技术,并应用于光的非线性弹性散射、增强拉曼散射、非线性切仑科夫辐射和纠缠光研究等。在全固态激光器研究方面,将超晶格材料与全固态激光技术结合,研制了光学超晶格多波长激光器和可调谐激光器等。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9,(4):4-4
湖南大学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指发光波长所能调节的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造了新的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世界纪录。据介绍,此前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最长只能达到几十纳米。  相似文献   

6.
提起激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神秘的,威力无比的,甚至有些可怕的“死光”。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早已悄悄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是小巧的,不引人注意的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最早的应用领域是光纤通信,而目前随处可见的激光唱机,激光视盘机和计算机激光只读驱动器(CD ROM)中的光源采用的就是半导体激光器。单从数量上看,半导体激光器的产量已大大超过了其它所有种类激光器之和,达到了年产数千万支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DUV—DPL)是输出波长在200nm以短(DUV)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泵浦的固体激光器(DPL)。中国科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国际上首先生长出大尺寸KBBF晶体,  相似文献   

8.
使用多单管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YVO_4+Nd:YVO_4键合激光晶体,采用传统直腔结构。选用Ⅱ类临界相位匹配的KTP晶体实现腔内倍频。当泵浦功率为30W时,输出的单横模绿光功率为5.3W。  相似文献   

9.
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之后,激光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小型的激光美容手术,到大型的工业设备,激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较早地开展了高功率激光技术研究。科研工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追求着更高的功率和更简单的装置,并在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半导体激光器自1970年实现室温连续工作以来,作为光纤通信用光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改良工作,至今不仅已应用于视频磁盘、DAD、激光复印机等民用机器,还发展成为光信息处理用光源。无论对于大信息容量光通信,还是对于超高速信号处理来说,半导体激光器都具备高性能与长寿命,优于其他激光器。尽管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固体激光和染料激光装置可以产生Ps、fs(10~(-15)秒)光脉冲,最高水准为8fs。但这些装置系统庞大、调整困难、成本又高,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化要求,作为Ps激光脉冲源,要求小型、轻便、廉价并且可以集成化。因此,半导体激光器是最适合、最有竞争力的微微秒激光脉冲源。  相似文献   

11.
杨洁 《科学中国人》2011,(21):80-80
10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正式对外公布,中国科学家利用独创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深紫外棱镜耦合技术,已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等8台前沿仪器设备,居国际领先地位。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指输出波长在200nm以下的固体激光器,与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光源等现有光源相比,具有高的光子流通量/密度,高的光子能量精度等优点。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发明》1998,(11):10-14
人类发明激光器已有40年了,如今人们几乎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踪影。老师用细小的激光束发射器取代教鞭,商场售货员用激光阅读机读取商品上的条形码.发烧友则用激光唱机欣赏怡人、逼真的音乐。所有这些激光装置都建循同样的原理:大量的原子或分子(数以百万计甚至以万亿计)一起工作,从而产生出一束强烈的单色光。然而,科学家最还开发了只有一个原子工作的激光器。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1日,科技部发布了一份“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该指南虽是以“新材料”冠名,但涉及的大部分课题都是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该指南设置四个课题方向分别是:(1)5千瓦级  相似文献   

14.
正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指输出波长在200 nm以下的固体激光器,与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等非相干光源相比,具有光子能量高、光谱分辨率高、光子流强且密度大、可低重频至高重频及纳秒、皮秒和飞秒多种运转模式等特色。长期以来,深紫外波段一直缺乏这种实用化、精密化激光源,制约了深紫外波段科学仪器和前沿研究的发展。中科院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BF十余年,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由华中理工大学陈清明教授承担的科学基金项目“约束放电激励型气体激光器的探索”鉴定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和周炳琨先生为正、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组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规定的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气体激光约束放电的激励方法”。以陈清明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理论上研究了约束放电激励的动力学过程,并求解了约束放电条件下的Boltzman和Langevin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一、激光切割技术的发展概况激光器的发明,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激光器研制成功后不久,便被应用于材料的切割。目前,激光切割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加工技术。用激光器切割金属材料发展较慢。这是因为金属表面对激光的反射高,热传导性好。因此用激光切割金属需要的平均功率较大。近几年,由于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激光器使用寿命的不断提高,使激光切割金属的技术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而用激光切割非金  相似文献   

17.
庄重 《世界发明》1998,(3):13-15
用“精巧”来形容还不够。把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小东西搬来搬去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即使是钟表匠的手也未必能准确地将这些东西摆放好。如果说还要用这幺小的东西造出能使用的装置或复杂的材辩似乎是天方夜谭。但是,将东西做得更小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化学爱们已经开始知难而上了。最新加人这个微型建筑业的就是生命分子——DNA。  相似文献   

18.
你们一定见过激光表演吧?明亮的激光投射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将一束或多束激光照射在多面倾斜且能转动的镜子上,从而投射出各种图案。激光表演装置的构造很简单,它由三面能旋转的镜子构成(我们可以用废旧光盘制作镜子),每面镜子由一台电动机带动,镜子需稍微倾斜,每台电动机由一个电位器来控制转速。激光器发出的光依次经过三面镜子反射出去。利用激光表演装置,我们在家也能进行激光表演哦。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科学研究,航空航天,激光显示,工业,表面处理,医疗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高电光转换效率,高输出功率,体积小巧的半导体激光器,期望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半导体激光器堆栈的水平阵列广泛用于工业中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应用。在连续操作中,五个激光棒的HA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W。激光装置的窄光谱和精确中心波长的光谱是泵浦应用中泵浦晶体的高吸收效率所需的。然而,由于焊接在散热器或冷却板上之前和之后的波长变化,多个半导体激光器叠层的光谱控制是困难的。通常光谱分布受半导体激光器的键合质量冷却板上的热分布,不同层的应力以及激光芯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在焊接前难以预测和控制。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堆栈开发中,频谱的精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一、激光的军事用途 1958年,贝尔实验室的肖洛(A.L.Schawlow)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汤斯(C.H.Townes)发表了有关激光理论的论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光波和红外波激射器的可能。一年半后,休斯研究室的梅曼(T.H.Maiman)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此后,各类激光器相继发明。激光是一种受激辐射光,同普通光相比,它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和相干性强等特点。由于它的这些特性,汤斯在向惠勒(J.Wheeler)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光激射器在军事上应用的可能性。惠勒听后认为,激光定会受到“高级研究计划局非常认真的关注”,预示人们长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