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宽容是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人与事给予一定限度的包容。然而,当前教育存在的不宽容,妨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以教育宽容滋养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的内涵并不相同,它们之间既统一又对立。教育平等,未必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也未必就会教育平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教育公平,而教育的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公平也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契约精神是法制文明的重要内核,其所内含的独立主体、意思自治、平等地位、互惠合作、自我责任等价值,对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重构法律主体、扩大制度供给、锤炼法制品质、丰富法制内涵、提高实施效益,以契约精神为向导,在主体重构、制度生成、效力评判和监督执行等方面努力,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4.
文化理念与城市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城市精神的塑造似乎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塑造城市精神的核心乃在于其基本的文化理念。没有或缺失基本的文化理念,则一个集团、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就谈不上有其“精神”。虽说“精神”难以捉摸,但它却像是一种普照之光,像是一切事物围绕其旋转的枢轴;而文化理念则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精神”得以凝炼、得以聚集。罗素在其1922年的《中国问题》中写道:“显而易见,中国目前的问题主要归结为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不能单独加以讨论。我个人认为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文化问题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的活动范围、接触面前所未有地扩大,也因而更加需要宽容.对宽容的理解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宽容的“积极概念”实际上不是宽容,而是与宽容并行的另外一些处置差异的方式.严格意义上的宽容是我虽然否定他人的观念与做法但主动选择不去干预,呈现出一种“双重否定”结构.宽容从来都不是无底限的,对不可宽容的言行宽容...  相似文献   

6.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能。对教育过程中。“宽容”缺失原因的探讨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审视教育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宽容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本文研究了宽容的教育论意义,从知识学习、言行规范和道德修养三个维度描述了作为一种教育策略的宽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8.
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职业技术教育不创新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的关键在于教育者群体创新精神的塑造。其目的包含了教育实施主体的进步和教育组织目标的实现两个层次,重点在于更新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者的探索精神,以期增强职业技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塑造群体创新精神的着力点以及主要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船政文化之所以能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魅力深深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这与当年开拓者们具备强烈的爱国、务实、创新和以人才为本的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基于对船政文化精神的阐析,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让中国城市既不失自身风采又要沟通世界,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出城市精神,这无疑对构建特色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宽容     
创新已成为今日社会的热门话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指导、激励着人们去探索创新问题。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就成了教育领域的热点。其实 ,创新是人类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根本的动力源泉。因为所有社会进步的要素都只不过是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发挥的结果。作者简介 :刘慧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创新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 ,但这种潜能的实现则需要以人的独特个性的实现与发挥为必要条件。一个人个性实现与发挥得越充分 ,他的创新潜能也就越能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