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注重“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教育的主要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思想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需要生活化,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是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二是安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三是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品德课程当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改善传统封闭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教师应确定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优化生活化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服务于生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应从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强调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注重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从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当前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一、在教学生活化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发学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生动的生活场景,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这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让学生感悟生活;教学评价生活化,让学生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8.
渠敏 《文教资料》2013,(15):170-171,177
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符合新课程理念,文章提出通过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讨论、辩论话题生活化,小品表演生活化,借助互联网等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从生活中来。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布置,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到生活中去,生活让思品课的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生活,凸显探究"是我校"三六"智慧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气息,树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智慧课堂需要回归生活,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将学  相似文献   

10.
顾志芳 《文教资料》2008,(26):126-127
本文分析了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指出了生活化教学的"三重门",即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缺失,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进行生活化探究。一、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感受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2.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课程性质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从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依据和教学尝试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社会热点、自身经历和体验等问题反思中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通过探究活动以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去观察生活、再现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达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实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的是非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思想品德的概念,可以得知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在各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也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如有不足之处,还需各位同仁及时指正。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迫切需要改变这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小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化,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用生活情境触动学生情感,促发学生道德体验。要利用多种训练途径卓有成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教师在活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保证活动教学取得成效的几个重要环节。一、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给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说教,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