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用演示光的干涉现象 ,使学生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原理光照射到厚度不同的楔形薄膜上时 ,从膜的前、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 ,形成频率相同的两列波。这两列波能产生干涉现象 ,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材料一个玩具激光器 ,一张透明投影胶片。制作及使用方法把一张透明投影胶片折成厚度不同的楔形 ,用玩具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斜射到楔形胶片上 ,让其反射的光束射到教室白色墙壁上 ,调整好适当的位置 ,便能在白色墙壁上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特点( 1)制作简单、取材方便。( 2 )观察效果明显 ,反射到教室墙上 ,可见度好。( 3 )操作简便。( 4 )由于…  相似文献   

2.
为搭建实验系统,将3片线偏振片安装在FW102C型电动可旋转滤光轮上,通过计算机控制滤光轮转动分时采集3个不同偏振角度下的图像,再通过后续计算从而获得所观察场景的线偏振度图像和偏振角图像。针对系统误差校正,首先以马吕斯定律为基础,通过拟合方法完成偏振片偏振角度定标;然后通过手动选择配准点并借助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完成视场非一致性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偏振成像系统能够反映场景中不同目标的偏振特性。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教材中 ,对“电磁感应”的教学 ,通常采取通过几个演示实验产生感应电流 ,然后对几个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对于这个从个别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转变 ,有些学生感到比较轻松 ,而有些学生就感到比较困难 .为引导启发学生尽快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自制了几张动态投影胶片来帮助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 ,简单实用 ,效果不错 .实验一 观察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图及自制的两张透明胶片如图 1所示 .教师图 1先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再用透明胶片模拟演示实验 ,模拟时将两胶片叠放在一起 (胶片可做成不同颜色 ) ,左右抽动胶片二 ,便实现了模拟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在此模拟实验中 ,学生会清晰地看到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感线条数(即磁通量 Φ)的变化情况 ,这是在演示实验中看不到的 ,学生情绪反应也很强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 1 .表 1操作方法 闭合回路中Φ的变化情况有无电磁感应现象胶片二向左抽动增加有两胶片同步动动不变无...  相似文献   

4.
桑同常 《物理教师》2002,23(1):33-33
海市蜃楼、沙漠蜃景 ,是“神奇”的自然现象 .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现象 ,对以上现象的科学解释总是半信半疑 .为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解释以上两种“神奇”现象的科学性、生动性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演示光在非均匀空气中不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如图 1所示 ) .图 11 实验材料氦氖激光器、酒精灯、平面镜及支架各一个 ,8开白纸一张 .2 演示步骤( 1 )把白纸用胶带固定在黑板中间 .( 2 )把激光器放在讲台上 ,下垫木块使其高度适中 ,略抬高前端 ,并向放在教室后面的平面镜射出激光束…  相似文献   

5.
杨星 《化学教学》2000,(4):10-11
点滴投影实验是在自制的“点滴片”上 ,加1 -2滴的实验药品 ,采用两块点滴片夹持液滴形成液膜的方法 .使实验现象放大 ,提高了透视度和分辨率 ,构成一幅灵活多用的实物投影片 .便于传递观察 ,还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实验现象 ,可以连续使用 .具体操作如下 :1 .点滴片的裁制选取 2 -3mm厚的表面平整无划痕的普通玻璃或下角料 ,平放在桌面上 ,用玻璃刀裁成1 0× 1 0 (cm) 2 的正方形 ,再用砂布磨去四边锋刃 ,即制成“点滴片” .2 .实验药品的准备① 1 -2 %KMnO4 ② 1mol/L的NaOH③ 0 .2mol/LNa2 SO3 ④ 1mol/L…  相似文献   

6.
针对偏振式立体投影系统,对其主要性能参数——不一致性(图像错位、相对旋转)和系统串扰(偏振眼镜、投影仪内部光路以及金属屏幕三部分引起)进行了详细阐述与研究.通过计算机平台对这两个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立体投影质量的影响,为偏振式立体投影系统结构优化及装配提供了定量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赖银珠 《生物学教学》2007,32(12):37-38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安排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过这次的实验,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相关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例1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A.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移片→高倍镜观察B.对光→移片→低倍镜观察→放片→高倍镜观察C.对光→放片→高倍镜观察→移片→低倍镜观察D.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对光→高倍镜观察解:由低倍镜观察换到高倍镜观察,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移片(移动玻片),在…  相似文献   

