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办学模式服从外部规律的结果。其实质是大学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断扩展外围和边际组织。内部学术资源转换为学术资本从学术资本主义的逻辑进行推演,对外部资源的依赖虽是创业型大学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由,但创业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根本使命并没有发生变化,知识创新能力是大学创业得以实现的根本性要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学术工作者以何种形式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学术创业可以分为岗位型、混合型和自主型三种.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具有创业属性,学术职业具有学术创业属性.大学教师是学术职业的主体,学术创业属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根据属性论的基本观点,对象事物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属性在现实层面的展现又取决于一定条件,从而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实践最终取决于教师主体尤其是政府或者高校对于相应属性功能的选择.基于属性展现的条件分析,推进大学教师学术创业,要以观念转变作为先导、以政策制定作为关键、以教师意愿作为动力,从认知、政策与物质三大环境全面培育学术创业条件.  相似文献   

3.
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不体现在办学经费的筹措上,而主要体现在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直接筹措经费作为主导目标的创业型大学建设路径不合国情。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底线与红线,注重学术创业的创业型大学更加容易触犯这条底线与红线,其人才培养自然更受社会各界关注。无论基于哪个角度、通过哪种渠道、凭借哪种方法来推动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都必须抓住一个关键,那就是推动教师从传统型转向创业型。中国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实践已经多年,令人遗憾并值得担忧的是,教师转型问题迄今未受应有重视且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创业型大学是将知识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为一体的大学,代表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像“研究”成为大学的中心一样,“创业”在经历一个阵痛过程之后,最终将成为大学的第三个中心.不管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可以也应该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建设创业型大学,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实现学术资本转化、培养创造性人才等.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兴的大学发展形态,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它为大学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型大学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组织单元、创业资源、运作模式、教育方法、学术资本化、创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而,创业教育要往纵深发展,需从制度设计、教育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组织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合我国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学风浮躁、跟风盛行的今天,穷十年之功锁定"创业型大学"研究主题难能可贵。《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一书构建了由本体论、实践论和价值论"三维一体"的理论框架;提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是"学术资本转化"而非"学术资本主义";论证了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主要不是在办学经费的筹措,而是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等等。该书倡导的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实质上正是主张高校的知识生产模式从学科导向、理论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和跨界合作,亦即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高度推动大学的转型与发展。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大学崛起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后期,由于外部环境的要求和自身运行结构的需要,一些大学转型成为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重要特征是学术的创业化和知识的资本化。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政府投资下降、工业的期待、科技开发结构的变化等是创业型大学崛起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发展模式,是大学在复杂多变和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建立高度适应能力的新途径.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为大学追求学术成就提供了新的基础,构建创业型大学和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是大学提高质量和获取声誉的新的通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转型期,创业型大学这一新的大学发展模式对于转变我国大学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大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转型,提升高等教育系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业型大学有四个不同于以往大学的典型特征:学术立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学术资本的师生共识、协同创新的契约关系。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当代现象,创业型大学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心脏,围绕学术创业,它的知识逻辑、使命和功能皆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从变革高等教育结构、建设专业学位、创建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园区等方面积极回应了这一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但是囿于旧的大学观念、体制和文化的局限,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创业型大学是介于传统大学和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它的管理既保留了传统学术管理的精华,也吸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是一种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混合模式.以异军突起的新一代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和享有国际盛誉的沃里克大学为个案,对其转型成功的决定性阶段进行考察与解读,深入剖析沃里克大学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和独具特色的管理应对技巧,揭示创业型大学独特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三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指不同。理想中,作为学术共同体的大学是一种理念大学,而现实中,大学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存在。随着理念大学退化成为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化铸就了制度大学。今天理念大学正在消逝,制度大学全面凯旋。在理念大学与制度大学此消彼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的电子大学正在崛起。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电子大学的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大学的理解,也颠覆了大学的传统形象,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MIT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业型大学概念被引入我国,但对其模式含义的理解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MIT和沃里克大学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认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但由于不同大学的研究实力、经费渠道和文化背景不同,创业实现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MIT的创业起点是知识,沃里克大学是社会需要;MIT采用主导式的创业战略,沃里克大学采用变革式的创业战略;MIT是"自下而上"的服务型创业方式,沃里克大学是"自上而下"的公司型创业方式;MIT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沃里克大学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从借鉴的意义看,MIT的创业模式适合于研究型大学,沃里克大学则适合于非研究型大学。对于那些有意向创业型大学迈进的我国地方高校,其运行模式应该以应用研究为起点、以本地区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统一创业文化,创建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3.
自17世纪学术出版制度建立开始,西方大学教师学术发表动力不断增强。现代学术研究逐成建制,为大学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发表活动注入原初动力。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将学术研究与发表变成了教师基本的职责行为,进而成为教师聘任中的重要评价标准。大学对学术声誉的目标追求与大学绩效主义的治理手段相结合,推动教师不断提升学术产出。学术发表对于大学教师作为谋生工具的意义进一步凸显,乃至形成“不发表,就出局”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处在日益增强的重塑压力之下,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从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界定人手,揭示了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可能性.并在借鉴欧洲创业型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较为旺盛的需求。但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和高校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同时,高校应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环节,并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以此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探析大学的理念及其传统精神。大学的理念经历过从定位为“教育的机构”到“研究中心”,到与社会直接联系为社会服务的演变;大学的三大传统精神即独立自主、自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的内蕴与组织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在自主创新精神的统领下,以"创业遗传代码"铺设与"学术资本主义"运作为行为特征的一类大学。它强调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引领市场,进而形成学术源与市场流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内大学求新求变的一种特色化选择,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也不是所有大学的共享模式。创业型大学应具备三大组织特色,即具有激活学术创造力与转换力的组织架构,善于进行冲突管理并处于开放创新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科技革新等的冲击下,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以及利益关系人对大学要求的日益增加,大学的回应能力明显不足,大学应该改变其角色和功能,寻求转型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伯顿.克拉克关于向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转变的五条途径以及维持创业型变革的三个动力的思想,对揭示大学如何通过转型而应对"需求—反应"的失衡现象,以及如何通过维持变革的动力而巩固成功的基础,都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book review introduces Marta Peris-Ortiz, Jaime Alonso Gómez, José M. Merigó-Lindahl, and Carlos Rueda-Armengot’s book entitle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exploring the academic and innovative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talent of human cre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s the most well-articulated item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ity toward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 However, two main questions are still under-explored: what are the core feature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nd what kind of activities related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oes arise in academic setting? The book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main sections: one concerns th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provided by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the sections confirm the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s and activities of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which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ose involve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in academic setting. The book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to establish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The defect of this book is the slightly lack of longitudinal study and secondary data i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orient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in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s evolving. Universities produce knowledge that promote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which are, in turn, critical to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increasingly expected that universities become more entrepreneurial and assume this third mission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technologies and business ventures. 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for 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Project –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carried out in 19 count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 this article explores Portuguese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engagement based on the invol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s an activity performed in the context of research activities. It thus aims to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about academics’ engagement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Portuguese academics are fairly involved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that there is an overall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to real problems. Furthermore, it was possible to see that academics involved in process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re not only focused on activities such as research but also service to the outside community. However, when comparing academics involved and not involved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ir attitudes, perceptions and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