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基于ANP网络化制造环境中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是一种比一般层次分析法(AHP)更有效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评价决策分析方法。本文根据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各阶段风险的差异性,建立了网络化制造环境中技术创新各阶段风险评价指标,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之间的复杂相关性,达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具有综合性、层次性、模糊性的特点,利用目前的某一个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评价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构建起一个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评价。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技术创新风险给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并通过案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AHP的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及决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模糊AHP评价及立项决策问题。首先,针对现有层次分析法无法处理模糊信息的不足,将模糊数学的相关概念引入AHP中,用隶属度描述评价专家的判断结果,给出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施步骤;随后,从风险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模糊AHP评价和立项决策模式选择三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模糊AHP评价及立项决策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进行说明;最后,通过一个实际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决策问题验证研究成果并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瑶 《科技与管理》2005,7(4):118-119
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创新风险,指出其中的市场风险由于累积性而显得尤为重要。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技术创新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企业应在明确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这将大大减少其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然而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给合作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主要从合作方内部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3个维度探讨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模式,基于AHP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建立合作创新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此方法来确定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DEA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燕云 《科技与管理》2004,6(1):106-109
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技术创新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实际访谈资料运用模糊分析法对访谈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影响财务风险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0.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关键,研发人员的绩效决定着企业整个研发活动的绩效,如何对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针对研发人员的特征,构建了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研发人员的绩效评分。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较客观,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一般从风险和效益两个方面来评价技术创新项目,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和效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判模型,提出了技术创新项目选择定量化评价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风险来源、风险影响因素和技术创新过程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进行了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从河南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中选取了30项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实例,说明了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预测研究中的适用性,得出模糊BP神经网络比单纯的BP神经网络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剖析了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技术创新的特点和中国企业创新实际,设计了一类新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客观评价技术创新绩效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对企业采取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完善创新机制和文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最根本源泉,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创新又是一项失败率很高的风险活动,这种高风险从某些方面制约了创新项目的实施与发展。所以,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掌握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风险评价的因素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及风险因素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技术创新风险的因素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出发,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为该指标体系的各层次指标赋权,运用多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某建筑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要素观、过程观和绩效观,提出NIS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建立EKV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合成贵州省企业TSI指数。研究发现,2006-2018年企业TSI指数由58.35%提高到80.54%,其中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知识再造力和创新价值实现力与全国水平差距缩小到3.92%、19.5%和34.96%。通过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和敏感度找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敏感指标,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体系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劲  姜涛  张朋伟 《软科学》2002,16(4):80-83
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焦点话题,被视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如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或者说如何持续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今已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一道鸿沟。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在借鉴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设计出一套适合国情、易于实践操作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风险是制约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技术创新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技术创新预警与评价、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韩兵  苏屹  李彤  万民 《科研管理》2018,39(3):11-19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对两个阶段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我国27个省域2012-2015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全面分析各省高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的高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存在重视中间成果而忽略商品化产出的问题,需针对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性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成果为更客观的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间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工具,为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