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对待学生需不需要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人类为了满足个体与群体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协调相互关系、求得共同发展的需要,以及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一种平衡机制和实现方式。”概括地说,协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求得共同发展,以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道德产生以及发展的深层次原因。道德之于教育有更为深切的必要性:首先,道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需要。教育目的本身已经蕴含了教育伦理在内,教育应该是道德的。“大…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共同体的建构,不仅需要共同利益的客观基础,更需要共同价值的文化建设。全球经济、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反恐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已经显示出利益共同体的客观存在。而共同价值的形成却非易事,这给共同体的利益合作带来困难。以中西伦理文化中都具有的“友善”价值为共同价值的切入点,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观在社会合作领域的意义。阐释在不同民族文化范围内,友善何以可能。从梳理友善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入手,分析当今社会同享利益共担风险实景下利益博弈的相关伦理问题,看友善观化解矛盾,消弭仇恨,避免战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关于道德的问题的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要求最低限度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在精神上的最后防护.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共同价值观都体现了最低的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以及广泛认同的涵义。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底线伦理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  相似文献   

4.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素质,已经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一素质的形成需要在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中才能较好地具备。而学生的团体合作素质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素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师伦理是教师共同体承担的教育的道德责任。调查显示了教师伦理六个关系维度的现实样态: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师生伦理关系一般;教师职业认同不够坚定;教师专业自主受到多方面挑战;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教师对待家长态度差异大,班主任责任凸显;教师同伴合作观念优于实际的合作行为。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反思:现实境遇下教师应坚守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全面关心学生"是教师伦理的首要指标;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亟待加强;适度量化考核,提升教师自主。  相似文献   

6.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中技术伦理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活动手段,其本身也包含了一套相应的伦理价值,人们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今天,我们在强调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在培养学生以信息加工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过程中,也应该同时对其进行信息技术伦理观的教育,这是解决如今网络道德问题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一个义不容辞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伦理学源于教育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形成于杜威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伦理探究",它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对作为人类生活形式的教育进行经验的分析和价值的辩护。根据这种取向,教育伦理学需要选择和发展适合教育问题探讨的伦理概念和理论、伦理思维和方法,厘清和分析自身的基本范畴和问题,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教育伦理学主要由教育的道德前提、道德要求和道德功能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情感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素养教育,也需要以科学伦理、社会能力、人文精神和生态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养教育。《生物》新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有利于学生对物我关系的认识,能使初中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发展学生对人类、自然和未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人们在共同生活中除了考虑公正之外,还需要给弱者以关爱。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道德用于优化人际关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之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步摆脱了物质的控制,其主体性本质日益显现,开始由“手段”走向“目的”,人本身的发展与完善成为社会发展之根本。为使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关爱的合作关系。因而,以关爱取向建立道德关系,是社会发展对道德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伦理规范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教育伦理研究重新受到人们较广泛的关注。在教育伦理研究中,教育伦理规范问题无疑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教育进行道德反省和道德追寻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者对之倾注了较多热情。美国学者斯蒂瑞克和索特里斯于1985年推出了专著《教学伦理等》。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结合案例讨论了教学的“公正”、“自由”、“平等”等问题。布朗在其著作《正义,道德与教育》中主要讨论了教育公正问题。我国学者王本陆博士在其《教育崇善论》中提出教育基本伦理规范为人道、公正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勿庸置疑,这些研究中所揭示的伦理规范是我们对教育进行价值批判和规约的重要向度。但笔者以为,这些仅仅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向度,教育伦理规范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向度,这就是教育自身的道德。这种伦理道德是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和顺利进行的内在保证。这两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伦理规范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英 《教育艺术》2006,(12):76-77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使之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学会合作呢?  相似文献   

15.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笔者仅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宋晔 《上海教育》2007,(7B):51-52
所谓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建设及其文化的道德性追问,强调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德性发展为目标。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文化进行伦理的审视,它是一种维度,是一种衡量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课程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实践。其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才个性以及道德品性的培养。因此,校园学社团在学校道德化教育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道德化需要为基础,以促进个体道德的整个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的的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基于需要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管理伦理是对学生管理的伦理价值判断和道德拷问,是学生管理活动中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学生管理伦理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合德性原则与和谐性原则。探寻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路径,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的道德合理性;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主体的德性激发与养成;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幸福。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从科技伦理学的内涵、科技伦理观教育的内容、对理工科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怎样增强理工科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