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答辩式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常见形式,各研究小组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达形式,将本组在综合实践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加以呈现,如活动记录、研究报告及在活动中拍摄的照片、视频或制作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并请其他小组学生、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进行答辩。答辩式展示课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成果,促使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  相似文献   

2.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定位,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  相似文献   

3.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又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学问,我可以对我的学生做训练。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4.
《东郭先生和狼》(部编五年制六册)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该文,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能理解课文。鉴于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举行了一场有趣的“记者招待会”。让学生分别担任“学者”和“记者”,“记者”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者”进行答辩。由于课堂气氛的和谐热烈,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弄懂了一些词语。为了开好这场“记者招待会”,我做了以下几点准备。第一,确定答辩内容。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仔细阅读课文。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在预  相似文献   

5.
1995年11月,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到处都醒目地张贴着一份该校经贸学院博士生论文答辩的海报.这场博士论文答辩不仅吸引了该校众多师生前往听取答辩,也吸引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社会科学院的知名经济学家前来旁听.这位博士生是谁呢?原来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温思美教授.给博士生导师授予博士学位,这在南京农业大学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当温思美流畅地陈述了他的博士论文——“增长、效率与公平——广东农村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证考察”,并轻松潇洒地回答了评委们的提问后,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答辩委员会主席周三多教授禁不住称赞道:“我曾多次担任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经济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或评阅人,这篇论  相似文献   

6.
最近,演课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所谓演课,即某些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不是让应聘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担任组织和指导的角色,如何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科学而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教师面对几个评委,进行让人乏味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颖 《辽宁高职学报》2004,6(5):115-116,129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而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督促作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答辩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指导教师、答辩教师及相关部门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读二十几篇课文,阅读量是微乎其微的。为了扩大阅读面, 广大语文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开列了具体的书目,并不断强调如何如何读。但最 终学生读了多少未可知,而是否有效则更未可知。究其原因,是教师仅仅把读书当做任务下 达给学生,而没有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上下功夫。  提及读书,学生的感受多半是“要我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深有感触地 说 :“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为了使孩子 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9.
自信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人自信程度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事业的成败和生活的质量,因此.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班主任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对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一个着力点。可是有些老师把质疑问难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提出问题,满足于让学生举起小手问问题,而对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却缺乏应对的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问题不能及时梳理,有效反馈。或是处理方式单一,简单地由教师本人作答,形成“生问师答”的僵化模式;或是你问你的,我讲我的,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还是…  相似文献   

11.
我首先考虑作为高一第一堂历 史课 ,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历 史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因而我采 用了与学生直接面对面讨论的形式 ———答辩。目的是使学生真切地感 受到学习历史是与他们有关系的 , 是对他们有用的 ,而不是相反。这 样的教学形式 ,其重点是如何创造 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 ,调动学生无 所顾忌地发表见解。其难点是必须 针锋相对而又贴切妥当地回答学生 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不是回避问题。 这次答辩讨论课 ,我构思和准 备了好久。要点是——无可否认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 ,“学习历史还有…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毕业论文答辩的淘汰性压力大大被削减,导致大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减少.因此,需要寻找非淘汰性压力机制.显然,增加答辩难度是非淘汰性压力机制的取向:增加答辩资格审查关、增加答辩次数、扩大组织答辩的学科范围、增加每人答辩时间、实行当场一次性评分、增加听众人数等.而非淘汰性压力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条件是,增加学生评委数量及增加评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科学研究的起点往往不是已有的问题 ,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 ,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在一次教育创新研讨会上 ,一位大学教授不无忧虑地说 :“现在 ,最使我感到无奈的是学生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不少学生在做论文前请教我 :‘老师您看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这真让我无言以对。因为 ,虽然我可以指导他‘研究’问题 ,但我无法替他‘产生’问题。的确 ,学生“问题意识”缺少 ,是我们教育…  相似文献   

14.
阿蓉 《家教指南》2006,(8):61-62
在儿子3岁那年,我的家庭破裂了。儿子生性腼腆,在幼儿园里,班上的小朋友老是欺负他。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里,如何培养他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困惑之余,我想到了周末把儿子送到姐姐家。姐夫是个军人,会给儿子讲些战士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姐姐家还有一个比儿子大5岁的哥哥,只要他俩凑在一起,就有讲不完的话。在这个男人气息很浓的家里,儿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有时他还会和哥哥打架。但我从来不劝架,相反,我心里还有些痛快,男孩嘛,勇敢地挥挥拳头,  相似文献   

15.
毕业答辩可推行"点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0年全国"步步高"杯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出现了亮丽一景,那就是对歌手进行综合素质和艺术素质考核,人们对此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歌手的演唱,特别是评委对每个题目所作的点评,更是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究其原因,不仅是这一举措新颖、透明度高、评分公平,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评委点评中受到启发,学到知识,在综合素质及艺术修养方面也得到了提高.由此想到:高校每年一度的毕业答辩,若也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进行点评,岂不同样能使学生心中有底、心悦诚服?这样,不但学生的学识在答辩中得到提高,也扩大了教师的知识面.若将这种"点评制"作为毕业答辩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来推行,则必将在学生、教师中引起反响,他们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就会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克服以往毕业答辩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真正把住学生毕业的最后一道"质量关".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大赛终评展示期间,所有选手都要接受终评封闭答辩,答辩现场只有评委和参赛选手可以进入。问辩按评审节进行,每个评审节15分钟,每个项目有3至5位评委前来问辩。封闭答辩时,参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应重视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帮群 《教书育人》2005,(10):26-26
2005年我校招聘一批大学生。选拔程序是先说课后答辩。一位某师大中文系学生说课结束后,有教师向他提出这样一个话外题:“在大学四年里,你是否读过一些教育经典著作?如果读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能否简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这天的习作题目是《其实,我真的挺棒》,目的是引领学生翻检自己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的优点,快乐地成长。每个学生都在使劲儿地想,课堂里有说的,有笑的,挺开心。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好像难于找到证明自己挺棒的事例。我对他说:“你忘了?那天我们讲‘塔影横江鱼上塔,云阴入树鸟穿云’,当时只有你一个人答出了。”他的眼睛里有了亮光。  相似文献   

19.
胡召玮 《考试周刊》2010,(57):119-119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下面我谈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但由于学生论文答辩的锻炼机会少,所以在毕业答辩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答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