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09年10月30日28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以来,经过一年的发展,可谓卓见成效。文章从创业板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前120家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创业板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为中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创业板上市标准、国有股转持和超募资金用途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论与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一周年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12项关键财务指标,利用2009-2013年度公开财务数据,构建评价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数据披露完整的26家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成长性的公共因子以及各公共因子对公司成长性的贡献率,最后通过计算得出江苏创业板各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研究过程表明江苏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发展良好,成长性较强,没有发现上市公司有业绩"变脸"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开闸已经4年,"专利门"事件频频出现。本文从职务发明、专利信息披露、专利质量3个方面入手,对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开闸已经4年,"专利门"事件频频出现。本文从职务发明、专利信息披露、专利质量3个方面入手,对目前创业板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的专利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创新性是创业板企业的根本属性之一,专利能够较好地向外界传递企业创新情报信号。研究上市前发行人专利申请行为对提升专利质量和完善创业板专利披露制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使用合享价值度作为专利质量的代理变量,运用OLS回归方法,以我国创业板2009-2018年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前的专利质量进行分组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创业板企业上市前专利质量明显下降,在没有产业政策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同年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情况下,专利质量降低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创业板上市门槛比较低,或者说是筹措资本比较容易,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创业板上市是另外一套上市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上市门槛降低,只是沿用了另外一套标准,其严格程度甚至比主板有过之而无不及.创业板是与风险资本和风险投资紧密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推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对资本市场建设,拓宽投资渠道,以至于对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叉.历经1O年的孕育,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O月40日开盘上市,但是上市首习全部28家企业暴涨1OO%以上,收盘价平均市盈率达111倍,这种种表现充分暴露了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所以在创业板开板之初就对它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暴露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Z值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并针对其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8):53-56
利用我国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前后企业的数据,考察创业板推出对上市企业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上市前相比,企业登陆创业板之后,融资约束有所缓解,但随着上市时间的延长,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又有上升的趋势;企业登陆创业板对研发投入强度有促进作用,并且在企业上市之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从服务对象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淡化企业业绩方面的要求、尽快开启再融资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创业板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军  周扬 《科研管理》2013,(2):89-96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集51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创业板的推出是否推动了企业创新。研究发现,创业板的推出短期内并未显著推动企业创新甚至有负面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调整后,创业板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对于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对于创业板应持肯定态度,在完善停牌、退市和转板等相关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加明确和突出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打消各种顾虑,进一步放宽上市条件,增加上市资源,切实服务于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将创业板推动企业创新的潜在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创业板市场上,购并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创业板上市公司尤其热衷于通过购并的方式实现外延式成长。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购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此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旨在探究这些技术购并行为与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关系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同时考察技术吸收能力、技术相关性、知识规模和技术整合程度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信东  薛海燕 《科研管理》2021,42(2):161-170
以2013年—2017年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处置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两个资本市场中企业创新投资的差异,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者短视”和外部“股票流动性”视角探究了影响该差异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创新投资活动显著高于创业板公司;新三板企业低管理者短视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促进作用,而新三板的低流动性具有遮蔽抑制效应。本研究为全面判断与评估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证据,对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和促进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新民  王垒  张莹 《科技与管理》2014,16(6):105-110
创业板市场的兴起与涌现出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奇特现象背后的实质,提出了与解释主板IPO抑价现象不同的承销商合谋假说、投资者非理性假说与制度漏洞假说;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突出了创业企业内部治理优化与主板成熟企业内部治理安排的比较性;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对绩效的贡献,主要对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当前研究的梳理,指出了今后在创业板市场规范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领域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友金 《中国软科学》2007,(9):104-110,124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是产业集群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解析了目前最有影响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GEM 模型,然后,通过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本质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缺陷,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以 GEM 模型为母体架构的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改进模型——GEMN 模型,并探讨了 GEMN 模型的结构、组成及其量化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利用2011年之前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40家信息技术类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类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和留存收益率高度正相关,与总资产自然对数的相关性不太显著。要提高可持续增长能力,应提高盈利能力、完善股利分配政策、适当利用负债融资、提高总资产营运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2年深市创业板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从上市公司内部、外部以及创业板市场本身等3个方面探寻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成长能力以及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对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存在显著影响。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宋光辉  许林  师渊 《软科学》2011,25(5):124-130
在比较分析国际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与融资功能的基础上,选择我国创业板28家首批上市公司的2009年财务数据,并以相应的所属行业与会计期间都相同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将传统会计比率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相结合来构建两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差异性、相关性和因子分析法计算各公司的财务状况综合得分,据此比较分析两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较为乐观,普遍具有高盈利性与高成长性特点,大多具备了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资格。这说明创业板市场没有完全发挥好为成长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的功能,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规范与完善创业板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二板市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乃敏  韦洪兴 《科研管理》2003,24(3):137-144
本文针对我国深圳创业板迟迟未推出的现实,结合全球二板市场发展状况,通过对二板市场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教训和得到启迪,可为我国深圳创业板适时推出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