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008年9月9日—2008年9月21日,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高志勇所长及科研人员共9人就中比合作项目“西藏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信息系统”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按照中比合作项目实施计划,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全境进行了详细的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了建筑遗迹景观初步测绘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2.
由西藏“一江两河”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共同发起,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承办的“西藏‘一江两河’及尼洋河流域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2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及有关部门领导共11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当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老科学家,也有年轻一代的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边多  唐洪  除多 《西藏科技》2003,(10):6-9
本文以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壤侵蚀分类、土壤侵蚀强度监测的方法,利用卫星、航空遥感信息和实地调查数据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分类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2000年综合指数值居于3~6级之间的区域面积最大,合计占全部区域的70%以上;以流水为动力而产生的侵蚀过程是“一江两河”地区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非常广泛,占区域总面积的2/3左右,总体反映了高原山区环境下的土壤侵蚀特点。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24日,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拉萨举行。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发改委、商务厅等领导参加了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西藏科技》2005,(8):35
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是西藏的农业大县,属于“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县。由于种种原因,农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农业发展滞后,截止1998年全县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  相似文献   

6.
张久华  达桑 《西藏科技》2009,(7):F0002-F0002
2009年7月9日,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在拉萨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项目可行性论证及课题评审会。  相似文献   

7.
郑伟琦 《资源科学》1992,14(2):8-14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两大支流——年楚河与拉萨河流域。它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腹部,东起山南地区桑日县,西止于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北部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相接,南部与藏南高原相邻,共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的18个县、市(区)。它是西藏自治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和最主要的农区之一,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该流域将作为西藏的农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和科技推广基地得到优先发展和重  相似文献   

8.
周长进 《资源科学》1991,13(5):35-39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东起桑日,西抵拉孜,南至藏南高原湖盆,北达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含18个县市(区)。位于北纬28—31°,东经87—93°之间,总面积6.57万km~2。是西藏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在自治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也是西藏人口集中,农村能源短缺的地区。本区共有10.7万户,76.42万人口,其中59.54万农牧民在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至今他们仍以牛粪、草皮做为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藏不同区域冬虫夏草适生地的科学考察与生态学研究”的野外调查,将西藏藏东南森林植被分布的西界推至曲松县罗布萨、顶荣沟及隆子县雪萨乡一带;同时对《西藏森林》、《西藏植被》上的区划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有16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西藏地质矿产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代祥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界的最高荣誉奖。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10,(11):F0003-F0003
2010年11月23日新华网讯,“二牛抬犁”的传统耕作方式在西藏虽然仍可以看到,但是以农牧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基础、以农牧业合作组织为平台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则显示出西藏传统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正加速向现代农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有16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西藏地质矿产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代祥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界的最高荣誉奖。夏代祥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勘探专业,一直从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0日上午,《西藏科技》期刊编委座谈会在科技信息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适应我区科技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改进和提高《西藏科技》刊物的质量,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地促  相似文献   

14.
《西藏科技》2005,(8):F0002
在西藏各族人民喜迎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全国第二次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于2005年7月25日在拉萨隆重召开。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区人大副主任群培,区政协副主席拉敏·索朗伦珠出席了会议。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胡春华和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吴忠泽发表讲话,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吴英杰主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1996年第一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成效和经验,研究新时期科技援藏工作的新思路、新任务、新方式、新机制;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国科技系统的力量,逐步加大科技援藏力度,提升西藏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为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稳定繁荣贡献力量;根据西藏特色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立一批对口援藏项目并签订协议。胡春华代表区党委、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国家科技部及兄弟省市区科技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西藏科技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这次会议是科技部和各兄弟省市区科技部门深人贯彻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全国科技界支援西藏的一项具体行动,对进一步深化科技援藏,加快西藏科技进步,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江两河”地区农田灌溉条件的分析,阐明了西藏区内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主的广大农田深受干旱、降水特性及强烈蒸发的严重影响,因而提出了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殷切希望,并且更进一步阐述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从而大胆提出了解决区内“一江两河”地区水源问题的几种有效措施,以满足西藏区内广大农田的灌溉问题。  相似文献   

16.
3月10日,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在区科技厅厅长多吉次仁等领导的陪同下,到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调研。多吉泽仁一行先后对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西藏农作物原种繁育基地(原种场)、种质资源库、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和西藏农牧科技信息中心的科技工作情况作了视察,农牧科学院洛桑旦达书记向多吉泽仁副主席一行汇报了农牧科学院的“十五”成就和“十一五”工作思路。听完汇报,多吉泽仁高兴地说:农牧科学院科技工作在院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十五”期间成绩显著,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十一五”和2006年工作思路清…  相似文献   

17.
陈莎莎  旦增尼玛 《西藏科技》2011,(2):F0003-F0003
2011年1月19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总结2010年科技工作,展望“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安排部署2011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     
《科协论坛》2008,(3):48-48
近日,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举办2008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通知》中指出、2008年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7~23日在全国举办,将继续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撑发展两大主线,在全国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19.
《西藏科技》2014,(9):F0003-F0003
2014年9月17日,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的”科技支撑西藏强基惠民长效机制探索”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同意通过验收。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我区正在开展的强基惠民活动如何在活动结束后能够长期持续有效地发挥农牧业技术服务团队的作用而提出的专题研究。本研究结合我区区情提出了科技支撑西藏强基惠民长效机制建议,确保农牧民群众能够切实从科技强基惠民长效机制中得到长期的实惠,也为西藏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最终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吴树华 《科协论坛》2008,(10):42-42
2008年7月,安徽省休宁县“科普惠农兴村”服务部成立。服务部的服务项目有8个:一是免费提供“农、林、茶、药、菇”等特色产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培训、科技资料和科技图书;二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山区现场指导,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根据生产需要,通过简报、讲座、互联网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国内外科技信息;四是为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培训提供标准化参观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