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左传》中的文章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还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上,一名学生非常熟练地背诵完《马说》这篇课文后,教师十分生气地说“:怎么搞的,一点感情都没有,还背错了许多字,课下到办公室去……”这个学生被批评得灰头土脸,其他人也一脸茫然。可见,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惯用批评,十分吝惜甚至吝啬表扬,在表扬与批评的运用上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3.
<正>我从小喜欢跟着父母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这样的小诗。从小学到初中,大概背了200多首古诗。上初二时,我写了《中秋望月》一首小诗,老师说我写得不错,当时我心里高兴极了,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写一点。当晚我还想再写两首,却怎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4.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谁在伤害学生与语文的纯洁感情》《(语文建设》2013.10)。我在这篇文章里批评了一些语文教师让学生背作文的现象。之后,我又跟一些教师说到过这样的现象,也由此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背作文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早已不是个案。有位校长,他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就读,有一天他也终于对我说,他发现老师让他的孩子背作文,孩子背不下就哭。他不许孩子背,但孩子不干,因为不敢。校长说他很无语。我倒是有话要说。说真的,做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师,我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背作文的现象。一方面,我为自己孤陋  相似文献   

5.
阅读<"击",还是"弹从背入"?>(<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下简称"短文"),觉得教师的引领是很不错的.注意"(弹)从背部入"等记述,学生领悟到那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思索"其一是手枪"的交代,明白了"这次屠杀是有人指使的".这些"走进语文文字背后"的咀嚼工夫,也就是"反思"所说的"进入细节体会",的确做得不错,效果是明显的.执教者总结道:"从先生这些隐晦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这一惨案,绝非军警'正当防御',暴徒'丛击军警',而是事前筹划好了的,有预谋有组织的一场大屠杀."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22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刊出署名为徐国智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以下简称"徐文").文章通过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并引用日本一位高中学生的回答,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的历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则更多沉浸于过去的记忆中.耻辱不该被遗忘,可我们更需要面向未来.中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下.高考题都是'背多分'的题,答案焉能不是‘背多分'的答案?又有几个学生会去想、敢去想将来如何如何?"[1]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Z2)
“放胆”排行榜:二等奖选材新颖指数:爱心表达指数:童趣盎然指数:获奖"解密卡"今天,我和妈妈背古诗。我们背的第一首诗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为了让我记得又快又好,妈妈想出了一个主意:一边画一边背。妈妈几笔就画出了山、鸟、桃花、水、鱼、雨……很快,我就记住了这首古诗:“  相似文献   

8.
邻家的孩子在背完《愚公移山》后,问妈妈:"愚公干吗要搬山呀?"妈妈回答:"大山挡在他家的门口,走路得绕很大的弯,搬走了大山,子子孙孙就可以走直路了."孩子奇怪地问:"那他干吗不搬家呀?"妈妈赶紧说:"可别到外面瞎说去,'愚公移山'是伟人号召的."  相似文献   

9.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的作文《读〈曹刿论战〉》是他自己写的,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谢冰莹四岁识字,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全部女弟子的诗。洪业少年时,就能背诵一千四百多首杜甫诗和三十余篇杜甫文,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全凭记忆所储存,不用再去查找杜甫诗文集了。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对学生讲演时说:"什么叫‘学问'?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编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关于"黍"的注释引入了另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比把"黍"说成"黄  相似文献   

12.
罗晓畅 《考试周刊》2009,(38):70-70
一 我侄女读初二,一次段考中她的语文成绩为八十九分,这让我很惊喜,同时又有几分不相信,因为她的语文成绩不好,特别是作文,半天也逼不出一个字来。我拿出她的试卷查看,作文满分是四十分,而她的作文成绩是三十九分。我看了一下作文内容很好,中心明确,立意新颖,行文流畅,与她平日的作文练习简直是天壤之别。于是我问她作文得高分的秘诀,她悄悄地不好意思地说:“考试前两个星期拼命背十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般八几不离十!而我这次运气特别好,连作文题目也跟我背的一篇作文一样。我背的作文都是从《优秀作文选》、《精选作文集》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能不得高分吗?”我哭笑不得,难怪她的书桌上有那么多的作文书。天真的侄女最后还加上一句:“我们班上好多同学都背作文来参加考试!”  相似文献   

13.
"置入式教学法"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改革的有益探索."置入式教学法"是从《纲要》课既是历史课又是政治课的课程特点出发,从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实际考虑、因材施教,把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法.叙事式讲授法、突出区域史、人物史、翻转课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等方式是其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拙作《《陈奂生上城》的语言太别扭》在《语文新圃》首发后被《中学语文教与学》"复印",引来了南京外国语学校余一鸣先生《文学教育硬伤之思考--由文学教育的一处硬伤触发的思考》(以下简称"余文")的批评.我认为,如果由此而展开深入的讨论,对进一步认清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问题,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浣溪沙 《家长》2014,(11):13-14
正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教育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学生们每次吃饭前,总会集体合唱一首校长用英文儿歌《划船歌》改编的《吃饭歌》,然后一起吃"海里的东西"和"山上的东西",把一顿饭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学校午餐并非文学虚构,而是日本学校生活的一个真实片断。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享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力。从此,学校的纪律处分权由一种自然权利转变为一种法定权力。由于学校纪律处分涉及到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十分慎重对待纪律处分。本文就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纪律处分的哲学基础、原则和程序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各位参考。一、批评的哲学基础1.批评与表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内部品质特征。这种内在品质也同样表现为对立统一,即优点与缺点的对立统一。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17.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 ,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 ,到毕业时 ,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 ;刚进中学 ,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 曹刿论战 》 ,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 ,他一口气背完 ,说 :“整部《左传》 ,我都可以背出来。”陆费逵6岁随家由汉中迁居南昌 ,水陆途中历经84天。到南昌后 ,他就将沿途所经大小地名依次背下 ,无一遗漏。谢冰莹4岁识字 ,两个月后居然背出了随园全部女弟子诗。洪业庭训时 ,就能背诵1400多首杜甫诗和30余篇杜甫文 ,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 ,全凭记忆所储存 ,不用再去查找杜甫诗文了。…  相似文献   

18.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文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教到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三首》中的《前出塞》,对其中的"列国自有疆",有的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杀人也应当有个节制,各国本来都有自己的边界.有限,有节制.列国,一说'立国',建立国家……"有的干脆解释为:列国即立国、建国.  相似文献   

20.
一个14岁的孩子,没上过一天学,却能通读《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能背几百首诗,能写出琅琅上口的文章,能画出一幅幅秀丽的田园风光画,能识得二百多个英语单词……他还有一个愿望——当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