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文化身份问题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话语。文化身份是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的构成因素(阶级、性别、国别、年龄、性、种族、道德、政治立场等)在异质文化冲突中的嬗变及其组合。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发生嬗变,广告、消费文化在文化身份问题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超级女声》通过“超级”确立身份,通过交往构建身份,通过自我身份认同达到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与社会认同的背离。个体文化身份要超越符号认同的屏障,重建文化身份的深度模式,摈除焦虑;社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个体身份的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最终达到个体文化身份和社会文化认同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年级主效应在语言、宗教和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性别主效应在身份认同上出现显著差异.家庭所在地对语言认同和宗教认同的解释率分别是4%和9%;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联合对身份认同的解释率为7%.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影响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所在地和学习汉语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交流、保存和传承的工具.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因此语言学习在学习者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文化身份认同也影响着语言的学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语言学习和文化身份的关系,有助于语言教学和学习者文化身份的保存与维护.  相似文献   

4.
杨茜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31-38
身份认同是研究教师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与他人、环境关系互动过程中生成教师对身份的反思、判断及自我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本文采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教师与变革、职业、学生、学科的关系框架,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共性体现在"小我"与现代社会转型的共振,即受自我与学生、学科、职业、社会变革之间圈际互动关系的影响;差异性体现在因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教师个体对时代的感受度、对改革敏感度的感受不一,不同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总体来看,社会转型期教师要自觉将教师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社会的"大我"中,又要通过不断提升"小我"以丰富作为教师"大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杨茜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31-38
身份认同是研究教师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与他人、环境关系互动过程中生成教师对身份的反思、判断及自我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意义再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本文采用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教师与变革、职业、学生、学科的关系框架,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存在共性与差异性:共性体现在"小我"与现代社会转型的共振,即受自我与学生、学科、职业、社会变革之间圈际互动关系的影响;差异性体现在因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教师个体对时代的感受度、对改革敏感度的感受不一,不同地域与身份际遇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总体来看,社会转型期教师要自觉将教师个体的"小我"融入国家、社会的"大我"中,又要通过不断提升"小我"以丰富作为教师"大我"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陈惠惠 《华章》2007,(7):27-28
作为一种最基本同时也最为特殊的符号系统,语言在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阶层乃至不同的民族国家获得身份认同的一种标志.语言现象与民族主义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民族主义文化建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主要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为讨论对象,探讨语言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符号消费是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息、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符号消费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身份认同的当代表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结构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符号消费所包含的美学功能的揭示,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少年,增强知识传递载体本身的可欣赏性和可视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一种愉悦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往往会造成个体身份认同的矛盾与紧张,但孔子的身份认同却实现了多元文化因素的统一。孔子在周是殷人后裔,在鲁则是宋的移民,但他对周文化及鲁国存在强烈的认同。孔子是传统的继承者,同时又并不排斥新兴礼俗。孔子为恢复周代礼制四处奔走,是一位积极的入世者,同时又能欣赏出世隐者的生命态度。孔子的"仁道"理念,是他消解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冲突、实现个体身份认同多元文化相互统一的根本依据。在"仁道"基础上,"用中"的方法,为孔子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0.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识,民族认同是个体对于他所归属的民族的一种原始自然的感情和忠诚。国家认同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主权、象征、文化价值、理想信念等的认同,其指向是个体所归属的主权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价值共识和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布朗族是云南省世居的少小民族,探讨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实现民族国家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动物习语都不仅仅是动物形象的符号代表,文化差异给动物习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动物习语也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each language belong to a certain culture.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from each other.So,language teaching must be concerned with teaching the culture which it belongs to.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民族的核心要素,语言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对丽江玉湖村纳西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丽江玉湖村纳西族族群成员母语水平较好,母语使用频率高,族群认可度较高,族群成员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这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对母语的认同。研究表明:民族语言使用的本质是民族身份认同,民族语言使用的前提是母语认同;语言态度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语言水平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与文化身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身份是文化心态的固化和体现,其核心成分是价值观念,沉淀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深处。语言在文化身份的塑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身份影响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交际的最重要的手段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 ,是文化的传播工具 .语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同文化间存在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语言的教与学 ,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 ,结果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林” .只有把文化背景知识融合到语言教学中去 ,才能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基于不同的现实环境和文化背景,在统一的语言体系中还是在语言运用上出现了不统一现象。结合具体的环境和文化差异,可以发现语言在不同的地域和群体之间出现了鸿沟,其中地域鸿沟、代际鸿沟、符号鸿沟是信息社会中语言鸿沟的三个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不论在怎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语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进行国际交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当一种外来语的地位仅次于母语并在普及过程中产生文化渗透,甚至削弱地方语言、威胁到本国民族文化认同时,则意味着语言帝国主义的形成。文章分析了近代以来俄语、英语语言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演变,指出在新时期国际一体化背景下,应理智看待语言霸权,反对极端语言民族主义,利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优势推广汉语弘扬华夏文明,保持语言文化独特性,以促进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