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某煤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样的粒度组成和密度组成,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用量探索试验。研究表明:捕收剂选用为柴油,用量为256g/t,起泡剂为仲辛醇,用量为45g/t,矿浆浓度为100g/L,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某选煤厂原煤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浮选柱泡沫层厚度、矿浆浓度以及药剂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选用为煤油,用量为400g/t,起泡剂为仲辛醇,其比例为2:3,矿浆浓度为60g/L,泡沫层厚度为8cm时最优。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分段加药方式对浮选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捕收剂选用原柴油(200g/t),起泡剂选用二号油(200g/t),矿浆浓度为80g/L时,精煤产率有所提高了9.4个百分点,同时精煤灰分也降低7.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以煤泥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考察矿浆p H、调整剂CMC和调整剂作用时间对浮选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MC用量为100g/t,矿浆p H为7时,反应时间1min时,浮选精煤产率为63.32%,灰分为9.06%。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因素逐项试验法考察煤泥浮选的影响,结果发现,以煤油为捕收剂(90g/t),仲辛醇为起泡剂(120g/t),刮泡时间定为3min时,浮选精煤产率为51.74%,灰分为10.01%。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松节油为原料,利用硫酸催化水合法一步反应制备出浮选常用起泡剂二号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乙醇为乳化剂的条件下,控制反应温度为50℃,催化剂硫酸的浓度为30%-35%,反应时间为5小时能够得到起泡效果最好的起泡剂。  相似文献   

7.
泡沫排水采气是现场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排水方案,而这对于起泡剂的性能要求就比较高.通过对现场使用比较频繁的几种起泡剂进行室内评价实验,总结出几种起泡剂在不同的温度、地层水矿化度以及起泡剂浓度影响下的气泡能力、泡沫稳定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悬浮聚合基本原理,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了料剂比、搅拌速度、引发剂的用量等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和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单体用量固定为10 mL,分散剂为水溶性聚乙烯醇的情况下,其悬浮聚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料剂比为1∶6、搅拌速度为250 r/min、分散剂为浓度5%的聚乙烯醇10mL,引发剂AIBN用量为0.12g、反应温度为76~78℃.在这样条件下,聚合反应能顺利完成,形成的聚合物颗粒大小适中、形状均匀,产率较高,最高可达82.4%.  相似文献   

9.
以废报纸为原料,经脱墨、碱煮、酸煮可得纤维素,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树脂。讨论了原料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考查了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自来水和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吸收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倍率为340 g/g,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为280 g/g,对0.05 mol/L 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达50 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