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它是教学双方主动探究、真诚合作、共同解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意识、探究精神得以培养的过程。《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陆寅 《考试周刊》2010,(33):58-59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所谓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既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又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8.
孙惠明 《现代语文》2014,(10):113-1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遵循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大语文教育观着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在课程总目标中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既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关系,又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一、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一种新理念。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十分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然而,不少教师在具体实施中过于注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现谈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会改变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思想]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结合教材内容,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能力,笔者在《向沙漠进军》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改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强调的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这一切,都应当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