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语文,就是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要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要培养他们的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指的就是学生一看到文字,就有一种语言直觉性,能有一种感知语言、领悟语言的能力。拥有好语感的学生在学语言、用语言时,对语言会有着正确、丰富、独特的感受。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以"读"为本,积淀语"情";以"品"为主,积淀语"素";以"背"为梁,积淀语库;以"境"为托,积淀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依托这"四重"积淀,重重深入,赋予语言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2.
语篇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核心在于其"语篇"观点。本文通过阐述了语篇观点的理论基础和在语言教学各个层面中的具体体现,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粤-英"语言混合是广东地区青年人群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结合真实语料对珠三角地区学生群体在粤语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形式进行分类,并分析此现象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直观性、可靠性和"言简意赅"的表现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表情语、头势语、手势语等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变体框架中的语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语言学界对"语域"的外延有明显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外延的宽窄。文章以韩礼德关于语域的三个维度的论述为主要依据,将语域放在语言变体的整体框架中进行探讨。文章从语言变体框架的平衡性、方言与语域的对应、重叠和转化以及语言变体框架的第四、第五层次的划分等视角试图证明"广义语域论"较之"狭义语域论"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中课程大纲的设计、教学材料的选择和编制、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首先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来决定向学生讲授什么语言和怎样讲授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正因为此,以研究语言发展和运用为椅垫的现代英语语言学就成为指导英语教学科学实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为理论依据,重点讨论了实现委婉表达的语法、语篇、标点符号和身势语等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缺乏语篇层次的描述,不足于描绘语言的全貌;缺乏语篇能力的描述也不能完整地概括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基于语篇能力发展的教学规划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以语篇衔接理论、关联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等为基础设计"策略—任务—测试"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模式化、策略化、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教学模式,对语篇知识较为欠缺、语篇分析能力较为薄弱的外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联系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人称指示语的活用和称呼语的变换所实施的言语行为.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指称事物,还能够"以言指事",即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意图.指示语与称呼语作为语言单位,同样具有"以言指事"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数据分析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对比分析、错误分析、语言使用分析和话语分析.这些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反映了对语言数据的不同认识和数据分析方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言识别标准的不同,我国和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语言的分类和数量统计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一些民族语言的实例,介绍和分析语言识别所使用语言沟通度和语言群体认同方法,探讨这些方法对我国民族语言识别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相互杂居的状态;少数民族不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处于濒危状态;简化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使用;学校是人们学习文字最主要的场所。鉴于此,在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加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倡导民族语文的学习,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衔接”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话语(篇章/语篇)分析的理论要素之一。它主要以英语、俄语、德语和汉语等语料为依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强势语言或国语的篇章分析研究中,并将其视为谋篇机制。但是该理论应用于少数民族语言或弱势语言分析的还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应用这一理论模式,选择《哈尼族亡灵经》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口头文献的衔接手段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以示《哈尼族亡灵经》的谋篇机制。  相似文献   

15.
"理性经济人"假设可以发现语言变迁路向的经济动因,少数民族语言主体的经济理性选择的被动性使语言趋向融合,其主体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则维系了语言的多样性。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多重的资源价值,要界定其语言产权和语言"投资-收益"主体,通过语言投资和开发所形成的语言收益的理性分配来弥补语言主体的语言劣势,保护和开发的理性选择使其融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进化可以简洁地理解为从动物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进化。因此,进化主义者借助动物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为人类语言进化提供活的证据。研究人员通过对灵长目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对比研究揭开了人类语言进化的部分秘密。近年来,人们逐渐把焦点集中在鲸鱼和鸣禽的鸣唱上,希望能为语言进化提供更具说服力的实证证据。本研究将对国外从动物语言视角揭示人类语言进化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国内语言学者对语言进化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确立的各民族语言地位平等的政策,对不同语言来说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平等,更不能达到保持语言多样性的目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少数族群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越来越大,仅仅规定各民族语言地位平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少数族群语言进行特别保护,使不同语言达到实质上的平等,以保持文化的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第一手田野调查的材料,对泰国清莱和中国澜沧跨境民族拉祜族兼用本国通用语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从比较中得到以下三点启示:1.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兼用通用语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2.兼用语的比例存在一个合理的"度"。3.学习通用语从幼儿园阶段抓起,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濒危语言专门机构或专项基金、语言多样性、语言纪录、语言复兴等几大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外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语言的多样性与语言生态、濒危语言的作用、语言复兴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地理分布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极为复杂,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把这些语言的特点、规律描写清楚,把握住语言间的关联性,需要从语系、语族、语支等方面来揭示,需要从语言分布状态来进行把握分析。对彝语支的把握、分析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