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2.
从马林在1922年初建议中共加入国民党开始,他和中共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国民党性质的认识有差异,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方面,是双方在加入国民党的旨趣方面存在歧义。中共认为加入国民党只是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一种策略,具体是到国民党内部去争取其中的工人群众并分化瓦解国民党;马林计划是要中共加入国民党内部,以宣传手段去影响并改变国民党的策略,使之成为群众性的国民革命党,担负起国民革命的使命。经过马林的努力,中共放弃了分化国民党的策略,转向支持马林的计划。只是这一以改变国民党策略为中心的计划,遭到了孙中山的抵制,马林折羽而归。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来,国民党在绥远地区的党务活动逐渐增多。辛亥革命后,绥远地区出现几位国民党党务领袖。在他们的带动下,绥远党务活动得以初步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绥远的国民党党务活动开始兴盛,成立了几个县、市级党组织,共产党人在其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在绥远地区大力推行"清党"政策,对国民党组织发展有很大影响。1931年,国民党绥远省党部初步建立,为日后本省各项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考察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共产国际、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斗争策略的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最初进攻中;鲍罗廷与陈独秀等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分歧的公开化;与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维经斯基、陈独秀与国民党右派的上海谈判。  相似文献   

6.
1927年至1949年国民党的历史,实质上是蒋介石谋求政权,确立个人独裁的历史.文章从蒋介石投靠孙中山,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与提拔,为日后在国民党掌握大权奠定基础;抓住每个晋升机会,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将蒋记三民主义注入国民党的思想精髓,把国民党改造为蒋记国民党三个方面.论述蒋介石与20世纪初期至1949年国民党的关系,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国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关系到当时国民党的生死存亡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并对我们研究当代政治制度变革有很大帮助。所以,国民党改组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以往的文章在分析原因时主要强调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国共合作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改组前国民党的不足、苏俄革命成功对孙中山的借鉴作用等方面来探究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当局派出大量军队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遭到失败。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阶级本质是根本原因。阶级本质决定了国民党军队脱离民众、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战术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党的游击战失败。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出现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在日本侵略下国民党所执行的国家职能受到严重损害时,国民党在政策上所做的必然调整,这种调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国民党的阶级属性所决定,其调整又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其政策变化的实质仍是为维护其自身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主导的庞大的敌伪产业的经济接收,为国民党党营事业的大力筹办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契机。国民党以领导抗战损失惨重为由,将所接收的部分敌伪资产,转化为国民党党有的党营事业。以此为基础,国民党党营文化事业得以迅速膨胀;党营经济事业的基础得以迅速奠定。对敌伪资产的战后接收,成为国民党党营事业建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二次革命"失败后,围绕国民党与国会关系问题,国民党系议员发生了严重分歧,选择继续留在国会的国民党议员寻求通过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与执政当局的冲突。为此,他们通过国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缓和与政治对手、政府以及袁世凯本人的紧张关系。不过,国民党议员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也使得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制衡作用不断消解。随着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国民党议员被迫暂时终止其政治生命,民初议会政治至此也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2.
论训政的失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孙中山的理论,国民党要能够承担好“训政”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几项基本条件。然而,对比1927年后国民党的实际状况,由于党组织的蜕变,国民党已经无法具备这些条件了。这是导致“训政”失败及其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党政权从建立到在大陆的崩溃,仅存续22年.它在大陆的短命是历史的必然.严重的吏治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败坏了国民党的党风、政风,使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吏治腐败是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失去大陆政权的主要原因是军事失败。蒋介石不仅低估了中共的实力,在战略战术思想,指挥用人等方面,均不及毛泽东。国民党内部涣散,共产党上下一心。共产党对国民党军事情报的掌握,又使国民党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948年,东北战场的失败导致经济崩溃,军事失败导致经济极度恶化,人心崩溃。解放军渡江后,毛泽东战略指挥得当,蒋介石疲于奔命,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主力全部被消灭。  相似文献   

15.
李运 《华章》2012,(13)
在1946年-1949年国共两党的角逐中,国民党彻底失去了对大陆的控制权,狼狈的退据台湾一隅,躲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才得以延存.国民政府垮台之际,也是国民党的“日落”之时.身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面对如此迅速而彻底的惨败,痛定思痛,在诸多方面对国民党的进行了改造,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事调整,此举基本上解决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成分复杂,派系林立的状况,国民党的生命力有所增强.本文我们就来略谈一下蒋介石在台湾对国民党人事的“大换血”.  相似文献   

16.
闽南王张贞     
张贞是福建著名的国民党新军阀,在国民党军政界有较高地位。本文概述了张贞从一个投身民主革命的知识青年到国民党军退役上将的生涯,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民党大陆时期党治的全面考察,可以认为大陆时期国民党党治是政党政治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国民党中政会制,地方自制、地方与中央均权制的自然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河北省党组织沿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在保定建立同盟会河北支部,是国民党在河北建立组织之始。从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到1924年,国民党在河北没有建立组织。国共合作,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河北省各级组织建立发展起来。国民党各派系纷纷插手河北党务,造成河北国民党组织长期派系林立的局面。《何梅协定》签定,河北国民党被迫停止活动。1938年6月,河北省党部在河南成立,省党部流亡在河南、陕西等地,指导省内党务活动。1949年1月,河北国民党各级组织土崩瓦解,国民党在河北的历史结束。  相似文献   

19.
1927-1937年,在一党制下,国民党党务机关操纵了政策决定权,控制了立法权,并实行党政职能一体化。国民党在政体运作中的地位和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国民党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党员监察网是国民党监察组织的辅助机构,通过党员监察员.的调查、规劝和检举等工作,加强对国民党党员的监督,以保证国民党党员能够执行国民党的各项政策,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当时已失去其革命性,这种做法不仅在外部没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在内部,也由于其将监察网变成特务网而引起内部互相猜忌,使国民党党员人人自危,有良知的国民党党员也不顾一切“叛党”。党员监察网没有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