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温庭筠入蜀事,两《唐书》本传得唐末,五代,宋野史杂闻均无记载,清曾益、顾嗣立等筏注《温飞卿诗集》亦未曾提得。然而其诗集中确有作于蜀地之诗,是温庭筠入蜀之明证。近人温廷敬《温飞卿诗发微》一文最早提出入蜀问题。其《锦城曲》题下注云:“别集卷八有《旅泊新津寄一二知已》诗,知飞卿固尝旅蜀。此诗必旅蜀时作。”按《锦城曲》有“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筍蕨牙萦九折”句。据《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蜀山、位于西川茂州;九折,即九折坂,属西川雅州。又,新津属蜀州,归四  相似文献   

2.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蜀遭奇》是郭老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八日乘江津轮出三峡时在舟中作的。他在这首诗的题解中说:“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视为畏途,今略拟其体而反其意,作《蜀道奇》。” 大家知道,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初到长安时送友人入蜀写的一首乐府体裁的诗。这首诗,以雄健的语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调,描绘了蜀中地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环境的恐怖,寓寄了作者对当时即  相似文献   

4.
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著述颇丰,然现在仅存三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然而,后人对其诗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应结合其所处之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胶柱鼓瑟地沿袭前人的评价标准去讪笑郑谷诗的"骨体太孱"了。  相似文献   

5.
薛能入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能是晚唐著名诗人,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李福的副将,他曾于唐懿宗成通五年春夏之交入蜀,七年四月后为嘉州刺史,于成通八年五六月之交的夏日返回长安,其入蜀和出蜀路线基本相同.薛能前后事蜀三年,在蜀中写了不少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入蜀就仕乃韦庄人生一大转折点,探寻其中缘由对于韦庄研究大有必要.文章认为,仕蜀原因大致有三:韦庄入蜀前的坎坷经历、蜀地的特殊环境及蜀主王建的吸引.具体而言,主要是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飘泊不定的生活,蜀地富足安定、人文传统悠久以及王建忠君礼士之风.  相似文献   

7.
后蜀韦縠距韦庄时代较近,其唐诗选集《才调集》收韦庄诗63首,其创作顺序与明代朱承爵十卷本《浣花集》诗作次序大致相同,据《唐音统籤》韦庄散佚诗作大抵是入蜀后诗作的观点,《才调集》所选韦庄诗作后半部分多数乃韦庄入蜀后诗作。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由于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朋友入蜀作的,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以自秦入蜀为线索,描写蜀道艰难的送别诗,诗歌表达的主题是对朋友的关切以及对蜀中政治前途的忧虑。笔者有不同看法:这首诗借蜀道的艰险表现了作者一段人生经历,一段官场生活,是一曲坎坷艰险的人生悲歌。一、从人生经历辨主题《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742),从表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诗不同。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李白五岁时随父从出生地(中亚的碎叶城)迁居四川彰明(江油),可以说自小对四川的…  相似文献   

9.
在今四川成都市内,曾有座名为西园的园林,在宋代是名噪一时的蜀中名胜。西园是宋代成都府官署园林,它在前后蜀宫殿基础上修建,历经入蜀官员文人的修葺而逐渐完善。西园不仅是蜀地民众游乐之地,也是地方官员和文人的休憩交游之所,因而获得了两宋入蜀文人的普遍关注和反复书写,成为两宋巴蜀地区和巴蜀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0.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后一变为宁静淡远的唱叹。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有杜甫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最终变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小龙镇村民的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寻求和疏通“低成本”的参与途径,实现参与成本的理性“转移”或“置换”;“两手抓”,杜绝参与假象的存在;拓展农民参政的“权力”,关注农民政治生存状态;全面提升农民的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柳永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他既是才华横溢的风流词客,又是苦游于宦海的颠簸士子。他的词创作和从政之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乐章集》中部分词就是其从政之路的写照。本文从柳永词作与其从政之路联系的角度上,论述了柳永在“狂荡”背后那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积极于事功。  相似文献   

13.
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后 ,首先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人事进行调整 ,在以后的对日交涉中虽有一些妥协和让步 ,但抗日御侮、维护统一仍是其政治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论及庄子,世人通常以为庄子是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认为其思想是出世的。然而看庄子早期的出仕和中年的游历,著书十万言,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对至德之世的向往,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百姓的关爱,无不反映了庄子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显示了他热衷政治,期盼干一番事业的入世之心。  相似文献   

15.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一位有头脑、有胆识、有策略的爱国外交家。 1 878~ 1 886年 ,他在奉旨出任英、法、俄三国公使期间 ,写下近 50万字的日记 ,一方面记录了他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同时也记载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曾纪泽的《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 ,为我们探究曾纪泽的西学思想、洋务思想以及强烈的爱国思想找到了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塨是清初知名思想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他曾多次应聘入幕,辅助地方官员料理政务。他的游幕活动,既解决了其家庭生计问题,又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同时也使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并使其政治经济思想或多或少地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魏徵是唐太宗统治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物之一,其政治活动表明,他既是一个谙于当代政事的史论家,又是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政论家。魏徵之所以被史家誉为"雅有经国之才",同他在这两个方面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魏徵政论的历史底蕴,是他的政治敏感和历史智慧相结合的表现,也是他的诤谏风格的突出特点。史学和政治的关系,在魏徵那里,实际上也就是古今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在戊维新运动中戌提出设制度局 ,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屈服于顽固派的压力 ,也不是受到光绪帝的宠信后而尊君权的权宜之策 ,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外挽救民族危亡 ,以求中国变法自强 ,对内防止“愚民”作乱 ,巩固清朝统治地位 ,并实现参政议政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