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性或者说人的本质是追求生存优越,也就是不断超越各种形式的异化,获得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人的本性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的异化的根源在于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在内的社会制度整体的设计和安排。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制度逐步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转换社会核心原则,用价值理性克服工具理性的弊端,从而构建起服务于人而不是控制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人类才能获得自由和独立,超越异化,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体现了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它在对历史上自由观的超越和扬弃中,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演变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3.
张荣 《铜仁学院学报》2005,7(3):27-30,52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美的规律和自然人化四个方面入手,揭示出美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结为一体的,深入阐发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归宿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美学在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最具影响的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典型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各有正误,而其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如黑格尔那样从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美。而美的本质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深层内涵总是要以某种“感性”形态“显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着眼于或立足于这种统一,可以考虑把美界定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也可以简化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 ,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的整体 ,它是人类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感性现实活动 ,它具有超过越出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单向度界限的超越性 ,达到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感性现实的统一 ,因而也就实现着实践的自由 ,从而达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体现在对象的形象上就是美 ,体现在主体的心身上就是美感 ,集中表现为艺术 ,因此 ,美、美感、艺术就是超越性的实践自由的形象显现的正面价值、肯定性的价值感、正面价值和肯定性价值感的符号文本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自由与美的范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作为个体的生存,从实践(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出发才逐步生成,而在实足走向创造的过程中,人们才不断达到一定的自由境界。正是人的实践-创造的自由使自然人化,人也人化,从而产生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体现对象之上就是美,而体现在人本身之上则是美感。人类的实践-创造的自由同样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和一个共时性的结构,因此,它不仅有不同的自由程度和不同的自由境界,而且还有自由,反自由,不自由,准自由等几个维度;与这些不同的自由给度相关便形成了美,丑,柔美,刚美,悲剧性,喜剧性,滑稽,幽默的相应的美的范畴,并形成各个美的范畴之间的过渡,转化,对应等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7.
哲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出发,归纳出人的最高本质,这与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人道主义有本质上的区别。马克思批判抽象的人,从具体的人出发,揭示了人的劳动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阐述了人类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扬弃异化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为目的,以自由时间中的科学艺术活动为典范的马克思劳动自由内涵,人工智能或可挑战异化劳动的扬弃、人的主体性与自由时间。文章试图从唯物史观维度,将人工智能问题置于历代工业革命发展的视域中,着重阐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新特征,即替代劳动的广泛性、机器资本化加剧与自我剥削严重,从这些特征中可发现,人工智能挑战劳动自由的根源是资本逻辑的局限性。因此,基于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成为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制度性路径;共产主义成为消除智能时代人的自我异化和私有制问题的整体性路径;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基于以人为本形成的理念成为协同消除人工智能挑战的现实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实践概念内涵的探讨,分析了实践通向自由,实践创造美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丑作为实践结果-反自由-的基本性质,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中丑的不同形态。提出丑作为显现负价值的美学范畴,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对实践,自由和创造的内涵及其关系的深入认识和准确定位,正确揭示美学的实践根源,同时,实践产生丑的命题,提醒人们的实践活动应注意实践于和谐并重。  相似文献   

11.
Estrangement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R.L. Stevenson's Neo-romantic writings, both in language style and in theme. This paper makes the discussion of estrangement in language style based on his novels such as Treasure Island and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作为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和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奇异词"这一诗学概念在理论内涵上颇多相通之处,但二者在理论语境和宗旨、理论内涵的深广度和理论构建的特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者的"陌生化"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奇异词"理论既有继承又有深化和发展,但又缺乏亚氏理论的辨证性而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当今的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客观审视二者的理论内涵和成就,公正地评价它们各自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使其继续为我们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疏远、对立与妥协——1895至1922年的美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甲午战争到华盛顿会议,美日因追求不同的东亚国际格局而形成对立关系。美国力图维持东亚国际格局的均衡,日本则谋求在东亚建立区域性霸权体系。美国为维护和扩张其权益而遏制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支持日本,相互合作,美日疏远、对立,并相互妥协的过程。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将日本暂时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主体自身对象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容,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重要形式。作为主体自身"人化"的过程,是人通过实践和反思而达到的存在状态和生命境界,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人的深层本性是主体自身对象化的逻辑支撑。以马克思主义对象化理论为指导,立足人的本性,深入探讨了主体自身对象化的逻辑路径,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Healthy People (20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concerns of the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the op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that they have faced must be scrutinized. Among the many issues they face, their estrangement experiences are one of the most understudied.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it is experienced by the gay elderly population, hence, this investigation. This grounded theory purport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by which estrangement is experienced among the Filipino gay older adults. Strauss and Corbin’s Grounded Theory (1990) design was utilized. A total of 10 gay older persons were purposively chosen to participate i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ield texts were subjected to thematic analysis involving open, axial, and selective coding. The study generated The Sailing Model of Estrangement. Remarkably, three phases relative to estrangement emerged, namely: sequestering, striving, and surviving. Primarily, the sequestering phase involves the gay persons’ need to express self, search for acceptance, and its subsequent reactions. The striving phase typifies the struggle in dealing with estrangement leading to either feelings of depression, remorse and shame or positivity, hopefulness, and motivation. Finally, in the surviving phase, gay persons may either feel contented and fulfilled or sad, lonely, and remorseful as they acquiesce aging with estrangement. Findings of the study offer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Filipino gay older adults employ coping strategies in response to estrangement.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main terms of the racial contract, as they appear in the subcontracts of Mills’ theory, such as the spatial, epistemological, cognitive subcontract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these subcontracts are by no means separate and represent analytical moments of the main contract. Furthermore, other than its institutional form, education is not a separate sphere from the racial contract. Finally, I end with the racial contract’s gaps to determine the possibility of its own demise, which requires the active signing off from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That is, I sketch ideas about ways to counteract (i.e., counter-write) the racial contract as part of a corrective to the history that interpellates people of color as its targets. Both Whites and people of color have a stake in the rewriting of the contract, where in the end they are imagined as neither Black nor White but free. In this last portion, I spend some text on what Whites’ role may look like in signing off the contract, such as the case of white ‘race traitors’ within the white abolitionist proposal, recast as the ‘epistemological traitor’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等效翻译有其自身的理论,这就是等效理论。等效理论经过古今中外翻译家长期的摸索研究之后已发展到了接近完善的地步,可是涉及相关理论的争论也越来越多。等效翻译理论究竟是否行得通,看来还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疏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生关系构成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动”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层面:人——人关系层面(人际关系)与教师——学生关系层面(角色际关系)。前者是最基本的层面,后者基于前者而构筑。现代教育恰恰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固定”下来,这虽然保证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秩序,但却使得这种关系变得“冷冰冰的”、“毫无感情的”,它同样导致了师生关系中爱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文化观看,文化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社会实践包括物质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等。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物质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是保证“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立足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方面给我们观察与分析文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文化建设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凡例作为古代小说中一种常见的文体形式,一般出现于小说卷首,以条目式的文字,发散式的视角,不受拘束、自由的叙述方式,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小说理论、小说美学和小说史料等方面的内容,对古代小说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