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旨在研究地理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地理现象。"河西文学"作为河西走廊一带的文学,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关于"河西文学"的概念却一直没有人做出过科学的界定。通过界定文学概念的常规方法,从文学地理学的视野,对"河西文学"作了科学的界定,这对河西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理论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需要理论建构,本文提出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术语,从地理基因到地理影像,从地理想象到地理叙事,从地理约束到地理缺失等,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理学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文学构成的具体形态与文学发展的历史流变着眼,以命名的方式所进行的相关论述,也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在于学科定位,由一般的文学地理现象研究到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再到明确的学科定位,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走向学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理论、方法与体系建构三大核心环节同步推进,系统整合.根据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在文学地理学理论、断代文学地理、区域文学地理、城市文学地理、文人群体活动空间以及文学地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5.
文学地理学现已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严重缺失,有关文学地理的实践研究尚未能提升为学理的思考。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突围关键在理论建设。而理论建设,又尤其需要有概念体系的建构。其概念,似应从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这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延伸开来,大致有以下概念群落:区域与地方、场所与空间、地方经验、地方感、地理意象、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6.
元上都扈从诗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作者大多数是扈从大臣,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创作视角广阔,给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形象、具体的素材;其作品多属于纪行诗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扈从诗作者"自注"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扈从诗也与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形成互补关系;客观上,像舞蹈等文化形态,诗歌形象描绘的表象方式也恰能使后人准确了解其具体风貌。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元上都扈从诗巨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以文本分析为重点""以人为主体""时空结合""有限还原"和"环境干预"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性显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学地理学这一全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学术群体尚不壮大,二是还没有出现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文学地理因素的整体、综合研究的成果。综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心雕龙》文学地理构成要素,关注地理与区域,关注空间与历史,将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学中的“自然气候”范式,强调了自然气候在文学风格形塑中的核心作用。斯达尔夫人之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对自然气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鲜有关注。在当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以自然气候为视野考察国内文学地理现象仍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的语言风格彰显,正是自然气候深刻影响文学风格的典型。从语言风格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地域化身份界定,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隐喻”方式所达成。“空间隐喻”是指这一作家群体将四川多雾气候的地理特性,以“空间隐喻”的方式“映射”到其作品语言中,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的地理学暗指。正是这种地理暗指,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才具有一个能被界定的同一身份。  相似文献   

11.
依饭经文是仫佬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在文学地理学的视阈之下,地理与文学的关系属性贯穿于经文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艺术方式、价值意义之间,于地理—文本—艺术的研究范式中发掘经文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地理学观念,不仅突显出民族民间文学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借鉴意义,而且昭示了以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的广阔空间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庭筠作为金代渤海遗裔中文学地位最高的文人,不仅是遗裔群体的文学领导者,更是金中期文坛的文学巨公。王庭筠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当朝名士交游唱和,留下不少诗文作品。其交游方式主要有三种:游览胜景、扈从游猎和书画会友。王庭筠等一众金中期文人游览胜景的目的与金初期文人有所不同,不再是单纯地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交游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金世宗、金章宗多次秋山围猎,王庭筠与扈从的官员交游唱和,有佳作传世。难能可贵的是,王庭筠创作的应制诗暗含讽谏,超凡脱俗。书画会友的交游方式不但体现了王庭筠的书画才能,且凸显了其才能之下所隐藏的淡泊胸襟和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钦定热河志·艺文》卷一百零九至卷一百一十六辑录的扈从文臣避暑山庄诗为例,对扈从文臣山庄诗从思想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揭示了扈从文臣山庄诗创作在清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学科分支,由于国内外研究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文学和地理学,所以有学者强调文学地理学为交叉学科。暂搁置学科属性的讨论,从目前发表的研究来看,由于研究者学科训练的背景不同,对文化地理学的定义或理解不同,目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展现出不同的研究路径。即便是受过文学学科训练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路径。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地理学会呈现多研究路径并行的现象,甚至是分裂的可能?目前学者研究文学地理的路径大致有景观、区域和地方三种,分析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学作品,其结果便可回答这个问题。该案例研究的结论为:第一,地理学有不同视角,因此导致文学地理学有不同研究路径;第二,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地方景观之美。  相似文献   

15.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中充满了对空间现象进行描写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它们体现了对空间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努力。"文学空间"以跨学科的研究态势,显示出与传统的文学研究不同的视角。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文学空间",本文通过对于迈克·克朗的"地区感"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地区感"在"文学空间"中的生成及其特殊性等三个问题的研究,揭示了迈克·克朗关于"文学空间"中人与地之间具有意向性的联系并包含了一整套文化的独特思想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研究"地区感"的意义以及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理解"文学空间"对我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格 《成才之路》2011,(16):66-67
中国文学地理的研究实践,可谓源远流长,但系统全面地研究文学与地理的关系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关注这一课题,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实在叫人兴奋、敬佩。在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文学地理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艽野尘梦》是"湘西王"陈渠珍写于1936年的文言笔记体纪实作品,追忆于1909-1912年间任川军援藏督队官并管带入藏及出藏的往事。文本以地理行程和时间结构全文,具有突出的文学地理学价值。本论文通过梳理文本中的"不见"与"洞见",探讨文学地理因素对作家的作用机制,以及这种创作方式的独特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制约,且如何认知空间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思想解放的关键,所以文学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界正在积极创建文学地理学学科,强调这门学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表达了打破西方学科建设垄断局面的强烈愿望。然而,深究起来,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立乃根源于民族文化的"实用理性"和特殊的学术积淀,因而在中国建立具有某种必然性。西方社会没能建立起文学地理学学科也要归因于它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实践本身。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建学科的一个新的标志。中国文化环境自身的特殊性也给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长足发展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然而,在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要警惕因为过分倚重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而给文学的想象性和虚构性带来的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