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2.
陈嘉 《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69-271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们忽略了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学校中学生考试作弊时有发生,社会上不良行为屡禁不止,不良行为的主体缺乏诚实、诚信和廉耻之心,我们不能以罚代替教育,社会更应当关注耻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担当起培植社会耻感文化的责任。本文从一则新闻切入,从学生考场作弊联想到各种不良社会行为,指出这些现象背后是缺乏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就十分重视人的廉耻之心、善恶之观的教育,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培植我们的耻感文化。  相似文献   

3.
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情感表征,是维系人的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也是人之道德成长不可缺少的心理元素,南宋学者陆九渊认为:“人之患莫大乎无耻。”随着全球性价值问题、道德问题的日益加剧,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耻感淡化、荣辱不分的问题正逐渐凸显,社会对耻感教育寄予厚望。然而,耻感教育从学理到实践尚缺乏基本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耻感教育的研究取向有耻感教育与伦理道德关系的研究、耻感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耻感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的研究和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在耻感教育机制的构建、耻感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构建耻感教育机制、改善耻感教育方法将是未来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加强耻感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对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耻感意识,不断健全耻感教育机制,始终坚持耻感理论教育和社会制度管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董颂祥 《文教资料》2011,(18):108-110
目前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耻感教育势在必行。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共同开展.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它应以“孝悌”为中心,以父母榜样作用为方式;学校教育是关键,它应该通过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以德树人,引导孩子知耻尚荣:社会教育是保障.它应该创设良好社会氛围。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耻感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耻感教育在为人处世、立业兴业、理国治世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和谐社会视阈下的耻感教育有其特定价值,而践行新型道德教育理念、加强自我修养、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宣传力度、完善社会机制是和谐社会视阈下耻感教育的4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在当今社会,耻感依然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因此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耻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耻感现状的剖析,思考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并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焦旭伟  王磊 《文教资料》2008,(33):70-7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耻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传播我国传统耻感文化,增强学生耻感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加强耻感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就耻感教育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加强耻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沈贵鹏  刘蓉 《教育探索》2012,(4):125-126
通过对510名90后大学生耻感状况的调研得知,该类人群在耻感问题上存在三种不良现象,即耻感迷茫、耻感淡化和耻感偏差.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从而开展“识耻”、“辨耻”、“明耻”、“拒耻”和“树耻”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叙事是以不同方式对教育惩戒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描述的故事或表现。叙事刺激群体产生无意识,无意识影响人类行为。教育惩戒叙事内在逻辑是,对家长群体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确定性使不当惩戒叙事影响力更大,最终影响教师惩戒行为的选择。惩戒与赏识、师道尊严与师生平等、育与罚等重要叙事影响着教育惩戒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推动教育惩戒从理论预设走向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亟须以生为本,做到有情可循、有理可据、有法可依。一是将合道德性作为教育惩戒的价值追求,在坚守“教育爱”的前提下,通过“同情共感”引发学生内在的规则意识,使其自觉形成社会秩序感和道德责任感;二是将合理性作为教育惩戒的核心准则,实施中做到关注年龄分界点、注意分寸临界点、捕捉态度转变点;三是将合法性作为教育惩戒的实施要旨,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错误行为性质,选择适切的惩罚形式并掌握合理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戴菊伟 《文教资料》2008,(31):77-79
<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思想,共有九次提到了"耻".孔子认为耻与国家兴亡、道德建设等相关联,并以"言而无信"为耻.由于历史的延续性和承继性,孔圣人、儒家所倡导的耻感仍旧在当代人的道德行为中作为底线发挥着作用.但也有许多人无法以"行己有耻"来规范自己.正基于此,很多人提出需进行"耻育".胡主席也适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耻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或心理体验。耻感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当前中学生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耻感意识淡化,耻感缺失,耻感错位。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耻感意识;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融耻感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构建知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它渗透在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和行为规范中.耻感文化具有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善.吸收耻感文化的精华,加强耻感教育,对当代技工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耻感文化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曹辉  陶静 《教育学术月刊》2011,(9):56-57,71
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对违规学生施加的旨在矫正其过失、警示他人的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惩戒却易于产生偏差,滥用惩戒或轻易放弃惩戒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教育惩戒对教育者的教育素养要求极高,因此,对待教育惩戒必须反复斟酌、审慎使用。为此,学校和教师在使用教育惩戒的时候,应当在可不可以惩戒、该不该惩戒、值不值得惩戒和会不会惩戒等惩戒的核心问题上深刻、细致地考量惩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传统耻感文化源远流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沿承夏商周的文化大流,继往开来,成为耻感文化的源头活水。在较早的经典古籍《诗》《书》《易》的一些文字中,已经体现出耻感意识。《书·说命下》把人内心对羞耻的体会与感觉形象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