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潮热”一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在此书中见于条文总计11处,现代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潮热的定义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与《伤寒论》中潮热古义似有不符之处,故本文试以《伤寒论》原文中对于“潮热”的记述为突破口,探讨“潮热”一词古今含义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逍遥”一词意为漫步、散步等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情感状态,甚至认为“逍遥”在语境中带有伤感色彩.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把“逍遥”在语境中的引申含义都还原为词源学上的本义,并且混淆了语境的情感色彩与“逍遥”一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在先秦文献中,“逍遥”主要的引申含义是游戏、游玩,不能还原为单纯的散步、漫步,《庄子》则对“游戏”含义进一步引申,明确地用该词意指闲适、自得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3.
徐强 《科教文汇》2008,(20):236-236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7年)将句中“娇逸”一词注解为“娇美文雅”,这是颇不妥当的。按照教材的注释,“娇”应讲为“娇美”,“逸”则应释为“文雅”。这个注解之所以不妥,就在于它未能从整个“娇逸”一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最终对两字做出了不同的意义训释。实际上。“娇逸”是一个同义复词,而且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我被《白鹿原》迷住了,我被与《白鹿原》有关的陈忠实的词《小重山·创作感怀》和《青玉案·滋水》迷住了。被迷得如幻如醉,真够神魂颠倒了。读着、琢着、品味着、吸收着,我从中获得营养,获得理识,也获得了力量。“春来寒去”,《白鹿原》苦苦地写了四年,“掼下秃笔”成稿时,适逢“桃正红”的春天。作者走完了伟大的创作路程。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诗,按理真应当高兴了吧?然而,却未能高兴起来,倒是“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哭,鼻涩泪不通”。如此“四载”“煎熬情”,难道“单是图声名”? 非也。作者以伟大的气魄和史无前例的勇敢,去“注目南原觅白鹿”! 白鹿者,吉祥、如意、天下太福,乃神鹿也。她也是历史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一定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境界一词来形容一些人在某方面的高超技能和学识涵养.如棋艺精湛者,谓日:技艺境界真高啊;精通五行八卦者,谓曰:道术真是练到一定境界了啊;学富五车,虚怀若谷者,也有学术境界之高的称谓. “境界”一词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后汉书·仲于统传》中有记载:“当更治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在这里,“境界”只是用于形容面积大小罢了.  相似文献   

6.
刘莹辉 《今日科苑》2009,(22):152-152
我们在课本上读辛弃疾词,大多节选的是其一些忧国忧民之作,男儿气质大丈夫情怀慨而慷。爱国报国为民为河山完整殚精竭虑。诚如是,辛弃疾著有好多类似作品,这里有我们熟悉的《破阵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而更多是我们课本上不曾介绍过的如《水调歌头》中其呈史正志词有云:“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而其与友人爱国志士陈亮《贺新郎》中的唱和更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情怀“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呜瑟。事无两样人心别。  相似文献   

7.
2002年《发明与革新》第12期刊有一则短文:《杨福家谈中国学生创造性不强的原因》。文中提到,“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是一流的,但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学生在个人创造性、知识广度上都输给了美国的同龄人”,认为“在我国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其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我以为这里所讲的“素质”一词的含义值得商榷。人的素质是思想品德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的;行为是能力的反映;能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的质量决定了人的素质。如果学生的“素质绝对是一流的”,则其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应该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8.
“间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附李牧》:“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对此词的解释则首见于《唐律疏议》:“间谓往来,谍谓觇候。”专指战争中秘密侦探敌情人员。历史发展到今天,“间谍”一词内涵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始的含义,尤其是当今世界冷战结束后,各国竞相在经济上一展身手,商业竞争日趋激烈,间谍一词也脱离了其军事意义,转而成为商战天平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9.
“创新”一词在英文中为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更新,第二层是指创造新的东西.第三层则是指改变。本文所讲的创新文化应该是指第一层含义下的更为广义的“继承并改良更新”。  相似文献   