8.
1 制作过程用圆型透明片做转动片 ,在一张圆片上以圆心角 1 2 0度范围作为画幅 ,分别画出动物(或植物 )细胞分裂第一 (分裂间期 )、第三 (分裂中期 )、第五 (分裂后期 )的三个阶段 ;在另一张圆型透明片上画出第二 (分裂前期 )、第四(分裂后期 )、第六 (分裂末期 )三个阶段 (如图1 -(a)、(b) )。将两张圆型透明胶片用铆钉分别固定在黑色胶片中心 (图 1中A、B) ,在A、B上的局部切开一长方形窗口 ,这个窗口通常只能使圆形透明片上的一张图投影出来 ,同时 ,上层窗口比下层窗口小 (长、宽都约小 5cm) ,其理由是为了使窗口投影时 ,在银幕…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解题首先要明确题意,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2)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3)确定实验思路:就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期,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普通初中自然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一般较差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在初一年级中选出两个班级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在普通初中自然科学实验课上 ,利用投影幻灯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即投影幻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 .经过初步的对比实验和分析 ,发现利用投影幻灯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辅导学生进行实验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 ,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相似文献   

11.
王来元 《物理教师》2008,29(3):27-27
用高中物理实验室内现有的器材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存在以下不足:①器材数量少,设备陈旧,只能用于演示,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验观察,使得多数学生对光偏振的认识很不到位;②理论和实际脱离,学生会觉得光偏振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学习兴趣不浓.  相似文献   

12.
球晶是高聚物结晶的一种最常见的特征形式。当结晶性的高聚物从浓缩液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和流动地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这种更为复杂的结晶。它呈圆球形,故得此名。其直径通常在0.5~100微米之间,大的甚至可以达厘米数量级。较大的球晶体(5微米以上)很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消光现象则是球晶结构的反映。在偏光显微镜两正交偏振器之间,球晶呈现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像。在球晶的偏光显微镜研究中,人们还时常发现,在某些条件下,球晶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环状图案,即在特征的黑十字消光图像上还重叠着明暗相间的消光同心圆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冯建跃 《物理教师》2001,(11):25-25
视频投影仪常用来投影教案、仪表面板、游标卡尺等实物资料 ,如果把它的取景头换一只具有显微作用的“显微眼” ,并把它插入显微镜的目镜筒内 ,那么它就具有了显微投影的作用 ,能把原先通过显微镜用眼睛观察的景像投影到屏幕上 .利用视频投影仪做布朗运动演示实验 ,第一步把显微镜和投影仪连接好 ,即把显微镜的目镜和投影仪上的取景头取下 ,把显微眼一端旋到摄像头上 ,另一端插入显微镜的目镜筒内 ;第二步 ,按照老办法准备好载波片和墨水稀释液 ,即在载波片上用蜡烛封一个小圆圈 ,按 1∶2 0 0的比例稀释两滴墨水 (如英雄牌墨水 ) ,取一滴稀…  相似文献   

14.
陈献文 《物理教师》2005,26(1):38-39
目前使用的《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三册课本,在"光的偏振"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与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为90°,这时,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的,并且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并附有如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1.1教材实验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实验探究中也只是给出了实验步骤(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并没有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6.
利用投影仪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还能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因此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然而投影胶片的制作及缺乏成了许多教师的一个难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投影仪在课堂上的使用效率。现介绍一些生物投影胶片的制作知识。一、单片的制作单片的制作比较简单,绘图能力好的教师可直接用绘图笔或彩笔在明胶片的药膜面画出设计好的图形或写出文字。绘图能力较差的教师或所要绘制的图形难度较大,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1、购买不同颜色的复写纸若干,将复写纸覆在片基药膜面,再在复写纸上置一格子纸(或需要…  相似文献   

17.
詹顺凤 《物理教师》2004,25(7):21-21,23
新教材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第十九章“光的本性”第三节光的衍射、(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二十一章“光的波动性”第二节光的衍射 ,教材通过介绍圆孔衍射和泊松亮斑这两个实验 ,来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但是 ,在现有的物理仪器中 ,只能做单缝衍射实验 ,而更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圆孔衍射和著名的泊松亮斑这两个实验 ,只有文字和图片 ,没有现成的仪器 .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的结果 ,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办法可演示成功 ,且效果颇佳 ,如再配合多媒体视频进行放大 ,效果更佳 .现介绍如下 ,供…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教材中演示牛顿第三定律是将两个弹簧秤联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时指针移动的示数来证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了增大实验的观察空间及可见度,我将弹簧秤改制后再用投影仪演示:将两个弹簧秤的外壳拆去,将其刻度按原大小画在两张投影胶片上,把两个没有外壳的弹簧秤分别放在两张画有刻度的投影胶片上(如图1),使两个弹簧秤上的指针与投影胶片上的“O”刻度线重合,再将两个弹簧秤的D、D′位置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投影胶片上,再把它们一起放在投影仪上。演示时,先将A、B两个弹簧秤的C、C′联结在一起,左手按住A弹簧秤…  相似文献   

19.
一、热传导实验的改进实验器材金属片、清水、毛边纸片(和金属片同样大小)、酒精灯、铁架台(毛边纸也可用软薄深色再生纸代替)。实验步骤1.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金属片上铺上湿润的毛边纸,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金属片。  相似文献   

20.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中有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及有毒性这两个性质,没有完整的实验来验证,且难溶于水这一性质也仅限于文字叙述。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本人设计了一套能同时验证一氧化碳这两个性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显著,如图1。1 实验步骤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