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五年制数学第七册第99—100页。)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知道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并能运用这一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图片(三角形)、正方形纸、量角器、剪刀、挂图、直尺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130~131页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二十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做七巧板拼图游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出示一组三角形(如下图)。(1)教师指出:三角形的每一个角叫做它的内角。(板书:内角)(2)提问:现在要想知道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怎么办?学生动手量一量(手中的三角形),然后汇报测量结果。3.游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初中数学很常用且很经典的数学模型,由于构造该模型会出现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所以很多题目往往把相似和全等的转化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作为背景的问题就会经常通过构造“一线三直角”全等解决。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三角形的全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教学中应用模型思想能找到解决同类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增加解题思路,深化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是《图形的全等》,本章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全等这节内容时,紧扣课标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关注中考对于全等知识的考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做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必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时,我首先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然后举出例题:判断具备下列条件的RtΔABC和RtΔA′B′C′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其中∠C=∠C′=Rt∠): 学生对1~4小题,一般都能迅速正确地解答,而对第5题却判断为“不一定全等”,他们的根据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当我指出这题应判断为“能全等”时,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有一只蚂蚁住在A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130~131页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7~78页例3、“练一练”第1~2题,练习十二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小棒操作、尺规作图等活动,了解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能根据给定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并应用获得的结论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感受操作、  相似文献   

12.
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广泛,利用变式教学解决数学问题,能使学生学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从而降低题目难度,提高解题速度.下面举例说明变式教学在边角边公理解三角形全等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P64~65。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巧设伏笔: 实物展示:将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97~99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思考、猜想、操作、验证、交流、概括等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实…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69~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旋转、平移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在测量、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能灵活、合理地选择对应的高和底进行计算。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厚纸做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模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指…  相似文献   

17.
一、点击要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的关系,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及图形全等的概念和特征,能识别图形的全等;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利用尺规作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2—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⒉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树立空间观念,让他们初步感知与学习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教具准备: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抽拉式投影片。学具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两个…  相似文献   

19.
"全等三角形"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数学《几何》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一、设计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为目的,从图形的变换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发现、论证和应用,逐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层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背景及教学过程这个学期在结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新课的情况下上了一节公开课《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的应用》,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操作、领会问题、尝试表达,感知数学,积极探究,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内外角性质,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两个基本模型并能初步建立建模思想.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教学过程渗透分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