10.
危机一词,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常用语,但是其含义其实是很丰富的。在《汉语大词典》上,关于“危机”这一词条,有如下三项释义:一、亦作“危几”。潜伏的祸害或危险;二、严重困难的关头;三、是指危险的机关。而社会危机,就是指破坏社会安定、影响社会发展的危险因素。古往今来,危机这一课题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说“吹”     
<正> “吹!”古已有之,但追溯“吹”之本源,并无贬义。如《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意即风吹所至,及于万物。后来其义渐变,如杜甫诗:“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这里的“吹嘘”,也不过是替人说好话,帮人宣扬而已。至于“吹牛”那是现代一些人的发明和专利。 试看今日之环宇,“吹”风甚盛,科技界也不例外。细绎“吹”者动机,各有不同;若归其类,则大致有  相似文献   

12.
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管理”一词近年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对管理方式研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管理的一项前提:对人性的假设。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性的一种假设。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 (一) 关于人性的种种假设 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成熟到一定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关于人性假设前提是人是机器人、经济人。它的要点有:(1)一般人天性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工作。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工人“磨洋工”是造成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天性趋向于轻  相似文献   

13.
明代程敏政曾作《岁寒三友图赋》,认为临霜傲雪的松、竹、梅,坚强挺拔,卓尔不凡。其实,在我国古代的很多著作、诗文中,都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颂扬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寒的精神,在万物萧索的寒冬初春之际,仍然郁郁葱葱,或飒爽、或妖娆,为素淡的冬季平添了几分色彩。“岁寒三友”松为首《论语》有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誉的是松不畏严寒的风格。《荀子》中也有:“松柏经秋而不凋,蒙霜而不变。”《诗经》中“如松之茂”,亦是盛赞松生长茂盛,永远葱郁。“岁寒三友”中,松最动人。因为它的针叶虽经寒冬仍呈绿色而不落;加上几…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城市广场设计越来越远离我所期望,投资不少结果物无所值。在《城市广场的梦想(Dreaming of urbenplazas)》一书中,罗伯特.詹森(Robert.Jensen)指出:我对自己创造的城市空间经常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期望它们会与锡耶纳或巴塞罗那的城市空间一样经典,但却不一定是我们所得到的。“广场(Plazas)”一词颇富涵义。而英文词汇“场所(Place)”缺乏涵义,“场所”是指开放空间或宽敞的街道…。英语“场所”一词的含义太过宽泛和多样,使我们不知道城市中心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一直想从中得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进入21世纪的城市广场不同于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阅读已成为高考英语的重头戏,并越来越重视对考生猜词悟义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两至三个小题是直接考查猜测词义或句意的,再加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使得不少同学对阅读理解产生畏惧心理。下面介绍几种猜测词义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一、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不少词通过加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新词,转化法使不少词转变词性而获得新的意义。例如:It took m e a wholem orning to paper the walls“.paper”由名词转化为动词,意思为“用纸糊”。二、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文中常用解释性词语引出生词含义,如or、that is、in otherwords、st…  相似文献   

16.
沈松 《百科知识》2023,(15):59-60
<正>著名翻译理论家柳父章在其专著《翻译语成立事情》中指出,日本明治时代以前是不存在“恋爱”一词的。在明治时期,日本大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一时间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日本。为了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在日本产生了许多新造的词汇,“恋爱”便是其中之一。其中与“恋爱”意义相近的“爱”是在幕府末年明治初年作为“love”“liebe”“amour”等西洋语的翻译语而开始被广泛使用。在此之前,日本人表达异性间彼此吸引互相爱慕的情感词多用“恋”。  相似文献   

17.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18.
尹艳敏 《科教文汇》2009,(5):272-272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装潢设计”存在误解,认为“装潢设计=房屋装修”。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装潢设计”的含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本文针对对“装潢”一词的来源、含义演变、“装潢设计”目前的含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探讨,希望为读者更加理解“装潢设计”的概念和支持“装潢设计”的发展而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吴非 《发明与创新》2005,(12):38-38
贵刊今年第5期发表了《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以上简称《关系》),我不同意文中举证有“突破性发明创造”的人是“知识少的人”的观点。理由是:虽然知识多的人未必有创新能力,但没有知识的人绝对不会有创新能力;谁见过“白痴”有过发明创造;以色列人经过“二战”的涂炭,又在阿拉伯民族的包围中崛起,证明以色列人既有知识,又有创新能力;中国落后,是中国人没有知识,因此缺少创新能力,所以受制于人。想一想,看一看,我们使用的东西,有几件是中国“原创”的呢?所以我认为《,关系》一文没有说清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创新”,当然也就无法摆正知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