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这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依葫画瓢,模仿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活思维、拓宽思路的好办法,是学生动笔的基础.因此,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而模仿文本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这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一提到作文眼前就浮现出学生们谈文色变、望文生畏的场景。似乎在孩子们的心里作文与"快乐"无缘,而作文本上东拼西凑、套话连篇、一文多用等现象却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忽视习作教学,并应努力推陈出新,使学生真正实现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而最终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主习作的目的。一、走进学生,关注焦点,激发自主习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回归"自然",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又表达得合乎规范呢?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写作潜能的习作教学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措施,包括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等措施,旨在指导今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顾名思义,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学生习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21):49-50
小学教育是从幼儿向初中教育过渡的阶段,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下,习作教学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利于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并且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方式方法不得当、学生参与度不够等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作文实践教学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发联想;活动为先,先说后写;激励信心,呵护创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冯兰婷 《小学生》2012,(11):44-44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见,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一、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和写作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这部"无字"的大书。还要引导学生积级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有目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多年来,学生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习作题目常常是无法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该怎样写?通过进行多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并教会学生在习作时学会选材、叙述、描写、抒情,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奠定基础。但是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有不断地引导、因人而异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和选取材料、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观察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形成书面文字,即为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仅靠教材安排的几次习作练习进行习作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巧妙地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依托班级中发生的小事件进行习作指导,在学生习作起始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面对小事,学会感受、学会搜索、学会表达、使学生的习作真正能表达生活。一、拥有巧心,抒写感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班级发生小事  相似文献   

14.
中高年级都有着以"家乡"为题材的习作要求,但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习作实践探索中,作为语文教师,努力挖掘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创设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深化感受并搜集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表达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语,另一种是习作。习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强调,不管习作的内容还是习作的形式都应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让学生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在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6.
受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启发,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语文教师们开展了围绕教材、活动、阅读、突发事件为基础的习作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以"微"或者"小"为核心的人、事、情、文等诸多生活方面的习作经验,并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习作体验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和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收获学校习作素养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语文学科学习校本化的品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习作是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很多学生很难写好作文,特别是中、差生甚至闻作文变色、畏之如虎。其实,学生往往脑海里能浮现出事物的形象,但笔下却形容不出来,一篇文章写下来,要么是选材不典型,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要么是说空话、大话,胡编乱造。要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习作,那么,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学写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多方面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是个一举多得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写作之前,如果能安排一个与作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题材,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把小学生引进"慧眼看世界,妙笔写文章"的写作乐园中。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应当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著名的教育家黄光硕也说过:"作文可以作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现实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的问题。就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小学生习作的价值定位《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习作的本质就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内心的情感律动,表达生活的体验认识,而真善美正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价值观。由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